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轮霜影转庭梧(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十轮霜影转庭梧
《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随想
(本文共计6854字,阅读约需19分钟)
推开案前的图纸,掬一杯清茶,我渐渐的从一堆枯燥无味的文案中回到现实,踱步窗前,凝目远眺,
夜色下的州城,怡然宁静,灯火阑珊,一轮弦月挂在深邃的夜空中,清冷的月光,透过几净的玻璃,轻揉我的眼睛。
“弦烛满西楼,绒雪沾衣袖。”适才记起,中秋节就要来临了。
抬头仰望夜空中的弦月,我思绪万千。
岁月如棱,时光荏苒,消逝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闪而逝,莫然回首,成为一名公路建设者已近二十载,也已度过了路桥人的二十个中秋。
中秋,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象征团圆与安宁。
中秋节让远方游子思乡之意更浓,唐·李白《静夜思》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让恩爱之人情更切,唐·张九龄《望月怀古》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每年的这一天,在外的游子们,会放下忙碌的心情,离开喧嚣的尘世,携妻并子往家奔,为的就是在中秋月夜下,与家人共进一顿团圆饭。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群体,在这个举国欢庆、团圆的日子里,他们离开家人,身处异乡,常年奔波奋战在一线。
??
他们,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群体,有着普通人的情怀,有着对家的眷恋与思念,有着远方游子的思乡意,有着对恋人的思恋情,也有为人父母、为人儿女对家中老人、孩子的思念。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中秋月夜,皓月当空,凝目伫望,他们只能把这份思乡情、思恋情,把这份思念深深的埋在心里……
在这个宁静的月夜,我想起了所经历的那些年普通而又记忆深刻的中秋。
儿时记忆里,每年中秋节,父亲买回几斤水果,母亲炒上几个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
母亲对我们说,八月十五月是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在外的人都尽量往家赶,不图啥,只图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我们不懂这些,只知道这一天有好吃的,所以过了一个中秋节就盼望着第二个中秋节。
慢慢的,我们就在盼望中告别了孩提时代,步入少年,进而到了成年、中年。
记忆里,除了儿时留给我中秋晚上好吃的水果之外,再没有别的值得回忆的东西了。
因为,那些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几乎没有团聚过。先是姐姐,中学毕业后去了北京打工,一走就是多年。
母亲牵挂她在远方的女儿,每年的中秋晚上,在饭桌多放一付碗筷,加上一把椅子,望着空碗筷黯然落泪。
再后来,弟弟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我也因考学去了外地,中秋节这天只有父母两个人在家里过。
或许,我无法想象出两位老人在这个传统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公路建设者,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以四海为家。经过多年的打拼,弟弟也成了一家企业的区域经理,常年驻外,一年回不来几次,一家人更难聚在一起。
毕业后我参加的第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地点距离县城百余里,我在工地上一呆就是大半年。
那年中秋节,我们正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领导许诺当天完工早的话让我们回家过节。
中秋前一天,我在当地的集市上买了两盒上好的月饼,准备第二天回家带给父母。平生第一次用自己挣的钱买东西,兴奋的半夜了还未能入眠。
第二天,当我们铺完最后的一车料,已是晚上七点钟。领导招呼我们上车回县城,想想从县城到乡下还有三十多里的乡间小路与宿舍里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破自行车,只好作罢。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起,我在工地上除了负责日常的技术工作外,还兼起了办公室及后勤工作,每年的中秋节,我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因为工地上有许多外地施工人员因路途遥远或者工作需要而无法回家过节,我陪他们在异乡他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中秋佳节。
再后来,我们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室,进而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聚在一起过个中秋节成了父母双亲的心愿。
2006年,我早早答应了两位老人要携妻带子回乡下老家过节。
十五的下午,安排好工作后,我与妻子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儿子踏上了回乡下的公交车。
走了一半的路程,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位商河籍机械操作员打来的。他开玩笑的说:“晚上我们可要好好喝几杯,感谢您这些天来对我们这些外乡人无微不至的照顾。”
本想告诉他我已经回乡下老家了,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说:“没问题,咱们晚上见。”
放下电话,我对妻子说,“你自己回去吧,工地上还有十多个外地的机械手,他们同样也是抛离家舍业来到咱们这儿,我回去陪陪他们吧。”
妻子说:“你去吧,我会和爸妈解释的。”这样,我又上了返城的车,回到了工地。
?
