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虚侯刘章
?【点击查看】《临朐》微刊征稿启事及稿酬机制
?【点击查看】2017年度原创文集
?【点击查看】2016年度原创文集
?【点击查看】2018年度原创文集
朱虚古都,魅力柳山
——临朐县作协走进柳山镇采风小记作者 | 李守祥2019年7月27日,临朐县作协一行17人走进柳山镇采风。镇党委副书记辛伟、副镇长秦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主任张永宏,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张克奇,县作协副主席、秘书长胡明宝等参加活动。
——题记
以前,我只知道柳山酱菜很有名,可是一踏上这片热土,才知道柳山镇的农业很发达。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如何把它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需要智慧和创新,更需要转变经营方式。目前柳山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清洁、安全的现代生态循环发展之路,现代农业正释放出强劲的活力。
一、 魅力农业柳山镇西汉置朱虚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朱虚侯刘章的封邑,也是东汉末年名士邴原、管宁的故乡,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如何做好新时代“农字”这篇大文章?当地政府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农业的发展首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我国数千年农业历史中,蚕桑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先民的生活是离不开“桑树”的,“桑梓”遂成为家乡的代名词。走到田野上,到处会见到一片片桑林。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产业调整,很多农村中的桑树被砍伐殆尽,可是在柳山桑树成为一种摇钱树。
在“双招双引”活动中,占地100亩、投资1.1亿元的山东华栗金良硒源食品深加工项目落户柳山镇产业园。该项目主要开发富硒功能产品,如富硒板栗酒、桑葚酒等,建设葚莓基地5000亩。立足于当地的果品、桑葚、瓜菜资源及地理优势,强化了生态富硒农产品的深加工。到目前累计开发了包括苹果、山楂、白菜、红薯等在内的六十多种农产品。其中板栗酒、桑葚酒、桑葚干、桑叶茶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种桑树可以致富,桑叶和桑葚都很值钱,这是在别处没有听说的事情。据测算:种一亩桑园一年能赚四五千元,如果对这些农产品深度加工后,其附加值还会翻好几倍,这就是柳山镇的现代农业。
在柳山,农民种地能挣钱,而且挣大钱!有些农产品不是产自田间地头,而是车间。
走进禾青慧能食用菌循环农业园,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是一个食用菌循环农业项目,占地450亩,总投资3.6亿元。该农业园的前身是个养牛场,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镇政府决定腾笼换鸟,把有污染的养殖业转换为清洁的生态农业。
简单的说,就是个蘑菇生产“流水线”。建有5大板块,实现终端、体验、循环、智慧“四型发展”。建设数字化接菌、育菌、出菇7个车间,搭建“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对8000平方米的育菌车间进行智慧化管理。所生产的高端优质食用菌产品已经入驻省内佳乐家、家家悦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型购物广场,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该项目可主动延伸产业链条,利用食用菌下脚料进行集装箱养鱼、发酵制造沼气。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及全镇蘑菇种植发展,为打造蘑菇小镇提供了基础。
走了两个农业基地,让人心生感慨:摘桑葚、采蘑菇,这不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么”?这不就是大家向往的生活么?改革开放40多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对吃的东西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花心思、花金钱去买好东西吃。对于农村、农民、农业而言,就要积极去满足消费者,生产出优质农产品以提供社会需求。
农业发展,路在何方?今天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向土地要效益,向产业要发展。
据陪同我们采风的镇领导说,为促进柳山镇现代农业大发展,镇党委立足产业实际,把土地流转当做一项战略任务去做。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千头万绪的工作。镇政府克服重重困难,统筹规划,以农民利益为先,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1.8万亩,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已签订合作开发项目58个,逐步形成了蘑菇、桑葚、甜桃、酱菜、瓜菜、黄烟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为发挥资源优势,镇政府规划建设了柳山镇“新六产”产业园。该园区占地3000亩,重点推进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筑巢。