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风度有哪些 有魏晋风度的名士有哪些

网友提问:

魏晋名士真的有那么风雅吗?

优质回答:

导语: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混乱时代,以致魏晋士人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由尽忠朝廷、规行矩步的儒生转变为蔑视礼法、风流潇洒的名士。

他们风流自傲、寄情山水、清谈玄学,在乱世中,让自己活成令后人无比向往的“魏晋风流”。

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酒在魏晋士人眼中是精神的依托,竹林七贤常纵情自然,酣畅豪饮,由醉而狂。

竹林名士

刘伶嗜酒成性,蔑视礼法,常借纵酒来逃离现实。

阮籍谋官只为酒,酒后任诞不羁、放浪形骸,但在政治上却及为小心谨慎。高平陵事变之后,阮籍已经心灰意冷,两次向司马昭请辞官职,对司马氏极其蔑视与厌恶。

王戎也是不拘礼法,服丧期间仍饮酒吃肉。这个人自小就颇有心计,在八王之乱时,因其“谲诈多端”而终能免祸。

阮咸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在竹林七贤中,只有山涛极其善于隐身自晦,中庸平和,是最能与世浮沉、与时俯仰的一位。

结语

竹林名士或狂或慎,或啸或默,只在乱世只求明哲保身,他们狂放不羁、长啸高歌,却又有着济世之志、功名之念,在醉与醒之中模糊掉现实与理想的边界。

魏晋风流的外观和内质是不和谐的。竹林名士这样的矛盾更加突出,想纵情山水,也无法完全沉溺其中,他们在狂放的外表下埋藏着苦痛不堪的灵魂。

其他网友回答

武哥说文,说说魏晋名士的真风雅!

魏晋名士是真的有那么风雅,甚至,只会比我们想象的更风雅。我且举“竹林七贤”中的几例共享:

阮籍:这个男人很爱哭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大名人,在“百晓生”刘义庆“竹林七贤”的排名中,阮籍稳居首位。

(阮籍好酒)

阮籍好酒。他屋旁边就是一家小酒坊,应该是可买酒也可炒几个江湖菜那种的,阮籍和朋友常去吃酒,喝醉了就倒在人家漂亮小媳妇的脚边睡觉,阮籍觉得这很正常,关键是酒坊老板也很放心。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

没有朋友来访的时候,阮籍就去游山玩水,他的游山玩水与现在不一样,有出游攻略,有明确的路线图,他是一个人驾一马车,马车上载着隔壁酒坊的酒,然后,信马由缰,一路颠簸,一路慢饮。

所谓老马识途,是指回家的路,像这样的漫无目的,拉车的马也只能是凭感觉,所以,走着走着就时常找不到路了。

马车停了,阮籍就下来看看,前方是悬崖,真的没有路了,阮籍就嚎啕大哭,在这荒山野岭的,阮籍的哭,只能感动天感动地,然后感动自己。

就这样风一程,雨一程,走一程,哭一程。为道路的穷途而哭,更为自己的穷途而哭!

(山水间的阮籍)

阮籍最放肆的一次哭,却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据《晋书·阮籍传》记述: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一位兵家的漂亮姑娘,很有才华,可惜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虽然阮籍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一个人,但是他听说了这个事后,很唐突的就去了,在灵堂里大哭一阵,把心里的悲哀哭完了,径直就回家了。

阮籍的这一哭,感动了千年之后的曹雪芹,就投映到了贾宝玉身上,有了宝玉的活宝脾性。

嵇康:这个大艺术家最爱打铁

嵇康是魏晋时期最坚定的隐士,在竹林七贤”的排名中,嵇康屈居第二,但是,他应该中国历史上最帅的铁匠了。

(嵇康打铁图)

这个帅哥爱打铁。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是当时一个很有才华的美男子。可是,这个可以靠颜值飞黄腾达的帅哥才子,司马昭请他做官不去,他居然爱上了打铁。

即使是打铁,嵇康的打铁就不同凡响,他具有天生的艺术才华。普通铁匠打铁是技术,嵇康打铁是艺术,因为他是在弹奏。

据说,一个大户女子郊游,在山谷里听到一阵美妙的弹奏声音,循声而去,竟然找到了铁匠铺,正准备失望时,却惊呆了,她看见一个帅得冒泡的美男子正在打铁,挥汗如雨,肌肉健美,而美妙的声音居然就是他打铁的声音。

嵇康打铁太投入,这个美女也听得太投入,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说:“今日所见,此生足矣”。

原来,这个怀春少女不只是在听 ,更是在看,帅哥很养眼。

不知道打铁有利于撩妹的事,怎么就传出去了,“竹林七贤”中的另外一个高人——向秀来了。可是向秀打铁不行,就只有拉风箱。

于是,在这山林之间,两个大文人,一个挥锤打铁,一个埋头拉风箱,倒也风景独好。

临刑前,请让我把此曲弹完。

(嵇康弹奏《广陵散》配人物简介)

