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祖先是鲜卑族为什么他是汉族 陇西李氏是鲜卑人吗

网友提问:

李世民到底是陇西李氏还是鲜卑族拓跋氏汉化改姓?有何凭据?

优质回答:

有人主张李世民是鲜卑人,因为他的祖先姓大野而非李。有人则主张李世民是汉人,因为他的祖先是汉朝李广。而我要说,真相是这样的:

大唐帝国的首任皇帝李渊,是隋朝的老干部。隋朝的首任皇帝杨坚,是北周的老干部。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宇文泰,则是北魏、西魏的老干部。而宇文泰的祖先则来自鲜卑宇文部。

大家都在教科书上读过孝文帝改革一节,说北魏的孝文帝把本部族的鲜卑姓氏,全部改成了汉姓。譬如拓跋姓,改为元姓。武侠小说里常见的独孤姓,改为刘姓。诸如此类,很多很多。但实际上,在这一轮汉化改革之后,北方还曾有过还潮,甚至要求汉人用胡姓。北齐皇室明明是汉人高氏,可实际上胡化得厉害,其后人完全把自己当作胡人而非汉人。开国皇帝高洋问治国用何人,大臣回答说胡人适合带兵,至于理政治国,还是要用汉人。高洋便以为大臣是在嘲讽自己(可见他是以胡人自居的)。而北周皇室是鲜卑人宇文氏,虽然以汉人最早的王朝周作自己的国号,很多官名也用周朝的,但实际上却相信的是胡人至上的原则。

宇文氏在军事上采取的,便是鲜卑旧日的八部制,即所谓八柱国。宇文泰和一位西魏宗室是排名最靠前的两个柱国。往下还有六个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六军。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而在这其中,便有普六茹忠与大野虎。

普六茹忠不是鲜卑人,而是汉人。汉人为什么要用鲜卑姓?因为这个时候又来了一波采用鲜卑姓的运动,即有功的战将,如果你本来就用的是鲜卑复姓,那很好。如果不是,就必须改。在这一波运动中,汉人杨忠,改姓普六茹(若干年后,他的儿子杨坚夺取了北周江山,于是改回汉姓杨)。汉人李虎,改姓大野。

那么,李虎既然不是真正的鲜卑,他又来自何处呢?他爹叫李天锡,职位很低,只是幢主,也就是北魏一名普通的领兵官而已;他爷爷李熙,官位就高一点,曾是金门镇将。再往上一辈李重耳,则做过安南将军。重耳他爹李歆,便是西凉王国的亡国之君。而西凉王国的皇室血统,据说又源自汉代的飞将军李广。

所以其实大唐李氏,确实是汉人胡化改姓,之后才出现了那一段以“大野”为姓的时光。

而大野虎的儿子,又娶了一个姓长孙的女子做老婆,长孙就是胡人。大野虎的孙子,也就是胡汉血统掺半的李渊。所以到了李世民这一代,怎么说也有25%的胡人血统吧。

其他网友回答

都别抢,我来答。

五胡十六国时代以后,汉人就已经拥有了胡人血统,而胡人也拥有了汉人血统。

这个大分裂时代其动荡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虽然让人触目惊心,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五胡十六国时代又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代。

唐人民风开化,社会风气极为开放,这也是隋唐以来民族融合的一个证明。

其实中国人原本并不保守和传统,不过由于宋代程朱理学兴起,朱熹等人开始宣扬三纲五常,中国人才逐渐开始变得保守和传统。

以上是闲话,唐人具有胡人血统,这是史学界承认的事实。

李世民家族也不能避免,在这个家族身上也有胡人的血统。

但题主说的“陇西李氏”和“鲜卑汉化以后的李氏”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陇西李氏和李世民家族的关系

陇西李氏是指自秦代以来就世居陇西郡的李氏家族。

据考,陇西李氏的始祖是秦国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这是陇西李氏的起源。

我们再来看看李渊家族和陇西李氏的关系。

我们就以十六国时代西凉国君主李暠为节点,来梳理一下李世民家族和这个陇西李氏的关系。

李暠是陇西李氏出身,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

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晋书》

隆安四年(400年),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叛变,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由此,李暠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镇为核心建立起西凉政权。

李暠的次子李韵,他的第三个儿子李重耳是李渊的曾祖父。

他们的家族世系表现为以下:

李广(先祖)……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可见,李世民家族的姓氏一脉相承于陇西李氏。

李渊家族是门阀大家族,远的不说,就从李渊的祖父李虎说起。这位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西魏是宇文家族在北魏分裂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于身居高位,李虎还被赐姓为大野氏。

但李渊家族真正具有鲜卑血统是从李渊的父亲李昞开始,李昞的妻子是西魏八大柱国独孤信的第四女独孤氏。

这个独孤姓出自北鲜卑独孤浑部,所以从李渊父亲这一代开始,李渊家族就具有了鲜卑血统。

而这个独孤氏的妹妹独孤伽罗后来嫁给了隋朝皇帝杨坚,所以李渊还得叫独孤伽罗一声姨妈,又得叫杨坚一声姨丈。因此你会发现,整半天隋唐两代原来是亲戚关系。

而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北周宇文泰庶出的长子宇文毓,这个宇文敏后来被拥立为北周皇帝,因此一个独孤家族就把北周、隋唐三朝的高层统治者来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个无比显赫的家族。

纵观中国历史,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这样势力庞大,身份显赫的家族了。

李世民家族是否和鲜卑汉化以后的李氏有关联?

拓跋氏是鲜卑部落的其中之一的分支。

拓跋氏是鲜卑,但鲜卑不一定是拓跋,这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拓跋的姓氏来源在《魏书·官氏志》如是记载:

黄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得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后孝文帝改为元氏。自是拓跋降为庶姓。

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在北魏孝文帝时代,为了缓和内部的民族矛盾。

孝文帝开始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在这一时期,他不仅要求鲜卑族开始身穿汉服,在朝堂上还必须说汉语,提倡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通婚。

譬如孝文帝自己就以身作则把当时许多门阀大族如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宗族内部的女性纳为后妃。

同时又让自己的兄弟儿女与这些大家族通婚联姻。

另外还让鲜卑族改为汉姓,其中孝文帝钦定的姓氏就是元姓,“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元氏《北史·魏纪》”

因此自孝文帝开始,北魏皇室的名字就不再用拓跋姓,而是改为元姓。

这也是为什么把北魏又称为元魏的原因,此外孝文帝又把北魏功勋之后的姓氏改成了八个汉姓,分别是: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楼)、勿忸于(于)、纥奚(嵇)、尉迟(尉)八姓。

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魏书·官氏》

这就是著名的北魏“勋臣八姓”,这八个姓主要是对建立北魏有功的勋臣制定的姓氏,而像其它的鲜卑人则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改为其它姓氏。

如在《魏书》中有着详细记载,现列举一二:

贺拔氏,后改为何氏;叱吕氏,后改为吕氏;莫那娄氏,后改为莫氏;奚斗卢氏,后改为索卢氏;莫芦氏,后改为芦氏;出大汗氏,后改为韩氏……

而当时改为李姓的鲜卑姓是叱李氏,所以这鲜卑汉化以后的李氏和李世民家族并没有任何关系。

而这些改为汉姓以后的鲜卑人慢慢就融入到了汉族人的生活,应该说这是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作为同样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由于没有处理内部的民族矛盾,就急于发动针对东晋的战争。

结果淝水之战的失败直接诱发了前秦的解体,反观北魏由于妥善处理了内部民族矛盾,最终能够维持一百四十余年的统治。

终北魏一朝,李渊家族都有直系始祖在朝廷中为官,但李渊家族真正发迹是北魏解体的时候。

李渊的祖父李虎受到宇文家族的信任和重用,开始在西魏政权内部崛起成为一个大家族。

因此从西魏、北周再到隋朝,李渊家族都身居高位,始终处于权力的中心。

可以说是门阀士族、官宦世家的典型代表,兜兜转转一圈后,这个曾经北魏的臣子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其他网友回答

至少世民不是纯正的汉人。首先从相能看世民不像汉人,跟安禄山这些人有共同特征。看下面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图片,他们的胡子也是汉人少有的。其次李唐在后宫婚姻上也和汉人有较大出入。比如李治跟武则天,李隆基跟杨玉环,而且豪不避讳,甚至传为美谈,大臣们也不劝阻。

李渊的妻子姓独孤,李世民的夫人姓长孙,这些都非汉姓。恐怕他们都不是汉人,只不过是慢慢汉化了。再有木兰辞里面有可汗大点兵,可汗就是李世民,花干兰姓花狐,他们称乎皇上有他们的称呼法就是可汗!

