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是林升写的还是纳兰性德写的(纳兰性德写《长相思》的意思)

长相思是林升写的还是纳兰性德写的?

是纳兰性德写的。

《长相思》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原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翻译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帮我分析一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古典诗词欣赏(十八)】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窦凤才

【原作】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喧闹,嘈杂。

故园:故乡,家园。

【古词今译】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是明珠的长子。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当时纳兰性德年仅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榆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以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那畔”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下,在群山里,一排排营帐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

“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于是于寂寞无奈之中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其实并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以往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睡帐篷、听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由此才觉得“故园无此声”。

总的来说,这首词写得很传神,很动情,然而状观之处却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来,这可能源于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某中不悦。不过这样一来,恰恰又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之大成,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得后人的喜爱和传诵。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从哪出发的?

从山海关出发。

康熙二十一(1682)年,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

原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3字的意思纳兰性德?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比较有代表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本身是描写纳兰性德在军旅跋涉当中的艰难曲折,还有一些思乡的愁苦情绪,但纳兰性德却将它写出了一种美感。

长相思本身是词牌名,每一个词牌都有规定的字数和韵律。前半部分,山一程,水一程,指的当然是在行军过程中路途的遥远,跋山涉水十分艰难。榆关指代今天的山海关。畔,也就是边的意思。榆关那畔,这里就是指山海关的另一边。千帐灯,这里也是虚指,说明营帐之多。行军人数之众。后半部分,风一更雪一更,指天气风雪交加。聒就是指声音嘈杂的意思,故园和前面的乡心相呼应,都指故乡,也就是北京。此声是代词,即指前面提到的风雪之声。

整首词的大意是:这一路行军的路上,跋山涉水,路途遥远,旅途艰难,但众将士们一心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千万营帐里都点起了灯。本来应该是休息的时刻,因为账外风雪交加,声音不绝于耳,让战士们无法入睡,也无法在梦里进入久别的家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故乡。昔日在我温暖的家乡北京城,是没有这般风雪之声,严寒之苦的。

整首词不仅描写了塞外行军的艰难,旅途天气的恶劣,并且通过夜间莹莹灯火,账外凄凄风雪,烘托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作者情绪之所以如此复杂,也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系。纳兰性德,字容若,他本身就非将门,而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又是皇上的贴身侍卫,可以说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反而少年才子,春风得意。也正是在这一重身份下,离开温暖宁静又美好的家乡,远赴塞外。在外越是苦寒,就越是引起内心浓烈的思乡之情。两相对比之下,情感也产生激烈的碰撞,达到高潮。整首词语言朴实无华,看似白描的手法,却表现出真挚的情感,自然而然,有感而发,毫无雕琢痕迹。

五年级上册古诗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题目意思?

”长相思山一程“诗题的意思是:长相思,这是词牌,没什么意思,只是标明格式名称而已,原词没有题目,“山一程”,只是依照编辑的惯例,以第一句作为题目。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扩展资料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词人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长相思的意思全解?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文意思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1.

【原诗】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欧阳修的长相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欧阳修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如下:

长相思·花似伊

宋 · 欧阳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山一程

清 ·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纳兰性德辛弃疾?

《长相思》的作者是纳兰性德,不是辛弃疾。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作品原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7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