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鲁迅曾经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句话点名要害,说明了罗贯中在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时,过于理想化,把他当做智慧的化身来描述,而看不到一点凡人之气。
诸葛亮从未出山之前就有“卧龙”之誉,要知道在古代龙这样的字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担当的起,而且引得刘备三顾茅庐,这就已经让诸葛亮的出现带上了一丝神秘色彩。
诸葛亮出山后的一系列谋划,从火烧博望坡,到后来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以至于到后来的空城计,慢死王朗,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等等,无不带有传奇色彩。
这样具有智慧而又不太合常理的谋划,被《三国演义》的作者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以至于让数百年来的人物在看待诸葛亮辅佐下的刘备集团时从不“以成败论英雄”。
总之,罗贯中刻画的诸葛亮这一人物,只要我们在阅读小说时稍加推敲,就会发现是那么的接近于完美人物而不真实。
但是,我们从罗贯中的创作背景来看就不难理解这件事情了。罗贯中可不是奔着“我要写一部四大名著”这样高尚的目的而来创作《三国演义》的。他创作《三国演义》就好像民国初年的鸳鸯蝴蝶派作品、几十年前的武侠小说和现在风行网络的各种“爽文”。这些作品主要面向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城乡大众,他们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是有期待的,他们期待诸葛亮这样的完人,他们的心理就像现在的那些所谓屌丝期待一夜暴富,走向人生巅峰而看那些爽文一样。这也是一种自我麻木和意淫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当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我们崇敬的偶像。但是仅从《三国演义》展示的环境体系来说,诸葛亮也是有他很大缺陷的。比如,诸葛亮有点儿任人唯亲,当然是广义的。他不注意人才梯队的培养。他先知先觉,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他搞的是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在诸葛亮的团队里,不像在曹操阵营里一样,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严格地说诸葛亮没有接班人。诸葛亮的智慧只是个案。这也注定了在他身后,蜀国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诸葛亮。诸葛武侯最大的特点是忠。一个忠字贯穿后半生。但是此忠却绝非仅忠于蜀刘,而是忠于大汉!纵观诸葛武侯一生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这就是本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文人气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武侯父叔皆是汉吏,受汉恩养。青少年时天下大乱,巅沛流离,见民之疾苦,思汉室之恩,所以躬耕南阳,博览群书,以待雄主。
刘备,世之枭雄,汉室正胄,兼有爱民之心。三顾之后,武侯随之驱驰。从无立锥之地到富有两州,鼎盛时胁宛洛,出汉中可两路北伐,大业几可成就,然关羽过于刚愎自用,麻弊大意,身死地失,成千古恨!失去了北伐基础。设若刘备自镇成都,武侯助关羽守荆州,守汉中,抚巴蜀,兵出宛洛,和东吴,恐天下事难料。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今人也不过事后诸葛。荆州失守后,北伐只能从汉中宝鸡一带出,山高路险,粮草运输成了极大问题。关键是无人能在后方足粮足兵了!
三国演义中对武候能力,功绩皆有夸大之处。不过奇门遁甲,诸葛连弩,排兵布阵已是当世无人能及,可惜,武侯遇到了棋逢对手的敌人一司马懿。虽然能力逊于武侯,但武侯谋略均被其看透,严防死守,闭城不战,生生熬死了武侯。并凭着活的久这个优势,成功政变篡权,后代终问鼎。武侯地下有知,也要狂捧他了!
纵观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大多是大咖遇菜鸟,不然两大高手对阵,如白起对廉颇,拚的只是消耗。如高手奕棋,其实无趣的很。不要说赤壁之战,曹操虽是公认的军事家,但他是合格的统帅,却不是谋主。谋略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武侯即是治世之才,又是合格统帅,还是顶尖谋主,可惜遇到了有自知之明的缩头司马,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那些说诸葛武侯兵戎见短,奇谋见弱的可以歇歇了一以一偏州举几万弱旅常使控六州之地,人口天下十之六七,兵多如雨,将多如云的大魏举国震栗,坚守不出,唯武侯一人耳!
然天不佑汉,即生亮,何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