晚上,我在办公室安排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觥斛交错中又度过了一个极不平常的中秋节。
夜深人静,我拔通了老家的电话。
母亲在电话上说:“你安心工作,家里一切都好。只要咱们一家子安安稳稳的,我们做老人的就心满意足了”。
岁去弦吐箭,梅香又一年。季节交替里,不变的是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惟变的是斗转星异的新景象、四通八达的高速网与我们日渐增多的白发。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二十年过去了,我们早已退却了年轻时代的青涩,过了创业打拼的时期,在社会上稳定下来。
前几天,我去合肥讲学,一位大学同学得知后执意见个面(准确的说是两个同学,他们是两口子,男同学籍贯河南驻马店,女同学籍贯淄博桓台,男同学是我们男生的偶像,泡妞水平极高,入学没几天就和班花谈上了对象,而且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生活的很幸福)。
他们的家离我下榻的酒店不远,我打车过去。见面后,女同学为我沏上一杯茶,切了个水果拼盘,男同学点起一根香烟,吐着烟氲,打开记忆的闸门……
感慨万千,男同学这些年在工地做项目经理,每天推不掉的应酬使他的体形胖的不成样子,女同学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没有了二十年前的青春靓丽,岁月在脸上留下了高档化妆品涂抹不去的痕迹。
谈到中秋,他们说前些年工作忙没时间,最近几年都回去,一是父母日渐苍老,二是人到中年,工作也不需要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加班加点了。
是呀,和他们一样,也只有最近几年中秋,我们全家才能凑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中秋节,在父母眼里,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每年都是如此,去年,父亲杀了一只兔子与不下蛋的老母鸡,买回几斤排骨,母亲提前一天就忙碌着准备午饭。
但是,七旬的母亲,腿脚不再灵便、脑子也迟钝了,炒菜炖肉不是忘了放盐,就是放重了盐,去年也不例外,炖的兔肉没有一点盐味,而排骨又咸的难以下咽。
三岁的小侄女不会说慌,抱怨奶奶烧的菜不好吃。
我纠正小侄女说:“奶奶烧的菜最好吃了,我就吃了好些。”
小侄女天真的说:“大爷在说慌。”
孩子说我没说真话,是因为菜的确不好吃,但我又没有说慌,因为虽然母亲烧的菜很难下咽,但这难吃的饭菜里,却有着星级酒店永远也做不出来的味道,那就是“母爱”。
或许,等孩子到了我这个年龄段,会体会到她的大爷没说慌。
“红豆美呀红豆红,红了山前红了山后……” 龚玥一首醉人心沛的《红豆美》将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我知道,那是手机设定的铃声。转身回到案前,从一堆案宗中拾起手机,是老阳打过来的。
老阳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去了山西一家施工单位,在公司培训了几个月,被发配到青海的一个工地。
好在临行之前,他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没耽误他谈恋爱。
那年中秋夜晚,女友打电话,说又给他买了一件衣服。老阳掰着指头算了算,那是女朋友给他买的第八件衣服了。
彼此相隔几千里,两个人只能将思念深深的埋在心里,女友告诉他,每个月会给他添置一件衣服。
老阳从青海呆了十二个月,回到山西后,女友将叠着整整齐齐的十二件衣服展示给老阳看,有春天的风衣、夏天的衬衣,秋天的夹克,冬天的外套……
老阳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不久便举行了结婚仪式,婚礼上他讲了十二件衣服的故事,也讲出了工程人的艰辛与共鸣。
结婚以后,老阳与爱人聚少离多,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十几个中秋节,没有一次与家人团聚过。
每当触景生情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灌醉,然后一觉睡到天亮,把对家人的思念带到梦里去。
老阳告诉我,今晚他又喝醉了。在广西的工地上整整呆了三年,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除了几个工人,就是他在山沟里捡回来的两只老狗和一只瘸猫。
老阳说,今晚的月亮虽然是个月牙,却提醒了他这个已经没有了任何时间概念的老测量工,再过几天就要中秋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老阳思念远在山西的妻儿,触景生情,带着他的两只老狗和一只瘸猫,在项目部外一棵老秃树下,自斟自饮,喝下了一瓶桂林三花。
?放下老阳的电话,我感慨万千,难以平静。或许吧,每个路桥人,都会与老阳一样,有着一个与中秋有关的故事,有着一段与中秋不了的情结。
中秋,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对于路桥人而言,没有团聚的喜悦,有的只是辛酸,有的只是对老人的牵挂,对恋人、爱人的歉疚,对儿女的思念。!
