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沈春亭:兰草印象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Let’s go lan cao

兰草印象记

文/沈春亭

有一种冲动,按捺不住。有一个情怀,挥之不去。总想写一篇描述老家兰草的文章,提起笔又不知从何处下手。徘徊彷徨,放下笔又心中不甘。动了笔才知道胸中笔墨有限,才器不足,惟恐弄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玷污了老家的盛名。思忖再三,终于着笔,而又不知从何写起?再循探究兰草名字起源,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此地活动写起?自感要落入俗套,且有抄袭之嫌。兰草人写兰草多矣!皆至此入手。思来想去,便把兰草的历史与未来,梦想与现实,揉杂在一起,跃然于纸上,本篇拙文就叫兰草印象记。

山川篇

兰草川 兰草西川

站在豫陕交界的铁锁关上向东望,东西两条川的河流像一双恋人,到了麦家村才挽缠在一起,一路欢笑着奔向洛河。在她的身后留下了两道河川,川里地势平坦,土地肥美。农舍皆依山而建,隐于绿树翠竹林中,极富野韵。沿河而上,越近南,山势递次高峻,河谷渐为狭窄。谷中土地脊薄,沟壑遍布,那里山岭纵横,林木茂密。这两道川与连接着两川的山谷就是广义的兰草,有五个行政村。狭义的兰草是兰草街,位于两河交汇处偏西的那道川不足一里地,生活在这个广大区域的人对外皆自称兰草人。

若从空中俯视,兰草这个地方和豫西众多的山区的地貌是相似形,仔细观才看得出,大自然在这里还是别出心裁造就了独特的地貌。从兰草街,往东山岭连绵不绝,往西穿过大箭杆沟,是一山岭,岭上铁锁关雄居,过了关是陕西地面。朝南高山险峻,山岭层层叠叠望不到边。朝北是一峡谷,谷里河水滔滔,行人望而却步。大自然一双神奇的手,在这里造了多少山?设了多少沟壑?形成了多少河流?没人数过,谁也弄不清。反正有河谷就有谷地,就有人在这里居住生息。独特的地貌,半封闭的地形,决定了兰草进出的物品必须靠一条扁担,一双铁脚板子担出运进。闭塞的环境,养成了兰草人的勤劳、精明、节俭、贪婪的秉性。

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此小驻,我以为一定是看中了这块封闭的地形,便于他们休整,积蓄力量,判明发展方向,而后挥师西去,有限的时间不允许他们在这里有大规模的革命活动。红二十五军驻兰草仅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朵浪花,就此已足矣,兰草人言必称之,也就不奇怪了。

有限的土地,奇缺的资源,兰草人巴掌大的一片破布都不舍得扔,簸箕大的一块地都要挖开种上庄稼。

兰草古者未闻有巨贾富足之家,所以乱兵不至,悍匪鲜见,盗贼不起。而且独特的气候,虽然旱涝之灾常有,但从未绝收,微薄的粮食加之野菜也可果腹。生存在这里的人,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勤劳节俭,毫不吝啬地把汗水洒向土地。这种选择有几分本能,也有几分无奈,更多的是对生存环境的屈从。

南边的巍巍群山,像一幅屏幛,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山那边是长江流域,是陕西丹凤县。

兰草人感念这移不走搬不动的群山。是她孕育的河流,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兰草大地,是她生长着广阔无垠的森林,是兰草人伐木烧炭、砍树建房、拾柴打樵的地方,甚至编草鞋的葛藤也产于此山中。兰草的男孩子到了七、八岁上的人生第一课就是上山割柴。

再说兰草街,她北起沙梁头,南到小箭杆沟河,被喜怒无常的小箭沟河阻断,委屈地停下脚步。于心不甘的兰草人想续修街道,又不忍占用良田,就于大街错位向西十余丈的沙地上建了一条小街。因与大街不通,所以商业难以兴起。小街的居民只能以农耕为业,子女多勤奋读书。就是这无意的移动,小街竟坐落于风水宝地。光小街二百多口人中走出的科级、处级的干部是论车拉的。这种密集出干部的现象,让兰草人称羡不已。我仔细观察小街的地形,小街背倚一平缓的山岭,面临开阔的农田,农田尽头是湍流不息的兰草河,河对面是一排山岗,大小箭杆沟河像两条轿杠,坐西朝东的方位气势非凡,正占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宫。我虽然看透了却不说,怕江湖术士得知,四处宣扬骗人钱财。其实本质是小街人以耕读为业,故而人才济济。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在小箭杆沟河上建了水泥桥,街道才延伸至大箭沟口。其古街是两排高低起伏的土坯房组成,三面土坯,临街木板门,以便商业之用。

