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怎么理解 看书是怎么看的

网友提问:

看书就是等于学习么,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看书就是等于学习,笔者认为这句话是有限制条件的。一是看好书;二是真看;三是看后思考。如果做得了,读书就使人明智,读书就使人智慧,读书就使人高尚。01、看书就等于学习。要看健康的书。

我们是提倡博览群书,要看对自己没有害处的书。“读一本好书就似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只有这样才能开卷有益。也只有看好书才等于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看书,要走大脑,用心去读。

看书不能假勤奋,成天看书,好像很努力。其实是泛泛浏览,过而不留。这样看收获小。看书不要过于博杂,要看对自己有益的书。看书就是等于学习,如果看书不得法,浪费时间也是虚度年华。

03、看书就是等于学习。看完后,认真思考。

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给我们什么启示,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指导和借鉴……这样我们看书就真的等于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书就是等于学习,要看对我们有益的书。如果看了对自己有害处的书,就是误了自己。生活中就有读坏书害自己犯法的事例。时间宝贵,看书要有选择。选择能提升自己的书,用心去读,就等于提高学习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看书还真不一定等于学习。把看书等同于学习,是对学习狭隘的理解,缩小了学习的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学习的解释,有两个意思,一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二是效法。可见,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除了看书,还存在听讲、做研究、实践、效法等形式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都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个道理。

再来说说,看书也是一种学习。但是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选择,开卷有益呢?我认为这个值得商榷。书的种类繁多,内容各异。有的书是经典,而有的书则是垃圾,是糟粕。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效的读书中去。不是什么书都值得读,值得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很多人捧着一本书就能心安理得,而不管是什么书。其实看书的原则是适合的书,有益的书,有价值的书,对自己有帮助的书,而不是什么书都能看。有的书,除了浪费时间之外,真的毫无价值,就是口水之书,甚至是有害的书。一本好书,它不仅能提供知识,而且能开阔眼界,锻炼思维。

看书也要讲究方法,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读书的时候,要聚精会神,沉浸进去,用心去读。浮在表面,或是装模作样,是不会有收获的,更不是学习。读书要讲究方法,泛读、精读结合起来,还要积极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有批判精神,有自己的观点。

因此,不能把看书等同于学习,看书知识学习的一种。在选择看书时,要多读书,读好书,才是应有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熊校长来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先说结论,看书不等于学习。因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

要做到通过看书来改变自己,一般有以下三步:

一、理清书本的结构,建立框架体系(可以用思维导图)

二、以其中的某个方法,观点为线索反省自身,有没有碰到类似的问题,从而建立联系

三、结合自己已有处理的方式和书中给出的解决方式,思考自己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怎么做。

分析部分:

先说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有固定模式的,而学习就是用新的模式去取代旧的模式,或者直接建立一个新的模式。

很多朋友对看书学习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有的认为是为了成长。

有的认为是为了获取新知识。

有的觉得是为了掌握技术。

有的说是为了提高认识。

还有的说是为了开阔眼界。

但仔细想来,这些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就是学习是为了促进人的改变。

所以宋代大儒程颐有类似的观点:“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是此等人,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读书,可以是为了休闲,可以是为了娱乐。但如果是为了学习,那就必须以改变为衡量标准。

不然,不管读多少书,读的多么起劲都是无效的。

以改变为目的去读书,无疑是痛苦的。要调动自己的大脑去理解书本的内容,建立结构,并且和自己已经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从无到有的建立,也可能是用新的剔除旧的部分,还有可能是在一个部分同时拥有几种截然不同的认知与解读。到最后,还要能形成一套行为模式去指导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行动。何其难也!