柳山镇的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资源,一下子就落户了4家大型企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二、 魅力文化走在柳山镇的村落中,总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柳山文化绵远悠长,它是柳山发展的根脉。一座座文化墙矗立在村口或路边,讲述着村史、民情,展现着村子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的成就。这些文化墙有乡愁,接地气,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外人驻足欣赏。有些农村文化墙还采取了山水画、书法等多种村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既不千篇一律,又显得生动活泼,成为人们了解村子的一个窗口。
除了文化墙,有的村庄还有文化雕塑。庙山村文化广场上的雕塑就别有特色。
庙山是柳山镇的一个古村、大村。村西有两株古老高大的姊妹流苏树,为临朐最大最古老流苏树。两树高二十几米,相距十余米,树冠如伞如盖,至今枝叶繁茂。
据传,这两株流苏树,是元末庙山村擅治眼疾医生张化禄的心爱之物。张化禄平生喜养花草,尤钟情于盆栽的三株流苏。明洪武二年去世后,家人为寄托哀思,就把三株盆景移栽到坟前,让它们日夜陪伴着主人。几百年过去了,主人的坟莹早已搬迁他处,三株流苏树却像卫士一般守护着这里。1944年,三棵中的一棵被日伪汉奸伐去修了炮楼,留下无可弥补的遗憾。
流苏树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四月雪。每年农历四月,流苏花开,洁白如雪。花开时节,人们的思绪会飘得很远,因为这两棵古老流苏树承载着一个“孝老”故事。由此敬养父母、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的“孝”文化一直在这里传承着,且不断发扬光大。
现在政通人和,政府以“张化禄行医”为题材设计了雕塑,每年都举办“流苏节”,以此弘扬“孝”文化。于是庙山村“火了”“热了”,摄影家来了、诗人来了、书画家来了,家乡的游子也从四面八方回家了,一同赴这个盛会。
目前,该村因流苏而闻名,以流苏为产业,这里有盆景15万盆,苗木几十万株。同时庙山还是“低攻拳”发源地,一文一武,文武兼备,张弛有度,散发着古老的文化味。
从庙山村出来,我们又去了附近的“西翠飞村”。翠飞村也是一个文化名村。据村内壁画介绍:明清年间,王家从一门中走出三位进士,分别为王佐才、王启祚、王绍先,成为佳话。我们观兴正浓,一个70多岁的老人坐在附近的凉亭下休憩,见到我们就主动打招呼,还很热情。大家一同走近凉亭,我发现了一个颇有特色的石刻浮雕:是一树盛开的梅花,喜鹊正落在梅花枝头上,这就是“喜上眉梢”。是想一个村子,从古到今,文人辈出,子孝孙贤,人们安居乐业,哪有不喜的道理?
在攀谈中得知这个老人叫王端成,他向我们讲述了翠飞村悠久的历史。先人立村时,见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时有翠鸟飞鸣于芦苇丛中,因而取名“翠飞村”。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感恩,同时感恩党和人民政府。临别时,他即兴为我们赋了二首打油诗:
其一进士故里显紫气,魅力翠飞有玄机。
书香门第忠孝家,王公一门三进士。
其二自然环保辉煌显,宜居家园人称羡。
小康生活已实现,多亏习xí总来指点。
确切的说,他作的这两首诗都缺乏诗意,可是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声音,是一种真情流露。
三、 乡村振兴话教育
柳山古镇,一年四季风景不同。春天赏万亩桃花;夏天可品最甜西瓜;还可走进燕舞岭生态农场,体验田园生活。行走在柳山产业园里,镇领导深情的对我们说:“柳山的新农村建设,现在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得益于对高端人才的大力引进,人才是兴农之本。目前已经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及其专家团队签约,获批全县首个院士工作站……”
“下一步,随着村镇的不断发展,未来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人才。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引进人才是一条路,培养人才更是一条路。振兴乡村,教育先行,镇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办好教育,硬件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为农村学校留住人才,我们镇落实了教师周转房项目,开全县之先河。”
“今年,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700万元,建成教师周转房2580平方米,设68个标准间,能容纳120个教师居住,内部配有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并建有健身室、阅览室、茶水室等功能室。有效的解决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确保农村教师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实现了安居乐教。”
短短的半日采风很快就过去了,柳山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古镇,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乡镇。它开辟的是一条“惠民”之路,这条路有魅力,会越走越宽的。
图片/走近柳山
李守祥,临朐县嵩山小学数学教师,出版个人专著《山那边——我的体验教育》一部。业余时间喜欢公益助学。他常说:多一腔真爱,多一份关怀,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