若把兰草街比作振翅欲飞的凤凰,小街是头,大街是身,沙梁是尾,兰草街的两棵古槐树是两翼。这两棵古槐是上苍赐于兰草街的一双姐妹花,一棵位于兰草中学院内,一棵位于兰草街当中,树下有一水井,井水甘甜。槐树约一丈余高处,便分为数枝,粗壮的树枝攀延向上,相互顾盼,勾心斗角,再往上又生了无数的枝叉,树冠如伞,枝繁叶茂,为兰草街避霜拒电,遮荫挡风,树龄久远得谁也说不清,可惜被毁于文革时期。

从七十年代起,兰草在变,先是通了沙土公路,后又铺水泥路面,跨入新世纪又改建成柏油路面,如今进出兰草已是快捷通畅,风雨无阻了。兰草街也来了个推陈布新,修建的屋宇整齐秀美,让人视之舒心。老街已荡然无存,没有遗址,没有拍下视频,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我多次在街头漫步,看看兰草现在的面貌,总觉得缺点什么?我想若街道在改建时不是那么急于求成,做个统一规划,多保留一些农耕文化气息,多揉合一些民族记忆元素,说不定能把兰草打磨成豫西名镇。每当我此言一出,就会被不耐烦地打断,他们会说:“这都中了,想恁些干啥呢?”是啊,兰草人已满足了,兰草人应该满足了。现在的兰草街宛如县城切下的一角,街道光洁平坦,商铺林立,每当华灯初上,广场上舞姿翩翩,一派新气象。还有路旁停放的形形色色的车辆,遍布于乡村的两层楼房。到了年关时,从外地向老家说不清的转账,收不尽的快递包裹。兰草人无愧于时代,没有愧对祖先,确实值得荣耀。可是,我觉得还是缺点什么。我观兰草的风光可谓五步之内景色不同,十步之外别有洞天。兰草的山有致,岗得体,水含韵,峰拥黛,峦染青,壑藏幽。还有那处处气象新,四季景不同。春来繁花万千树,桃花灿灿如霞,杨花纷纷似雪,柳吐新芽,麦染碧色。夏来风景美如画,云山苍苍白云遏,大地沉沉寒烟肥。鲈鱼嬉清波,其鳞似锦。翠鸟坐柳梢,憨态如醉。赤日炎炎庄稼汉挥汗锄禾苗,河水清清洗衣妇掩袖笑风骚。深秋霜叶凝红时,百里山峰尽染丹。冬来彤云布满天,十万天女齐卸妆,抖落脂粉扬天涯。

兰草独特的气候格外宜人,每至盛夏,城市里热浪滚滚,空调马力开尽也难降伏热魔。反观兰草的盛夏,夜里还必须盖上被子。夏日的兰草,你若清晨向山谷而行,道路平坦蜿蜒,微风扑面,青藤拂袖,露水湿衣,看老树欣欣,叹怪石森森,漫山青翠,森林莽莽无际。山谷中的农舍多以翠竹为屏,果树绕庭,小桥横卧,曲水环村。炊烟起于林下,鸡犬鸣于村头,小鸟枝头啁啾,林下兰草浓香,田间彩蝶飞舞,溪流白鹤展翅,恍然如步入仙境。

兰草夏日清凉,不是上苍的垂青,也不是大自然的施舍,而是遍布大地的植被,纵横分布的溪流,让骄阳望而却步,威力大减。我在想,兰草这天然的氧吧与盛夏难得的清爽之地就是一笔无形的财产。能不能在兰草的山谷中建一些避暑之处,供人游玩租住,或开设深山情人幽谷,吸引来客?再往深处一想,若在兰草的大地上化肥不施,农药不染,恢复农耕时期旧貌,农者叱牛扶犁,播谷撒种,赤足扬场,锄禾当午,劳号满天,满足人们怀旧心理。再开设香菇釆摘,中药材采收。让游人牵黄牛过石桥,牧白羊于山岗,供人拍摄作品,把兰草打磨成民族记忆之地,休闲娱乐场所。我是不是又想多了?我扪心自问,我能为老家做些什么?我已经为老家做了什么?才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想到这里,我回首凝望着我那可爱而又美丽的家乡,不由得心浪起伏,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风貌篇

兰草街全景

兰草的风貌,我不知如何写起?想了半天,就从我就读过的兰草初中写起吧。旧时的兰草中学在古庙院内,临街是一歌舞台,俗称戏楼。三间正房安着雕花木门窗,唱戏时卸下门窗就是戏台子,平时安上门窗就是教室。正房两头是两耳房,戏楼结构精奇,雄伟壮观,可惜学校扩建时被拆毀。