小刘是中铁十八局的一名计量工程师,十年前,她的单位中了山东某高速公路的一个标段,她来到这个工地上负责计量工作。
那个时候,我在项目办负责合同计量工作,因此与她所熟识。
那年中秋前夕,小刘来项目办报计量文件,全部核对完,夜暮已经降临,她在项目办附近找了家餐馆,简单点了几个菜,邀请办公室几位同事吃了顿便饭。
席间,小刘告诉我们,她在孩子十一个月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被单位派到广西深山里的一个工地。孩子被强行断奶,送由婆婆照看。
在那个只有小鸟能飞进去的工地上,她一呆就是两年。因为思念襁褓里的女儿,她不知道哭过多少次,流过多少泪。
?
后来,她就拼命的工作,用不停的加班来麻痹自己,以此减轻对家的思念之痛。
第一年中秋,婆婆打电话告诉她,女儿会跑了。
第二年中秋,婆婆告诉她,孩子上托班了,婆婆将电话放在女儿的嘴边,让她叫妈妈,孩子却把电话推开,跑到一边玩去了。
说到这儿,她哭了,办公室的两位大姐也陪着掉泪,她们告诉我,作为女人,她们更能体会到小刘那个时候的心情以及对孩子的内疚之情。

我想起了大学上的第一堂专业课,我们问老师,毕业后我们会从事什么工作?
老教授用手扶了扶她的老花镜,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1995年,她的一位得意门生毕业,去了中铁一家企业,分配到甘肃深山沟沟里干测量员,除了天上的小鸟和灌木里的毒蛇,几乎看不到任何活物。
项目部对外联系的惟一工具是一辆破北京吉普,每周末食堂的师傅会去五十里外的镇子上采购。
一次工地下雨停工,他爬上吉普车到了镇子上。说是镇子,其实也就是散落的几间窑洞。
他找到邮局,拨通了老教授的电话,第一句话:“老师 ,我孤独我寂寞,我快不会说话了”。
老教授用无比同情的目光看了看我们,深情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就是未来你们的生活”那天晚上熄灯后,宿舍里静的出奇,破天荒的自入学以来第一次没在熄灯后谈论班里仅有的六个女生。
或许,老阳和小刘的经历就印证了当初老教授为什么无比同情地看着我们讲那个或生活或悲哀或难过的故事。
44岁的老赵是一名普通的养路工,常年的野外作业,风吹日晒,饱经风霜,岁月给他的脸上留下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印迹。
老赵风趣、豁达,身上有着鲁西北人特有的纯朴与善良。十年前,单位购置了两台灌缝机,成立了路面灌缝队,老赵被委以重任,出任灌缝队的队长。
从此,老赵常年在全市国省道干线公路上奔波,哪里的路面出现了裂缝,他的灌缝队就出现在哪里,用密封胶封堵好裂缝,精心修补好损坏的路面,还大家一个平安畅通的大道。
十年间,在德州市1300多公里的干线公路上,老赵自己也记不清来回走了多少遭,用他的话说加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他能记住公路两旁的每一间民房,每一棵树。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间,记不清几个中秋他是在外地度过的,将浓浓的思乡之情伴着一包月饼、一瓶啤酒下肚,换来的是干线公路的畅安舒美。
2006年中秋,我在济南唐冶新城施工,下午返回德州,在104国道临邑段遇到了老赵的灌缝队,被开槽机吹起满天尘土包围的他,正在指挥着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切槽、灌缝。
?
我停下车,和他打照呼,老赵把我拉到旁边的一棵树下,聊了很多。
我开玩笑的问他,中秋节还在施工,有何感想,嫂子愿意不愿意?没有多少文化水,曾经获得过“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的老赵,狠吸了两口烟,弹了弹烟灰,说出了一句朴实无华的话……
他说:“俺没文化,不像你们文化人,说不出来啥豪言壮语,但俺知道一个理,节日里我在外面跑,把坏的路补好了,才使更多的人能走着咱的公路回家。”
一名朴实无华的话语折射出了他的内心,也道出了路桥人的心声。
姈子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名造价员,我在广西讲学时,她听过我的课,因此而结识。
小姑娘经常在微信上给我留言,问我很多的问题,是个特别爱钻牛角尖、爱学习的姑娘。
她给我讲过她参加工作后所过的第一个中秋。
201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她,被中铁某单位录用,到单位报到一周后,她和另外的五个学生一起,被发配到昆明的一个工地。
因为连日的强降雨,工地停了工,中秋节项目部放了假,留下她们六个学生看家。
看着工地上停放的一排排施工机械以及项目部空荡荡的房子,两个女生因为想家还哭鼻子。后来,六个学生商量自己动手包饺子,过一个有意义的节。
姈子告诉我,六个学生来自四个省份,包水饺的形式和样子各不相同。大家一边包,一边欣赏别人的包法,还相互介绍自己家乡关于饺子的传说以及吃水饺的风俗习惯。
由于包的形式不一样,包出来的水饺形状也差别很大,有元宝形、帽形、花边形、瓦楞形、眉毛形等许多种,大的如篜包,小的如馄饨。
傍晚时分,她们将包好的饺子下锅,由于水饺的薄厚、大小不一,一锅里面有熟的快的也有熟的慢的,还有开肚的。
?
