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赴荊门)

群山万壑赴金门全诗?

含“群山万壑赴金门”全诗出自: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认识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的意思?

“一去紫台连朔漠”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当年的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就再也没有回来。最后身死异乡,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原文如下:

群山万壑赵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诗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