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雨的名著?
《秋雨》是张爱玲30年代的作品。这篇散文以秋的凄凉萧索为主线,写出了秋日雨天的沉闷与萧索。张爱玲童年的苦闷无法无处倾述,唯有借助手中的笔来抒发。这篇文字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只有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为秋天带来一线生机。读《秋雨》,仿如回到民国时期的老上海,在黄浦江边倾听一个忧郁的小女孩的喃喃低语,让人黯然神伤。
原文如下:
秋雨
作者: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緾满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银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照下 ,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过去盛夏时的繁荣 ,现在己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瑟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着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园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哈嗼,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呼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雨的世界。
秋雨张爱玲写作手法?
张爱玲的《秋雨》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
拟人: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
秋雨的作者?
《秋雨》是张爱玲
从这篇散文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多愁善感。文字中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有人说,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她以独特的文字结构—以低微的姿势仰视平淡,以高贵的.眼神俯视浮华。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超级女生”;成为当今文坛里私下同鲁迅相提并论的唯一女性;成为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那座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最美的一朵罂粟花;成为这个时代女性一味摹仿的对象
秋雨主要内容概括?
张爱玲《秋雨》主要内容:秋天下雨的时候,不管是天地之间还是院子里,都充满了凄凉的感觉。只有墙角的桂花和地上的癞蛤蟆有一点点生气。
川端康成《秋雨》主要内容: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手术时,遇见过两个女孩。其中一个接受了胆囊手术,最后死了。另外一个不愿意接受心脏手术,却平安地长大了。这一次我去京都,就是为了看望这个倔强的女孩。最后我终于见到她了。
秋雨选文的作者是谁?
《秋雨》是一篇散文,选自《张爱玲散文集》,作者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
作者简介:
张爱玲,女,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出生于上海市静安区,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中国现代作家。
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未能毕业。随后与好友炎樱返回上海,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有《张爱玲全集》行世。代表作《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
1995年9月1日左右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