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个怎样的人,他对祖国和人类社会的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1922年1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的对祖国的第一大贡献:为中美交往架起了桥梁。
杨振宁在学术界的地位非常高,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因此也愿意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杨振宁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参加保钓运动。作为海外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在保钓学生中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他和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都坚决支持保钓运动,被称之为运动的精神导师。当年台湾赴美留学生写的回忆录,谈到杨振宁在保钓运动中的影响力,征服了许多台湾学生。
1971年,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杨振宁向周恩来建议加强科普工作,并建议引进《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在邓小平等领导的关心下,这本刊物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版权合作的期刊,即《环球科学》前身。
1977年,杨振宁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任会长,促进中美关系。同年,他以该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自费8000美金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及其他文章,敦促两国建交。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一年。
1981年,杨振宁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立了CEEC奖金,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到20世纪90年代初,共有80余名中国学者得到此奖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绝大部分按时回国到原单位服务。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基金会从成立到2007年结束的24年中,资助金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港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使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同时还为中山大学建成一座研究大楼。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是在香港立法注册的非谋利性机构,它的发起人是杨振宁教授。
1983年12月,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中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5年,杨振宁倡议建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同期,杨振宁促成了“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多个奖项。杨振宁注意到,学习能力强但缺乏科学研究创意是亚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于1986年倡导兴办了“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鼓励青少年勤于思考,为国家发明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
1997年,为清华在香港、美国分别设立了两个基金会,并成功募集巨额办学资金。
1999年5月,杨振宁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2000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杨振宁奖学金”,
作为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却也遭受了一些质疑。当然,这不是学术方面的质疑,而是生活方面的质疑。
可以说,杨振宁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至于杨先生的婚姻,我们就更无权过问了,那是人家个人的生活,而且不违背任何法律、道德,凭什么不可以呢?
总之,不论是个人学术成就,还是拳拳爱国之心,抑或是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杨振宁都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能够和杨振宁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出生在同一个国家,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