校园内还有一院落,一正殿,两厢房,因为曾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才免了被拆毁的命运。这一院落把学校操场分割得像手枪把,中小学生在一起上操就拥挤不堪,时不时挤得学生掉了鞋,或滚出队列,被老师揪住训斥。当时校长叫郭增福,生得相貌堂堂,颇有官相,江湖术士说他屁股生得不好,严重影响了官运,屈尊当了中学校长,校长当得很称职,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那时学校比较优秀的教师有郝文占、丁宝玉、裴喜敏、孙全安等。

出了中学,斜对门是兰草卫生院,临街门面是药房。后面小院内有几位医生,白胡子郭大夫,人称小郭先,是看儿科的。赛华佗丁大夫是看外科的,他有一把很厉害的钢刀,连小孩闻之也不敢啼哭。另外,还有两位内科医生。几经变迁,兰草卫生院现在只有一位医生,名叫霍建民,长了一张永不会老的娃娃脸,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兰草人喜爱。和医院对门的是兰草供销社杂货门市,杂货门市后院是百货门市,从一巷子可以进出。杂货门市最惹眼的是一黑色酒坛子,坛口盖了一软囊囊的白布袋,布袋一移开,就有醇香扑鼻的酒味。街道上供销社还开了收购门市和饭店,饭店里常飘出炒肉的香味。另外还有几处小店,街口偏西处是几座铁匠炉,常年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变迁,而今昔日旧貌仅在年岁大的人脑海里有几丝影像。

兰草人热爱生活,勤于做事,任何新的技术兰草人一学就会,一会就普及了。比如香菇栽培,中药材种植,兰草人都能弄出名堂。而且兰草人凡事都能做到极致,比如寻常的豆腐,兰草人做得就与众不同,用石磨子磨汁,浆水卤点,以最原始的方法制成。在兰草,豆腐筐子一送到街上,就被人围住了,称一块放在盘中,浇上蒜辣子汁,站在大街上食用,这叫吃嫩豆腐。这种吃法,豆腐要鲜,辣子要汪,只要你能降得住这沁人肺腑的辣味,你就能吃得到香得飞扬跋扈的豆腐,食一口勾魂摄魄,吃一盘终生难忘。还有那工艺更繁复的豆腐干,在铁锅里烙得吱吱地响,小方桌上一大钵子辣子酱分外诱人。

每年进入腊月间,街道就繁荣了。到了中街,老买家的平底铁锅里,来回翻动的锅盔馍,看得人眼馋。小风箱扇动的火炉上架着铜马勺,马勺里是极好闻的醪糟味。你若加点钱,买家老婆就会笑眯眯地往锅中加入鸡蛋,更是勾引得人流涎水。街头是老姜家的卤猪肉,看一眼就会绊住你的腿,不吃一口,舍不得走。老姜的卤猪肉,汤汁浓,配料绝密有特色,肉香糯松。还有那炒凉粉、烤红薯、羊肉汤,美味多得数不清。

腊月一逢集,岭南的陕西老客,穿着毛缠子裹着的八搭鞋,扎着粗布绑腿,肩上垫着老棉袄,担着一担沉甸甸的木炭。女的背着一捆被捆成人字形的长把竹扫帚,见了顺路的男人就哀求替她背一肩,那些俊俏的就很快有人替她背,不够俊俏的多哀求几声也有人替她背。到了兰草街,山货一出手,这些人就忙着置年货,置罢年货,到杂货店打一角酒饮下,再吃块锅盔,割一吊子猪肉挂在扁担头上,一走一晃荡。身上的棉裤不知何时裂了口子,露出的棉絮像老绵羊尾巴,一扇一扇的。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跟在后面喊:“穿的裤子露着球,扁担头上挑点油。”他们全当是聋子,径直往山里行。孩子们的恶作剧,不是兰草人欺生,仅是地理优越感的宣泄而已。

我的老乡兰草人,总能做到物尽其用。比如兰草河边,人们为保护河堤,栽了几排柳树,春日里柳浪藏莺,而林下便是恋人相聚,情人幽会的地方,颇为浪漫。

小箭杆沟河冲下来的黄沙滩开荒甚难,栽树不长,兰草人就把这里开发牲畜交易场所,也算物尽用了吧。能来这个场所的多是当家的男人,他们对臭哄哄的牲口粪视而不见,目光锐利地寻找自己的猎物。每当交易时,和市场交易员两只粗手在旧草帽下来回捏着。交易员脸上的表情丰富得很,时而会心地笑,时而惊愕得脸上五官都错了位。口里说的活像座山雕初见杨子荣说的话。每当一笔生意谈成了,他就问要净的还是要毛的?要净的就喊来一位叫黑蛋的中年人,手起刀落劁了,不用消毒,不用上药,只管付了钱,逮住小猪就走了。