在那个时代,打铁也不安全。

嵇康被诬陷处死,不过他恐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临刑前最“文艺”的文人了。

苏东坡那么豁达的人,在猜测自己要被处死时,也要痛苦的留遗言,远远没有嵇康的淡定。

《晋书·嵇康传》记载: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那一天,阳光明艳,仿佛要记录好接下来要发生的每一个细节。

嵇康带着枷锁,坐等行刑,他没有想过为自己辩解,他知道那是枉然。

他抬头看看天色,尚未到午时三刻,他想啊想,想到了一件往事。在洛阳华阳亭时,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古人,教了他一首《广陵散》,还让他不要传给别人,之前,袁孝尼曾经多次想学,为保密,嵇康就没有传授给他,今天,如果不弹奏,怕是要成为绝响了!

于是,他向他哥哥稽喜要来一把琴,对着三千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潇洒而忘情的弹奏了这曲《广陵散》。

琴声美妙绝伦,四野悄然无声。一曲终,嵇康坦然赴死。

刘伶:这个醉鬼最文艺

(刘伶醉)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应该最丑,这没有办法回避,因为《晋书·刘伶传》中就是这样记载的,说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刘伶嗜酒如命,被世人称为”醉侯”,不过这个醉鬼,却是最文雅的醉鬼。

一日,刘伶酒瘾发作,像妻子讨要,他妻子看他都喝得皮包骨头,只剩一口气了,哭劝让他不要喝酒了,刘伶看这样子要,估计喝不到酒了,于是就说,好吧,但是我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只有向神发誓,让神来监督我戒酒。他妻子就信以为真,把酒肉供在神前,让刘伶去发誓。

刘伶跪下就祷告: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病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接着就喝酒吃肉,等他妻子反映过来,刘伶已经醉了。真是叔叔可忍,老婆不可忍了。

史书记载的还有一个刘伶发酒疯的故事。

刘伶常常喝酒,配合他放浪形骸的性格,倒也把酒疯推向到一个新高度。

有一次,刘伶又醉了,就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在屋中练习倒挂金钩,被一个邻居看到了,就讥笑他,刘伶说: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为何入我裈中?

意思就是,我把天地当房屋,把房屋当衣服裤子,你这个家伙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

真是醉鬼不可怕,就怕醉鬼有文化。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诗》 ,不过其作品典型的反映了魏晋名士的心态。

(刘伶《酒德颂》八大山人作品)

魏晋名士为什么能够如此风雅

其实,魏晋名士,在他们放荡不羁、荒诞怪异的风雅背后,却是无边无际的苦闷和悲伤。

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短短360余年,先后有30多个政权在兴亡交替。长期的战乱,城头的大王旗隔三差五的变幻,政治上的风云让文人无法适应,他们不愿儒家名教依附在奸雄枭雄身上,他们也看不上当时的政权。于是,他们选择归隐山林,消极抵抗时政。所以,带头大哥阮籍在广武城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竹林七贤图)

那是一个文人名士不值钱的时代。魏晋很乱,而在混乱的政治斗争背后,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文人名士,他们的生命,在政治家眼里如同“鸡狗”,可以随时夺取。玄学创始人何晏、诗人张华、山水诗人谢灵运、《后汉书》作者范晔等等,一大批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名士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竹林七贤”等名士早就看透了那个时的本质,情愿孤老山林。

那还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明的时代。恰恰是因为政权的更迭频繁,那个时期的思想反倒活跃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此时渐盛,而最盛的是老庄玄学,各种思想一综合,就形成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的魏晋玄学,其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行动上就表现为不拘礼节。他们常有惊世骇俗、离经叛道之举,比如,阮籍的母亲死了,他照旧在尸体旁边喝酒吃肉,嵇康甚至还劝母改嫁,等等。

总结:魏晋名士风雅的实质

(魏晋名士的生活图)

魏晋时期,是名士层出不穷的时代,他们真痛苦也是真风雅,在痛苦现实的刺激下,他们的思想实现了集体性的升华,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是在动荡政治背景的前提下,他们退而求其次,在积极寻求自身生命的存在价值,追求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演绎了许许多多随心、随性的风流雅事,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的精神养分。

“武哥说文”为您解答,期待点、批、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已说的明明白白。鉴于此文太长,现压缩部份篇章,以享读者。

我们知道,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董卓之后曹操专政。他的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作皇帝,故曹操不能不如此。他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要,称帝?另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为什么尚脱呢?因为在党锢之祸以前,凡党中人都自命清流,不过讲清讲的太过,便成固执。所以在汉末,清流的举动有时便非常可笑了。

