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认为苏轼作品中最传神最打动你的是哪一首?
优质回答:
亲,您的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
因为苏轼太优秀了,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他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天文地理无不涉猎,甚至烹饪(东坡肉)。他是儒释道三家的奇妙结合体。
他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
1.他的中榜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连阅卷老师欧阳修都被他蒙得团团转;
2.他的《赤壁赋》、《水调歌头》、《江城子· 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豪放就豪放到极致,婉约就婉约到底线;
3.《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历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却能坦然豁达;
4.我最喜欢的却是他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这是苏轼对他一生精当的点评,这三州是他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被一贬再贬的路线,确实他凤凰涅槃重生的轨迹。
人的一生,能有一两句流传后世,已经不容易,这个天才、全才,太恐怖了。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的词或婉约,或豪放,或通达洒脱,或凄冷蕴藉……不管何种类型,读者读来无不有深情挥洒、蔚为大观之感!作为北宋文坛领袖,他的好作品实在数不胜数,耳熟能详者,前贤已频繁列举,愚在此就表达一番对一曲《卜算子》的喜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义浅析
一弯残月,冷寂地悬于稀疏凋敝的梧桐枝桠间。已是更深人静时分,四周一片凄清杳茫。有谁曾看见一个孤独的幽居之人暗夜里独来独往?天际一只同样离群索居的孤鸿而已。
它突然惊起而回头张望,似在哀叹无人能读懂它内心的忧恨。寒枝拣遍亦无栖身之处,它只能怅惘地遥望茫茫沙洲,心里充塞着无边的凄冷……
词作背景故事
据史料记载,苏轼此词大致作于公元1082年末,或1083年初。那时他因“乌台诗案”遭诬陷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始末: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的述职公文,但苏轼是个洒脱不羁又情感丰富的诗人,即使是公文,也作得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他在文中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一出即被别有用心的新党捕风捉影地硬说成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讽刺政府、包藏祸心”,更指出他对皇帝不忠云云。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押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幸得王安石,还有他的胞弟苏辙、朝中其他元老奋力搭救,加上还算英明的宋神宗尚有爱才之心,他才免遭死罪,最终被贬居黄州。
这次经历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遭贬后,那些从前踏破门槛去仰慕他的门客,或同样遭遇贬谪,或怕受牵连与之断绝了往来。在黄州寓所里,他的行为居住都被当地官员所监视,加上他先为狱犯后为贬官的身份,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争相与之“划清界限”。独居寓所,犹如处身一片杳杳孤岛,他倍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在写于黄州的诗中屡发感慨:“我穷旧交绝”、“故人不复通问讯”……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也只能顾影自怜: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寄,有书与之,亦不答……
孤寂忧愤,悲从中来,已无人能懂、无处可遣。夜深人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唯有独立江滩,面对浩浩东去的江水,他满怀凄凉地写下了那首《卜算子》。
全词赏析
词中,苏子借孤鸿自比,全词布排“人中有鸿、鸿中见人”。上片以鸿眼观人影:“缺月”,“疏桐”,“漏断人静”,聊聊几笔环境描画,便勾勒处一副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这是周遭的自然景观,也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啊!
