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涨价却不让粮食涨 理性看待粮食涨价

网友提问:

化肥涨价,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粮食安全!怎么稳价保供?

优质回答:

农民已经习惯了被压榨剥削,生产粮食的原材料是涨是跌,粮食价格是高是低,种地是有利润还是亏本,都不影响我们农民继续耕耘,准时下种,成熟收获。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粮食填饱肚子,维护生命健康,这个道理我们还是非常清醒滴!

其他网友回答

或多或少,影响是一定的。

农资涨价应该是大趋势,农资涨价增加了生产者的投入成本,加大了生产支出,一定会农业生产带来影响。何况,今年的农资不单是涨价,好像玉米品种或有短缺。

当然了,大家也没必要过于担心,因为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国家一定会出手的,不会放任不管。就生产者本身而然,不如借这个机会搞好科学种田。一方面,做到节本增效。耕地连年大量使用化肥,因为化肥元素的利用率问题,土壤中已经不缺某些营养元素了,我们应该做好土壤检测,不要单检测大量元素,也要检测微量元素,根据土样养分含量,依据目标产量,计算科学的化肥使用量。这样做,不但不能减产,更会增产增效,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就是加强田间管理。目前,传统的田间管理,比如精耕细作、多产多趟、精良施肥已经很少了,但是这些恰是农业增产的保证,生产者应该在生产中积极推广。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化肥涨价,虽然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但该种还是种,无非就是化肥总量减少,产量没有那么高罢了。

你说稳价保供,稳什么?保什么?

稳化肥价格?保化肥价格?还是稳粮食价格?保粮食价格?

先说化肥,化肥涨价主要还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幅度太高造成的。我们国家除了尿素可以自己满足生产能力之外,其他的化肥原料主要都是靠进口,尤其是钾肥。(尿素原料主要是煤炭,国内能满足)

这个价格不是国内能够控制的,因为是全球市场。政府最多就是给企业一部分补贴,让企业涨价的时候稍微控制点,别那么过分就行。但企业也是要赚钱的,尤其是遇到一个好的市场机会。你觉得他们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所以政府在调控的时候,你会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出现了:很多生产化肥的企业开始维修设备了,部分停产了,导致产能降下来了。为什么?因为这样做,市场供应会减少,价格上涨,生产更少的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啥子才不做呢。

再来说粮食,稳价保供。

虽然这两年粮食价格是在上涨,看起来农民可以赚到更多,如果你看下种地需要的各种物资价格呢。随便拿出一种物资来说,价格涨幅是粮食价格上涨能追的上的吗?

个人观点,我一直是把种地当成商业行为,和别人做生意没什么两样。既然是做生意,就要考虑风险和利润是否成正比,投入和产出是否匹配。高风险,高投入,低产出,低利润甚至无利润,这样的生意没法干。

而这个大的环境,不是农民能改变的,也不是某一个企业能改变的。

其他网友回答

在社会舆论都在担心粮食安全,担心农业发展中面临瓶颈时;都在出谋划策并提出抬高粮食收购价、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时候,化肥农药率先涨了价,柴油涨价、导致农业机械在农事操作中普遍涨价。

除此,市场上相关生活物品肉类、蔬菜陆续涨价。这意味着什么?似乎意味着我国粮食是充足的、是安全的,粮食涨不涨价无所谓,农民有没有积极性无所谓。

一旦涉及到对农业的重视便会敏感的导致相关农用物资、及其机械设备燃油涨价,还有农业临时工的欠缺,小田归大田的流转价格上涨。

现在真的很难谈农民对种田的积极性究竟在哪里?找不出任何理由来促进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市场经济是无法稳价保供的,它触一发而动全身,人为调控只能因势利导,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资本市场就是那样残酷无情!

非得让粮食不安全感渗入每一个家庭、体现到饭桌上、反应在身体器官上!让种田的重要意识贯通整个社会。这样,种田积极性的话语会消失,它会体现在下意识行动中。

其他网友回答

今年老天都不让人民群众赔钱种地了,自然能保证自己的吃饭就好,化肥厂国有才是出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