建议与解决方法部分:

以改变为目的的读书方法

一、理清书本的结构,建立框架体系(可以用思维导图)

二、以其中的某个方法,观点为线索反省自身,有没有碰到类似的问题,从而建立联系

三、结合自己已有处理的方式和书中给出的解决方式,思考自己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怎么做。

如果针对学科知识或者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着重于先建立大的框架,理清脉络,然后弄清楚每个知识点,以后陆续的往这个知识点里面增加内容,细化,了解哪些是自己模糊不清,容易出错的。每隔一段时间,整体把框架再看一遍,增加自己的熟悉程度。

最后,看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也不用太过用力,做到张弛有度。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看书,多积累对人的气质是有改变的。祝福你!

我是武汉熊校长,北航、华科毕业,留过学、创过业,现在武汉有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和一家教育综合体,欢迎各位家长朋友与我探讨教育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看书,是指阅读书籍,侧重点是阅读,对象是书籍。

学习,是指通过感知,摹仿等很能或技能来习得经验,获得技能。

所以读书可以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如果说读书就等于学习,我觉得还差了很多。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在他的《人类的学习》里将动物心理实验技术运用于到了对人类学习的研究中发现:人类得学习至少包括:(1)效果律,学习是会得到正向的或负向反馈的,也就是说,你学到了没有是可以检验的。拿看书来打比方,如果你想通过看书来学习书法,而不是去反复临帖,那么你永远也不会真正习得书法技巧,也不会写出一手好字,甚至连如何鉴赏书法也学得很皮毛;(2)练习律:学习一个重点在“习”,也就是用感受到知识来练习,如果没有练习,谈不上真正得学习。只是看看书,最后的结果是“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3)准备律:学习者必须具备学习的生理机制(指神经系统)。如果一个无法完全理解的阅读,也不可能是在学习,比如说3岁小孩子看全是文字的书,他能读懂什么,习得什么,我们可能完全不可知。

所以,我说看书只是看书,并不等同于学习。如果你想把看书变成学习,那么你一定要让你的看书符合学习的三定律,即:

1)设置一个学习效果的反馈。比如说通过看书,你得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向内可以丰富你的内心,对外可以输出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人;或者对于学生,看书要反映在学习成绩上,这是最直观的反馈;

2)学习要有一个练习的过程。把知识不断地操练,直到完全运用自如才是学习的真正状态,比如说我们千百次地说着母语,上万次地用筷子夹起食物。相比之下,打开一本《黄帝内经》看,就幻想百病不侵,何异于痴人说梦。

3)学习要有一定的准备机制。首先你选在的学习对象要在你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之上,我们不可能通过看书学习到狮子捕捉羚羊的技能,也无法让一个小学生掌握微积分的计算技巧。

所谓随意的一句“开卷有益”,在我看来,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消遣,不是学习,学习一定带有目的性,一定要有所获得,进而最终有所改变。当然读书多了,自然会变得不一样,那时因为你不自觉地习得了某种世界观或者方法论,并用以面对现实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认为,看书等于学习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观点,不能把看书和学习放在一起。书有很多种,有正能量的书,用负能量的书。而学习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学习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人专门去学习不好的。

1,看书时书籍的选择,可以影响我们学习的效果,学生选择应试教育的书籍和对学习提高学业水平有用的书籍,看书就等于学习。如小学、初高中生看有关写作的书籍,名著等,大学学生看有关专业知识,是会人际交往知识,文学等等的书籍,也是一种学习。

2,看书时的专注态度。看书时对于看书的态度也是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学习到有用知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人看书就是看故事,而有的是抱着从书中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态度,那么看书就是一种学习。

3,看书后的总结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师还让学生们写读书感。因为读书不思考相当于我们吃饭没有消化一样,仅仅也就看了一遍。这就是我们传说中的看死书。边读边看边思考。会让看书效果事半功倍。

4,生活中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看书只是学习的一个方式,所以在看书等于学习的概念中,不能合二为一。

所以在看书与学习的关系中,我个人认为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要看这本书?看书后对自己的有什么用?然后去选择看什么样的书?怎样去看书?

心/梦想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