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寒衣节
思念父母
文/槐香琴音
寒衣节的到来
天好冷
窗户没有暖阳擦拭
落叶飘飘零零
只有惦记凝成的泪
只有担心刮成的风
五色的寒衣
可否能送去女儿的叮咛
崭新的冥币
可否能把温暖传送
好想
握紧您不回头的背影
好想重温一下被父母宠爱的情景
跪地捧汤祭奠亡灵
今夜纸蝶化作眼泪
焚烧的灰烬守着忠诚
2020.11.15(十月初一)
(外一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槐香琴音
每当听到别人呼喊妈妈的声音时,每当在路边看到别的女儿搀扶着母亲散步的画面时,我又羡慕又嫉妒……
我的母亲从小生长在农村,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一生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由于父亲常年教书在外,母亲便成了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她不仅会干地里的农活,而且针线活在村里也是顶有名的。
你不知道我母亲的手有多巧,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她都会给我做绣花鞋,黑斜纹布的鞋面上,用自家喂的蚕丝线,染上颜色,绣上一枝红花陪绿叶,别提有多好看了。每逢大年三十夜,我都激动的睡不着觉,在床上左拧右晃的,似乎如此便可加速这黑夜的逝去,以便次日早早穿上母亲做的绣花鞋跑出去向伙伴炫耀这美丽。
正月十五时,母亲会用高粱杆和彩色纸给我们扎花灯笼。母亲还会蒸各种各样的枣花馍,形状之多、花样之灵巧令人舍不得吃掉,有兔子、老鼠、刺猬、小鸟、小蛇、布袋、包袱等等。母亲做花馍的时候很认真,她总是面带微笑,虽然是麦面和白玉米面掺和在一起做的,但在母亲精心蒸制下,蒸出来的枣花馍个个雪白光滑,柔软细腻,和纯麦面做的无异。看母亲做的久了,原以为这东西简单极了,也就自己用小手悄悄拽下一点面团,在一旁认真的捏来捏去,但怎么也做不出母亲那样的形状……
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提前到街上的裁剪铺,要回人家不用的花布条,回来后就用它缝好多香包袋子,有动物形的、心形的各种各样花形的,几乎没有母亲做不出的形状。在端午这天她会把她绣的香包分给村里的孩子们,说是端午这天戴上香包,以后日日平安吉祥。这天我们都会佩戴母亲绣的漂亮香包,心里美滋滋的。
八月十五中秋节最使我难以忘怀,或许我不能忘的不是这团圆日子,而是有母亲陪伴的日日夜夜。如今又是一年中秋,我抬头望着窗外,漆黑夜幕中,明月何皎皎?我答不上来。握着那一缕记忆,想从记忆中寻找那一轮曾经的圆月,飘忽的思绪突然转到了母亲做的月饼馍上。过去家里种的核桃,成色好的卖了钱,再买回油,供一家人吃上一年。挑挑拣拣总有些卖不掉的,母亲便挨个把它们砸烂,一点点地剥出核桃仁做成核桃馅,给我们蒸月饼馍。尽管剩下的核桃又黑又黄,成色极差,但母亲细心地把核桃仁放在锅里炕熟再捣碎拌上红糖再包在月饼馍里,又用筷子在一层一层的月饼馍上夹出花状,那真是又好吃又好看……
妈妈,今天女儿多想再吃一次您做的月饼馍,那味道是世界上最香最甜的……女儿多么想再看看您慈祥微笑的面容……以前女儿总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们,忙自己的一些琐事,却忽略了照顾和多陪伴您,甚至都没有和您多说说话!如今夜深人静我想起这些时,那种悔恨和心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只能化作无尽的泪水和一声声无奈的叹息……现在我才认识到“树不静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含义有多么的深刻!
时至今日,我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七年了,母亲去世时,享年八十七岁。母亲葬在远离家乡的横涧山上,而父亲早年去世时葬在家乡双槐树。我想此刻二老应该在今天团圆的日子里,彼此依偎在一起,享受着今晚的月光……
2020.10.1(八月十五)
作者简介
王花琴,笔名槐香琴音,住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双槐树乡。从小热爱文学,在文字中寻找快乐。
往期回顾
◆抗疫组诗(二)
◆爱的味道
◆春天真美
卢氏文友群主办
首席顾问
车迎新
文化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寇一洵(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一一一一:程向楠 邹一楠
一一一一:李一璇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广告外联部微信联系:baixue7818微信联系:lsm1685786966
▊声明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宋海峰律师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