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长子为何取名朱雄英,而不是按字辈取名朱允*?
当皇帝后要进行避讳,就是不能提及涉及自己名字的字,所以皇帝要改自己的名字,或者改同辈中兄弟的名字。
大部分皇帝都改自己的名了,也有部分皇帝继位后强迫所有兄弟改名字。
如雍正继位后,本来都是“胤”字辈的兄弟,都被迫改为“允”字。
朱标的长子本来是帝位理论上的继承人,所以起名字时就和其他兄弟姐妹区分开来。
而清朝时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是不谈长子正统论的,所以才会出现,雍正继位后,几十号人好几十岁了还改名字,呵呵
延伸阅读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儿子辈的名字都是单字,都是以木为偏旁,如朱标、朱棣、朱权等,孙辈及后世子孙皆采用双字为名,第一个字是老朱家的姓,第二个字是辈分,第三个字就比较有意思了,朱元璋规定孙子辈及后代名字最后一个字不可随意取,必须以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为序作为偏旁,次第循环,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之说,寓意子嗣繁衍不绝。
《山河月明》朱元璋
朱元璋的为后世子孙起名出自于《皇明祖训》,朱元璋制定了一个世系表,每个儿子作为一个分支,每个分支有20个字作为辈分,也就是20代,从朱元璋孙子这一代开始,比如太子朱标一脉: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一脉: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朱标的儿子就是“允”字辈,比如朱允炆、朱允熥等,那朱标的孙子辈就是“文”字辈,比如朱文奎、朱文圭等。朱棣的儿子就是“高”字辈,比如朱高炽、朱高燧等,朱棣的孙子辈就是“瞻”字辈,比如朱瞻基、朱瞻墡等,以此类推,朱标一脉的“允”和朱棣一脉的“高”就是同辈人,然后以五行为偏旁定最终名字。
《山河月明》童年朱允炆
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熥等,他们的名字都是中间一个字是“允”,代表辈分,他们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都带有“火”字旁,而朱雄英作为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名字里既不含“允”字辈,又不含“火”字旁,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要说到朱雄英的出生,朱雄英出生于洪武七年,朱家子孙名字虽按照朱元璋命人编撰的《皇明祖训》里的规定,但洪武六年的《皇明祖训》里还没有对子孙名字做相应的要求,朱元璋真正把世系表定下来是在洪武八年,这样朱雄英就躲过了按世系表取名。
有人会说,可以洪武八年就可以将朱雄英按世系表来重新取名,至于为什么没有在洪武八年以后重新给朱雄英取名,我们不得而知,可能因为朱雄英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吧,应该是出生得早,又死的早,这才错过了,相比之下,朱元璋后面的孙子都是按照世系表取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