比如,有一个名人,普通人去拜访他,先要说几句话,倘这几句话说的不对,往往会遭倨傲的待遇,甚而至于拒绝不见。

又比如有一人,他和他娣夫是不对的。有一回他到娣家去吃饭,便把饭錢算还给娣娣,她不肯要,他就在出门时把钱扔在地上算是付过了。

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来,还成什么话呢?所以曹操要反对这种习气,力倡通脱。通脱即隨便之意。此种提倡影响至文坛,便产生了想说什么便说甚么的文章。在曹操夲身,也是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

曹操曹丕外,还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真,这七人都很能做文章,被称为建安七子。七子之中特别是孔融,专爱和曹操捣乱,在当时他名声非常之大。他不对别人讥讽,只对曹操!比方说曹操要禁酒,说酒可亡国,孔融反对他,说也有以女人亡国的,何以不禁婚姻?曹操见他屡屡反对自已,后来借故把他杀了。

与孔融一起反对曹操的,还有一个祢衡,文章也不错,故在此我们又知道,汉文慢慢壮大起来,非专靠曹操父子之功。到明帝时,文章上起了个重大的变化,因为出了个叫何晏的人。何晏名声很大,他喜欢研究《老子》和《昜经》。因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马氏很讨厌他。

他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

(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他吃的是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这是种毒药。五石散是有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五样组成的。从书上看,这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转弱为强。何晏有钱,他吃了,大家也跟着吃。穷人不能吃,吃后不小心会毒死。先吃下去没事,药效即显,就很危险。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吃后不能休息,只能走路来(散发)。所以又叫(行散)我的看六朝人的诗(至城东行散)就是此义。走了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又发冷,倘穿衣多,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不必冷吃,就是酒。

吃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这样散吃的人多,穿厚衣服的人就少。为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衣服不可。我们看晋人轻裘缓带,宽衣,以为是他们高逸的表现,其实是吃药的缘故。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

再有,吃药,因皮肤易于磨破,故不穿鞋袜而穿屐,在外人看来,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呀!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衣,只能穿旧,衣服便不能常洗,不洗就要长虱子,所以在文章上常见到(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东晋后,作假的人就多了。在街旁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又因(散发)时,不能饿肚,要赶快吃冷物,一日数次也不可定,因此影响到晋时(居丧无礼)居丧之际,饮酒食肉由阔人名流倡之,所以称这样的人为(名士派)。

吃散发源于何晏,有王弼,夏候玄二人,与晏同为服药之祖,他们三人多是会作文章的,因他们同生于正始年,所以又称(正始名士)。但这种习惯的末流,是只会吃药,或假装吃药,而不会做文章。

东晋后,不作文章而流为清谈,此中空论多而文章少,比他们三个差远了。

要说何晏,应该被骂,因他是吃药的发起人,这种服散的风气,直到隋唐还存在。因吃药稍不留心,即会丧命,至少非常痛苦,使人发狂,因此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性暴如火。比如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竹林七贤)中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

,阮籍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以青眼和白眼分别。后来阮籍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结果终其天年,而嵇意丧于司马氏之手,与孔融,何晏一样遭到不幸杀害,这大概是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他的态度,大抵是,衣服不穿,帽也不戴,这种状态,应是无礼,但竹林名士是不承认的。曾经有这样的事,一次有客见他,他不穿衣服。人责问他,他答曰(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进到我的裤子里来了?)你看这也太荒搪了。

到东晋,风气变了。各处都夹入了佛教思想,到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更平和,代表人物是陶潜,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一食。高一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是个和平的田园诗人。他非常穷,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乞求。家里有客到来,连鞋也没有,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陶潜在晋末,《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文章,是说当时政治的,可见他于世事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一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的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魏晋时期,或许很多人都会羡慕。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有竹林七贤,有玄学,有五石散,那些隐秘山林里活着一个个让后世文人羡慕的生活理想。可是他们真的那么风雅吗?我看未必。

就拿最出名的竹林七贤来看,他们时常相聚于山林,鄙视权贵,他们可以喝酒打铁,可以服五石散,可以吟诗作对,可以弹琴奏乐,可是结果呢?出了名的他们干什么去了?除了阮籍,其它的人都去当官了。风雅的吗?还是要去做官做自己曾经鄙视谴责的事情,就从这点来看,就不是真正的风雅。

竹林七贤

魏晋名士有很多,但是他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每天人们睁开眼睛所面对的就是战争、饥荒、瘟疫等问题,一个不留神就离开这个世界了,所以他们有空谈一切的玄学,有让人如仙如醉的五石散,有醉卧不知处的酒精,这些不是真正的风雅,是为了躲避生活痛苦的伪装,扯下这张伪装布,他们是一个个真实的人,面对生活困难,还是一样无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