其他网友回答

肯定是陇西李氏,但是绝不是纯种的汉族人,李家是陇西成纪地区的门阀士族,李世民的六世祖李暠是五胡十六国时代西凉国的帝王,这个定都于敦煌的,由羌胡等诸多少数民族政权,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杂烩,李家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跟当地的羌胡少数民族上层广泛的通婚,就已经不是纯粹的汉族人了,这个传了二代三王的割据政权灭亡之后不久,李暠的孙子李虎,就成为鲜卑拓跋氏建立的西魏政权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妻子是谁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他的儿子李昺却实实在在的是鲜卑大贵族独孤信的女婿,这至少说明,到李昺的儿子李渊这里,李家已经不是纯粹的汉族人了,至少有了一半鲜卑血统,而李渊的妻子,也是鲜卑化的汉族后裔,北周的上柱国,大司马窦毅的女儿,李渊给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娶的妻子,也是出自尊贵的鲜卑八姓之一的上党王长孙氏家的女儿,而且这个出自鲜卑贵族的长孙氏的母亲一族,是掌握着另外一个更强大的鲜卑政权的,鲜卑化的汉族人高欢的堂弟高岳的后人,所以,李世民虽然在家族世系的传承上是汉族人,但是在血缘关系上已经融入了鲜卑族的血统,而且在骨子里他其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非常鲜卑化的汉人。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认知是基于客观实实,而不是狭隘的民族情感,我是个汉族,所以我了解汉人的文化和历史,你还见过其他汉人的朝代的皇室,公然出现儿子娶老爹的女人(武则天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又成了高宗的皇后)、老爹娶儿子的女人(唐玄宗时期著名的杨贵妃入宫之前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王妃)?唐朝不是正常的汉族文化是毋庸置疑的。更别提唐朝还出现了女人登基称帝的千古一绝。其他的朝代女人权势再大,早如吕后晚至慈禧也顶多垂帘。而唐朝除了武则天还差点出了第二个女皇帝(太平公主),可见唐朝虽然汉化,但完全可以说他并没有真正完全汉化,其鲜卑特征很大程度并不弱于汉人特征,汉人自先秦以来都重礼法,是绝对不会把乱伦当做常态的,唐朝还诞生了一个只有唐五代时期才有的名词——男宠!男宠是什么相信看过前些年电视剧《大明宫词》的人都了解的,你还能找到哪个汉人建立的正统王朝有公然可以让女性权贵养男宠的?众所周知唐朝还是个以胖为美的朝代,除了唐朝,你还见过哪个朝代以肥胖为美?我们民族不可能忽然间审美观到了唐朝就变了,唐朝灭了就改回来了吧?很显然,这不是汉族人正常的审美观,只有一个民族在原始到奴隶社会时期才会有以胖为美的意识,因为原始社会胖女人更受欢迎,胖的女性身体素质比瘦的更好更容易生下健康的后代。这也就是一个比汉族更接近原始社会的民族才会有的审美观念。

此外,还有一些原因让我认为唐朝的鲜卑特征并不弱于汉族特征,比如唐朝皇帝爱娶鲜卑贵族做皇后,从唐太祖到唐玄宗,他们的皇后都是鲜卑贵族,唐朝还爱把军政大权交到胡人手里而不是汉人手里,比如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就都不是汉人,他们手里的军队也都是胡人为主,这点在任何一个汉人王朝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非我族类……那啥对吧?所以我认为唐朝是鲜卑族(严格上说应该是汉化还未完成的鲜卑族)建立的朝代,是基于这些基本历史因素进行的分析。不要有一些观点看起来有损于汉人“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就嗤之以鼻,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待历史。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认定一种想法,然后去找材料否定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观点!只要是基于客观进行的分析和有佐证的观点,就应该被尊重。

我一直认为汉民族是一个文化民族,所以文化才是决定你是不是汉族的根本决定因素,而我认为唐朝所实行的这些事,很少能看到汉族文化的根本,所以我认为唐朝是鲜卑族建立的。当然,鲜卑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在汉化当中的民族,李唐在前期鲜卑特征更明显,但不可否认,到后期也越来越汉化,鲜卑特征越来越少而汉特征越拉越大,可以说鲜卑族建立了唐朝,而在唐朝的历史中,鲜卑族被汉化成汉族了。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理性讨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