偶尔也有女人来这个市场,能来这里的女人,个个是蛾眉不让须眉的主。比如杨二嫂,她一放下担子,就有人来和她捏码子,她粉脸一扬道:“捏啥捏啊,论斤卖。”很快一挑子小猪被捉去过称,一男子称完付钱时,盯着杨二嫂鼓鼓涌涌的前胸说:“嫂子,我哥在矿上,回不了家,零钱就不用找了,今晚把门给兄弟留下?”杨二嫂笑着说:“好啊,你媳妇在那边立着,我去告一声?”那男子神色大变,连忙说:“不敢,可不敢,开个玩笑。”接过零钱,提起小猪连忙走了。

杨二嫂家的小猪毛色光鲜,不过是她在小猪身上擦了鞋油。

这就是我的老家兰草,这就是我的老乡,生活在这里的兰草人就是这样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人物篇

兰草有好山好水,但是更应该有人,有优秀的人物。若没有人,再好的山水便没有魂。提笔写人,在我的脑海里那些逝去的、健在的、熟悉的面容争相涌现,挥之不去。还有那虚无缥缈的神仙与名士,该怎么写?

思索一番,因篇幅有限,那些在外从政的、创业的兰草籍成功人士,恕我在本文中不再提及,你们是兰草人的骄傲与光荣,已经为兰草人争了光,为家乡做出了贡献。这里我就写点生活在兰草的极普通的人物,这会不会让一些朋友大失所望呢?考虑了一下也就顾不得了,就此写下去。

把我的老家兰草说成是人杰地灵也不为过,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曾在兰草盘桓。红二十五军,中原大突围的新四军,都在兰草留下足迹。兰草籍的曲虹上过抗大,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拉锯”时期在兰草也有惨烈的斗争,我观兰草籍的烈士,大都牺牲在那个时期。一九八二年原中纪委副书记郭述申同志,重访兰草,探访昔日战斗的地方,揭开了红二十五军在兰草的历史之谜。可惜我不善写史,手边也没有收集到有份量的资料,这个题材就留给有写历史经验的朋友吧。

如果我只写到兰草人的勤劳节俭,那就显得兰草人没有文化品位,在兰草文人雅士居多,能工巧匠车载斗量。有名的有兰西村竹园组布衣书法家郭耀丰先生,他生得慈眉善目,言谈迟缓风趣,平日里播谷锄禾,提水灌园,闲时临窗写字,用笔丰润舒展,颇有颜体风骨,遗有长卷楷书《道德经》,已成镇宅之宝。农民艺术家高丰年,善画山水,一幅《松鹰图》,已成传世名作。

兰草人还酷爱文艺,凉水沟一个生产队的人都会唱眉户戏,他们自发排练的眉户戏《红灯记》,传唱一时。在生活困难时期,饥了吃半碗酸菜,渴了喝点凉水,但戏照唱不误。最有名的是兰草村排演的曲剧《朝阳沟》,马群英演银环,一双美目传情,唱腔美妙动听,美名盛传一时。更奇的是曲勤玉、曲勤香姊妹二人,一人演银环妈,一人演二大娘,演得维妙维肖,使人难以忘怀。曲勤玉演的银环妈除了杨华瑞还真是无人能匹。还有拉坠子的老卫,头发早谢顶光了,冬瓜般的脑袋在灯下发亮,他拉得带劲,如痴如醉,为演出增色不少。

写兰草单个的人物,有一个人是必须写的,那就是兰草村的老支书。老支书个子不高,身材精瘦,但是浑身有干不完的革命干劲,整日马不停蹄地干着革命工作,连老伴坐月子也不歇气,东奔西跑忙着。这一日支书回到家里,家里的桌子上摆了不少礼品,这不是人们巴结支书,那时还不兴这个,而是借邻家有事表示友好关系的习俗。老婆子面带喜色指着一件又一件的礼品,说着送礼品人家的姓名,支书用笔在本子上记着。当说到两把挂面二包糖的主人时,支书脸色变了,黑丧着脸说:“你也不看看是啥成份,他是个富农,他的礼能收?”老伴毫不在意,笑着说:“看你个老鬼,都是老邻居,你马上要把人得罪完了,要退你去退。”支书无奈地说:“啥事都坏到你这婆娘手里,好了,不退了,吃罢,吃吃不办事。”怎么样?这话说得硬气吧!老支书己仙逝多年,镇里每年对村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这句话被当做活教材。