下片以人眼观鸿影:惊悸敏感,心中藏恨、无人体谅。寒枝拣尽却无一处聊可寄身,只能如我一般,空对着寂寂沙洲独自疗伤……词中看似写鸿,作者悲叹的更是自己的凄凉身世;寒枝既是孤鸿不愿栖身的树枝,也何尝不在暗喻自己此行的种种遭际!一个“不肯”见本色,苏子洁身自好、不同浊流的孤高自许跃然纸上。
结笔
一首词写尽自己凄然悲然的身世,却写不尽世态的凉薄与无情。纵然多才多能如苏子千年仅出一人,却终究抱负难展,含恨漂泊!愚尝身处逆境,深情诵读此词,禁不住泪流满面——人生之悲戚莫不过如此矣。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看来,最打动我的苏词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乙卯年,就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那个时候的苏轼已经与发妻王弗阴阳相隔了十年。
他的发妻王弗死在他回京述职的路上,看过陆毅主演的大型古装电视剧《苏东坡》的朋友们都知道,苏轼的发妻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只为他留下了长子苏迈。
大苏很专情的,在电视剧《苏东坡》里,当妻子要将一被苏轼搭救的女子作为妾室迎进门时,苏轼是极力反对的。后来在妻子临终之前又提出要苏轼在她去世后将这个姑娘娶进门来当续弦,苏轼答应了,可是没有做到。因为这在当时朝堂上众人看来,这姑娘是罪臣之女,没有资格嫁入官家。不仅反对,还在殿前参了苏轼一本。
这可叫人哭笑不得了,人家娶亲的事情都要管上一管,当真可笑了。
之后不就凉了,为了让儿子的仕途不受影响,苏洵(苏轼父亲)做主,为苏轼娶了王弗的嫡妹王润之。而因为之前苏轼续弦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这位正牌儿的续弦夫人对这位姑娘就颇有微词了。虽然这姑娘最后以义妹的身份留在了苏家(毕竟她没有地方去嘛),可在王润之心里,一直有个结过不去。加之润之不似嫡姐那般得苏轼心思,苏轼有心事不找她反而找义妹,这就更难过去了。
所以,因为这位正牌儿夫人的不喜,义妹对于苏轼可以说是避如蛇蝎。
而苏轼写这首词时正好又是深夜梦醒,出门望月,看到了义妹在院中徘徊未眠,就将思念王弗的心思对义妹说了。这时也就勾起了义妹对王弗的思念,可以说,对于义妹来,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恐怕只有王弗对她最好了。而王弗对自己的好却又是建立在眼前这个深夜梦醒思念王弗的人身上。这情意,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总之呢,在同义妹说自己对王弗的思念以后,苏轼就只是叹了一口气,转身进了书房,写下了这篇流芳后世的《江城子》。
那时的苏轼四十多岁,身在密州,而已故近十年的亡妻安葬在眉州,两地相隔数千里。
十年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词人在月夜梦思亡妻,起坐心哀,提笔写下思绪。
那该是多么的苦,多么的伤,又多么的无奈。
世人皆赞叹他文采斐然、豁达乐观,谁又知道,他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想念自己早已埋骨九泉的爱人……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现在流传在世的作品大都多为经典之作,我个人觉得最传神最打动我的是那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一是这首诗是苏轼由“苏轼”向“苏东坡”转变的节点所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他被贬黄州之前只能叫苏轼,他是在被贬黄州之后有了那块“东坡之地”之后才自号“东坡”的,这世上才有了“苏东坡”,东坡之前,他就是一个在朝为官的政治家,充其量就是个诗人;东坡之后,他才成为了世人所爱的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的哲学家,才有了为世人留下了“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等美食的美食家,才有了那个被林语堂先生盛赞:“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的苏东坡;
二是苏东坡的“黄州惠州儋州”,其实是他被奸臣构陷被朝廷越贬越远、生活越发颠沛流离的时候,但是在他最后回乡路上作这首《自题金山画像》时却只认可自己一生的功业在这被贬的路上……这正如台湾作家刘墉先生说的:我们丰富地过一生,不是因为有太大的享乐,而是因为有太多的苦难,这些苦难,在我们的挣扎下,都过去了,成为一种坦然。这也正验证了苏东坡经过生活的荼毒和抽打之后已涅槃成一个哲学家;
三是苏东坡作这首诗后不久便病逝于赴京路上的常州,可作为是其离世之作。一生功名利禄就在这一首诗里。一代奇才尚且如此,我等俗夫又能奈何?只把东坡先生常记心头,还有什么难事乎?
其他网友回答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译白话文:
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舍弃了,同路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样子很狼狈,只有我没有这样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天便晴了,于是(我)写下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放声的吟咏,从容的前行。手中的竹杖和脚上的草鞋都很轻快,行走起来胜过骑马,还什么可怕的呢?(我)披一件蓑衣,便足以抗衡一生的风吹雨打。
裹雨的春风将醉意吹醒,(我)微感寒冷,山头的斜阳却笑脸迎接(我)。回头望向,风雨兼程的来路,(我)继续走自己的路,不管是风雨天还是晴天。
苏轼虽有济世抱负,旷世才情,但仕途不顺,屡次遭贬,可他的精神世界很丰盈。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从容、豁达的心理状态。他在历经人生苦难和挫折后,彻悟生命。“入世”便不惧人生种种变数。“出世”放下执念,一切皆是幻象,哪里还有什么晴天和雨天之别呢? 全词充满人生哲理,回味无穷,甚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