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作品《陶者》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翻译】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www.SlKj.org,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陶者古诗注音版?
陶者
梅尧臣 〔宋代〕
táo jìn mén qián tǔ ,wū shàng wú piàn wǎ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shí zhǐ bú zhān ní ,lín lín jū dà shà 。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陶者的古诗怎么背?
·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辛勤劳动的人得不到回报,身居高楼大厦的人却没有付出劳动,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瓷器大雅诗句?
一、陶者
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释义: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二、悲陈陶
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释义: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三、宴陶家亭子
唐代: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释义:曲巷深处有隐士深宅,高门广庭就是高人家。院里池塘如明亮的铜镜,树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颜顿开。绿水荡漾留下春日倒影,青色轩窗秘密珍藏妩媚的晚霞。若就宅中乐队而言,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夸耀。
十指不沾泥 玲珑居大厦出自于哪里?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作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
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蚕妇陶者古诗的意思?
宋代张俞的《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描写了一个住在乡下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去城里赶集出售蚕丝,回来却泪流满面,因为她看到身着美丽丝绸的人都不是养蚕人。
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也是描述辛苦盖房子的人住的屋子很简陋,住着豪宅的人却是十指不沾泥的人。
十指不沾阳春水整首诗?
“十指不沾阳春水,今来为君做羹汤”
没有全诗,只有这两句,此句未查明具体出处,但一说引自刘希夷的《公子行》是明显错误的。因引自刘诗的只是“阳春水”这三个字,而非整个句子。综合看,此句较大可能是今人附会之作。化用的诗句有:宋人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唐人王建《新嫁娘词三首之三》:“三日入厨内,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诗陶者送梅尧臣的解释释义?
陶者
梅尧臣 〔宋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解释释义:
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释义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沾:同“沾”。
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