吃着形状各异的饺子,姈子和她的同事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然而,背后却是“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思乡之情与无耐。
电脑屏幕上,姈子把她们拍的照片发给我看,我苦笑了一下,照片上与其说是煮饺子,还不如说是煮了一锅馄饨。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带着妻儿,开车驶过一段山间公路时,也许你所留恋的是山间的美景,是偶尔从路上横穿而过的松鼠,
而不会联想起这条路的建设者,不会想到那些筑路工们是如何在险峻的山腰上劈山开路的,更不会记起当年的情景;
当你与朋友们谈笑风声,驱车驶过胶州湾和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在桥面上迎着海风拍照留念的时候,你可能想到的是风景的如诗如画,是海鸟掠过大桥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而不会记得当年的筑路工们,是如何在海水里打下一根一根的桩基,如果在大海上架起这一座座世纪伟岸的工程。
他们,是一群最为普通的人,所从事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
可是,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普通的筑路工们,才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五彩缤纷,才使远在天涯的人们有了近在咫尺心理上的距离,才使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有了新的寓意。
?
巴金老先生曾说过:“只要一息尚存,我那一星微光就不会熄灭。”
星星没有月亮耀眼,却无私地献出自己的光芒,将夜空点缀得美丽诱人。
路桥人很平凡,是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他们用双手擎起一条条通向远方的公路,架起一座座连接两岸的桥梁,
使山区的孩子得以走出大山,使在水一方的恋人得以相聚,使天各一方的游子距离不再遥远,使我们身边的世界变得由此而五彩缤纷。
路桥人,独自体味着荒凉与孤独,忍受骄阳的炙烤、凛冽寒风的肆虐,风里来,雨里去,用满腔热血铺就着别人的路。
“天当棋盘星当子,地作琵琶路作弦”就是这些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路桥人,用青春年华和一腔热血,谱写着他们美丽的人生,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
(谨以此片献给全国的工程建设者们,祝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窦汝良,教授级高工,现供职于某大型国有企业,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专注企业管理、成本造价、变更索赔、招投标、合同谈判、工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司法纠纷;发表学术论文25篇,参与完成学术课题1项。主持、参与完成了多条高速公路最高投标限价的编制工作;现为山东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山东公共资源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山东省交通工程评审专家,参与评审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0余项,审查项目投资、结算审计200余项,评审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文件、重点项目方案论证200余项。先后为中建、中交、中铁、中电建、中能建等央企做过50余场培训,在全国29个省份做过近百场专题培训,指导各大企业工程索赔、审计专项11起,指导国外项目投标、合同谈判3起;喜欢写作与书法、诗词、国学与传统文化,发表各类体裁文章180余万字,作品曾上过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华社内参,散见于各大报刊媒体。微信公众号:窦汝良的紫竹苑(douruliang2017)
往期荐读:
[原创荐读]母亲命令父亲:“庄稼旱的再厉害,咱家的菜地也不能旱”
[原创荐读]高院“逾期交房、办证违约”九条审判指引,买了房子不按期交房办证的都看看
[原创荐读]姐姐的工资少了7.9元钱,老板竟然对她……
[原创荐读]“婆婆,您为什么不哭?”一位女工程师眼里的孝道
[原创荐读]面对疫情,孩子们最应该得到什么?
[原创荐读]面对疫情,实际案例详解工程索赔及法律依据
[原创荐读]汗颜!你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原创荐读]孩子,自律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原创荐读]2019: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原创荐读]孩子,认识到不足,才是努力的源泉与动力
[原创荐读]孩子,你应该这样理解“价值”
[原创荐读]三封家书
[原创荐读]孩子,现在你有多努力,未来你就有多光芒
[原创荐读]爸爸,你为什么一直这样努力,不累吗?
[原创荐读]家里还有三只鹅蛋,你带回去吧
[原创荐读]爸爸,你为什么一直逼迫我
[原创荐读]我遗憾的高考,不遗憾的人生
[原创推读]如何看待“努力”与“提拔”
[原创荐读]“没时间”——最不是理由的理由

十轮霜影转庭梧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