兰草是农历一、四、七为逢集日,到了集日,匆忙的生意人,手艺人,个个紧锣密鼓地忙活着自己的事。当然也有清闲的,闲得无所适从,就在街头摆象棋对阵。那位趿拉着破棉鞋,身穿破旧棉袄的是黄桂良先生,他是棋场的主角。下棋时专注得鼻涕挂在鼻尖上,摇摇欲坠,一只粗手移棋,一手在裤腰里摸虱子。老先生棋风颇正,骨气得不听别人支的高招,一盘输了。支招的人气忿地说:“你呀你,你把人都能气死。”老先生全然不理,重摆棋子,布兵再战。集散了,赶集的人像候鸟一样散去,棋场也散了,他饿得移不动身子,便如老僧坐定。虽然玩得尽兴,肚子里的肠子像拧绳,才深知民以食为天是真理。先生呆坐街头,心如止水,目送归鸿。这时有位卖凉粉汤的人喊他,锅里还残存了一点凉粉汤让他喝。老先生喝着,那人劝着,劝他做点小生意,不至于饿着。先生一碗汤下肚,魂又回到身上,便有了活力。他反驳道:“水鸡子蹦一丈,也没见吃多胖,蛤蟆卧着哩,也没见饿着呢。再说了新社会会让人饿死?”

我那时已在兰草上初中,在一个凛冽的寒冬,老先生在我面前踽踽而行。他边走边唱:“我本是尘上享福的人。”我诧异,都冻成啥了,还享福呢?一阵寒风吹来,老先生重重摔在路上,我快步上前去扶,只见他一边往起爬,一边口里念道:“唉呀,不好了,驸马落马了。”怎么样?洒脱吧!这才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活得精彩吧!而今兰草街还有人下象棋,两个棋手,一个称“东邪”,一个号“西毒”,棋风远不及老先生万分之一。

兰草的好山、好水,盛产美女,这里的女人生得环肥燕瘦,个个楚楚动人。长得最俊的是兰草街的一位姑娘,名字叫金莲,外号赛西施。

金莲一扭着屁股去槐树下水井挑水,一街两行的男人就眼睛发直,盯着金莲看。金莲一走,人们觉得饭不香了,旱烟没味了,还有两口子干仗了。

金莲在树下绞水,杂货门市的营业员叫张宝,就跑来要替金莲绞,金莲坚决不让,张宝急红了脸说:“我是公家人,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金莲坚辞不让,金莲拒绝得越坚决,人们就越敬重金莲。张宝讨了个没趣,就问金莲的弟弟:“你姐的臭脚臭谁哩?”金莲的弟弟说:“臭你哩,臭死你,把你臭得肚子疼。”张宝好像占了个大便宜,高兴地裂着嘴巴说:“好,好,你姐的脚臭我哩。”金莲觉得这个人太没意思,挑起水桶兀自走了。怎么样?这样的姑娘漂亮吧?正派吧?

其实像金莲这样的姑娘,兰草遍地都是。

写罢兰草的人物,我搁下笔,披衣出屋,深情地极目凝望兰草这块古老的大地,我感觉到您的脉搏洪壮有力的跳动,我听得到您内心深处迫切的呼唤,我嗅得到您如春潮滚动般的呼吸,你山河如画,儿女风流。在祖国崛起,百年圆梦的历史大变局中,您将与祖国同步,昂首阔步走向未来。八千兰草儿女已摆脱土地的桎梏,走出家门的,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搏风激浪,是时代的弄潮儿。留守家乡的,发展产业,种植香菇,栽培连壳 、天麻、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奋进在追梦小康的大道上。我坚信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兰草人民将用一双手描绘出壮丽的蓝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兰草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兰草啊兰草,我的老家,我的母亲!

我捧着一颗心献给你!

我倾着一腔情赞美你!

注:文中部分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沈春亭,男,1955年出生,卢氏县官坡镇兰草人,退休教师。半生多作壁上观,老来聊发少年狂,发发烧,舞文弄墨,因胸中文墨不足,又从未经过写作培训,所以难出精品。文虽拙,情且真。兴致一上来就按捺不住,只好任性罢了。

卢氏文友群主办

首席顾问

车迎新

文化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寇一洵(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一一一一:李一璇

一一一一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广告外联部微信联系:白雪baixue7818微信联系:邹楠zounan159
▊声明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宋海峰律师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