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选择
2002高考作文题(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心灵的选择
初一(16)夏婉馨
心灵的选择,就是指人在精神层面对是与否做抉择。人一生的成就大,是因为关键时刻做了正确的的选择。你的选择越正确,意义就越大,影响就越深远。
????
对我来说,现在的学习就是一种选择。
????
这次考试失败后,我开始反思:我还要学吗?我学习是为了谁?
????
一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说,他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曾迷惘过,但最终明白了,学习,不为他人,只为自己;为了自己的现在,也为了自己的未来。
????
人,天性贪玩,没有谁会喜欢那枯燥的学习,除非是他们在努力之后,赢得了成功;成功的快乐,给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
成功的背后,意味着巨大的付出与努力,尤其是需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为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正好可以证明我学习进步的过程。困难越大,进步越大。
????
学习,是我一生中必选的对象。没有学习的人生,将会是一个不完美的人生。学习可以让我的一生变得丰富多彩,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我生存的依靠。
???
?有人可能会说,读书有什么用?现在好多没上大学的,混得比上过大学的都要好。我不能否认有这样的客观存在,但绝对不是全部。不读书,事业可以走上巅峰的只是少数;大多数没读书的人,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可以这样说,读过书的人,其生活大多数好过没读书的人。但是社会上的人常常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一万个读书人里面有一个没混好,就说读书没有用;一万个不读书的人里面有一个混好了,也说读书没有用。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
学习与不学习的人,以天为单位来看,似乎没有区别的;以月为单位来看,区别也是极其微小;但如果以年为单位来看,差距开始明显。五年以后呢,事业将产生等级级的差异;等到了十年再回首的时候,其区别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的不可企及的鸿沟,甚至是巨大的分野。
???
李嘉诚先生说过,学习改变命运。我们都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处,可是仍然有很多人看书看不下去,走路走不长远,这都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最初做出选择不够坚决。
???
不学习的人也想走向事业巅峰的,不在少数;但学习后获得成就的,才是大多数。在学与不学中,我毅然选择学。
胡老师点评:
“心灵的选择”这个命题,其出彩点不在选择本身,而在心灵斗争的过程,应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你是如何去选择的。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正部)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也就是我在《写作文“走题”走到了哪》里说的“起点、基点”,只要写作的对象不出差错,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写“选择”的反面,即放弃,与“选择”形成对照也是可以的,因为“心灵的选择”的本质,在某种条件下就是“放弃”。例如贪欲、攫取是人的本能,“放弃”实在是一种人性的考验,比“选择”要难得多。一个会“放弃”的人,当然应该是一个会做出“心灵的选择”的人。而且“放弃”比“选择”更大度、更无私、更有一种开阔的胸襟,这样思想境界就高了一层。所以当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好多都是在谈“放弃”。
《挥刀斩索 ?搭桥渡人》中赵括的母亲“不敢将赵国的命运交给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种大智慧的放弃,可惜赵王不懂。饮剑伏法的李离在“错断案后不愿归罪下吏”,大仁慈促使他选择对生命的放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便是对昔日手足情的放弃。
题目中的修饰词语(心灵的)往往就是命题人的限制意图所在,也常常是作文最该出彩的地方。初一(16)夏婉馨写《心灵的选择》,对学习到底为谁,读书有什么用,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发展的区别有多大三个问题进行了内心的比较和思辨,写得有理有节,从容不迫,是出彩的。尤其是“社会上的人常常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一万个读书人里面有一个没混好,就说读书没有用;一万个不读书的人里面有一个混好了,也说读书没有用”,可以说写尽了当今俗人的嘴脸。
还有这一段:“ 学习与不学习的人,以天为单位来看,似乎没有区别的;以月为单位来看,区别也是极其微小;但如果以年为单位来看,差距开始明显。五年以后呢,事业将产生等级级的差异;等到了十年再回首的时候,其区别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的不可企及的鸿沟,甚至是巨大的分野。”用发展的眼光指出两类不同人物的区别,相当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菌,见微知著,以近知远,艺术的反映出心灵的斗争结论。
我觉得初一学生有这种理性认知,有这种出彩的辨析,是非常难得的。
风景永远在路上,“心灵”的斗争就是选择路上的风景。夏婉馨同学的文章就充分的呈现了“心灵”斗争的精彩过程。
附高考满分作文:
挥刀斩索 ?搭桥渡人
——心灵的选择
看过这样一幅动人的漫画:椰树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慈爱地望着吊床上并排躺着的三个婴儿,对上帝企求:“上帝啊!我爱他们,请每天赐给他们一碗饭吧!别给他们罪恶。”
这位老人,就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我们可以想象获悉三个儿子涉嫌经济犯罪时这位老人心中的悲痛。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子开脱,反而勇敢地走上电视台向全国人民道歉。
这一份开明与勇气,当从一位父亲身上表现出来时,就显得格外珍贵。像一只蚌痛苦地孕育着一枚莹润的珍珠,像大海撞击岩石经历撕心裂肺后产生的朵朵浪花,像不断磨砺后明亮如雪的宝剑——用理智拨开爱的迷雾,是伤痛,也是荣耀,是以心为代价的动人旋律。
不敢将赵国的命运交给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母不惜亲手毁去儿子平步青云的机会,是大智;错断案后不愿归罪下吏,自己饮剑伏法的李离,是大仁;挥泪之间,昔日情同手足的马谡便身首异处,诸葛亮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大勇啊!
有时候,我们的爱像索桥,想指引自己爱的人躲进城堡,而理智却奋起一刀,让公正在这一刀上闪光;有时候,我们的恨像青龙,亟欲吞噬自己恨的人,而理智却放下吊桥,让正义在吊桥上畅行。
赵普向宋真宗推荐一位平时十分不受人喜欢的人担任重职,真宗不肯,赵普三次上书,并跪倒在门外,直到真宗同意授职。赵普后来对人说:“不为子,为社稷耳。”
就像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就像细流终要顺从大河的流向,就像船舵永远控制着风帆,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让恨遮住双眼,于是就有班超受人诬陷却不公报私仇,就有娄师德不记私怨十荐狄人杰,就有上海那名女教师亲手将犯罪的儿子送入监狱的悲壮,而这悲壮——只是为了让曾经杀害自己丈夫的而又被自己儿子杀死的仇人瞑目。
我爱你,但假若你骑的是邪恶的黑马,我同样会砍断索桥上的绳索。我恨你,但假若你扛着的是正义的宝剑,我同样会放下吊桥让你通行。但原生活中多一份挥刀断索的大义凛然,多一份搭桥渡人的宽容与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