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
1000多年前,宋朝无论怎么进攻一直没有攻下燕云十六州;
1000多年后,美军无论怎么进攻一直没有攻下上甘岭。
这之间,关乎的是国运与民族精神。
这一切,还得从燕云十六州说起。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在哪个地方呢?
古书记载,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云州、应州、寰州、朔州、蔚州”。这十六州在今天大概就是指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一带。我们看下地图:
很明显,我们引以为傲的、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天然屏障的万里长城,以及周围的山脉和平原,都在燕云十六州之内。
毫无疑问,失去燕云十六州,对于南方的宋朝政权来说,就失去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屏障和战略缓冲区。北方的辽、金、蒙古政权,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策马扬鞭跑到宋朝腹地乃至宋朝国度附近耀武扬威。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是宋朝头上的一把刀,只要辽金愿意,它就可以随时挥舞这把刀,让你家门口天天刀光剑影,心惊胆战。
可以这么说吧,燕云十六州就是宋朝的院墙,现在这个院墙被人拆了,焉能不危险?
所以,赵匡胤愤怒了,他说出了那句千古顾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为了解决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可谓卧薪尝胆,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陷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赵匡胤给出两个策略:
1、用钱赎买
2、无力解决
当第一个策略行不通的时候,赵匡胤启动武力解决。为此,赵匡胤每年拿一部分财政收入,作为专项款,无论国家发生再大的事情,这个专项款不能动,它只为收付燕云十六州准备的。这个专项款叫“封桩库”。
但,还没有来得及启动自己的计划,赵匡胤就暴毙了。据说是被他的弟弟赵光义给害死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
也就是说,直到他死,都没有能收回宋朝的卧榻之侧—-燕云十六州。赵匡胤是宋朝最英武神勇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武皇帝,善于用兵和谋略,其个人武功修养和军事才能,可以比拟宋朝第一武将岳飞。他是最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但就这样一个皇帝,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就挂了。他没有完成的任务,后来的皇帝们再也完不成了。
他的弟弟,那位害死他的皇帝赵光义,虽然是个阴险小人,但也明白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他曾亲自北伐,御驾亲征,去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段史料我曾经详细看过,本来一开始丈打的不错,但后来在战场上,因为看到战争残酷(赵光义不像他哥哥赵匡胤),作为皇帝的张光义居然抛下士兵自己逃走了,还是架着一辆驴车逃走。宋朝将士看到皇帝都逃走了,人心涣散,糊里糊涂的就溃败了。
赵匡胤因为突然暴毙,没有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光义因为无能,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此后,宋朝又更迭了16位皇帝,他们分别是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昚、
宋光宗赵惇、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隰、
宋端宗赵昰、
宋幼主赵昺。
这16位北宋南宋的皇帝,无论是谁,都没有能攻下燕云十六州,其中最近的一次就是赵构时期,岳飞曾攻到朱仙镇,但又被赵构的12道金牌给追回。
也就是说,有宋一朝,总共18位皇帝,硬是没有把宋朝的院墙给建起来。
痛惜!
憾惜!
宋朝无论再富裕和繁华,但精神上是被阉割的,特别是民族尊严问题。最耻辱的靖康之耻,就是证明。
一个对我们十分重要的战略地带,历经18位皇帝,整整一个大宋王朝,自始至终,居然没有办法攻下来。
这与2000年多年后的1952年,三八线上,上甘岭阵地的情景,完全相反!
上甘岭阵地上,无论美军用什么武器轰炸,无论换哪个将军陈前指挥,无论用多少炸药,硬是无法攻下我军的阵地。
这是何等的钢铁意志,何等的民族精神!
热兵器时代和冷兵器时代不一样。对于冷却器时代,军事缓冲带的“院墙”可能是长城或者关隘;但对于热兵器时代,大炮的射程和火力范围,就是军事缓冲带的“院墙”。
与燕云十六州不同的是,东北和朝鲜,特别是朝鲜离我们“远”;但与燕云十六州相同的是,东北和朝鲜,就是我们的军事缓冲带,我们的院墙,我们的屏障。
刚建国时,中国的重工业几乎全部在东北。一旦美军占领朝鲜,中国将无任何屏障。中国的经济命脉和军事命脉,将由美国的大炮说了算。
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的东北和朝鲜接壤地带,就像2000多年前夺回燕云十六州一样重要,是我们的军事“院墙”。
只不过,这回的“燕云十六州”之战,中国人打出了前所未有的骨气和精神。
上甘岭战役前,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李特将军的儿子在朝鲜执行飞行任务期间,被志愿军的高射炮击落阵亡。老年丧子的范弗李特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悲愤之情,决定以绝对的火力拿下上甘岭。美军指挥官四星上将克拉克因对下级失子之痛的同情以及巨大的政治利益,决定支持上甘岭作战计划。
为什么偏偏是上甘岭?
因为美军癔想:上甘岭一旦拿下,就能攻破志愿军的战略防御计划。在上甘岭上的597.9和537.7高地是志愿军主阵地的大门,如果这两处高地被攻陷,美军就能控制高地下的公路,这样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就可以进入五圣山西部较为平坦的区域,这样就可以穿插夹击我志愿军大部队的主力。另外,一旦上甘岭被拿下,也会是一个极大的战略威慑,如果志愿军不退兵,极有可能被美军围困,但是一旦撤退之后,三八线的军事线会向北推移。志愿军前期的防御计划就需要重新制定。上甘岭就像一个拉链上的拉环,一旦拉开一个口子,全线即开。
敌人明白这个道理,我军更明白这个道理,上甘岭关乎抗美援朝的整个成果。
就这样,中美两军铆足了劲,决战上甘岭。
关于这场战役,报道很多,文章也很多。我本来想用我的笔触来写写这场战役的过程,但是我发现有一篇更好的文章,我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它,我就引用它的原文来看看上甘岭战争有多残酷,我希望大家认真的逐字逐句把它读一篇,全文如下:
刹那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155毫米榴弹炮一发下去就是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弹坑。而203毫米榴弹炮炮弹威力更大,一发下去一堵两人多高的岩壁就化为齑粉。这样的重炮炮弹,美军就像不要钱一样,在七天时间里打出去了近两万发。在这样高强度的炮击面前,志愿军伤亡惨重,随手抓一把阵地上的土就能数出了数十粒金属碎屑。一截不到一米的对树干上就有上百个弹头和炮弹片,一面不到两平方米的红旗上,留下了381个弹孔。炮击之下往往整个坑道内的战士全部都被震死。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志愿军用血肉之躯在守卫阵地。而在战役最艰难的时刻,45师师长崔建功曾说过:“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
15军参战的27个连里,有16个被多次打光重建,连级干部伤亡率65%以上,班长、副班长伤亡100%。也就是说,上甘岭参战的班长和副班长非死即伤无一例外,其中最英雄的部队是15军45师134团8连,原本不到200人的连队多次打光重建,累计阵亡接近1000人,阵亡率接近500%。要知道,在现代化的部队中,伤亡率达到23%时,还具有战斗欲望的人已经不足一半,在伤亡率超过30%的时候,整支部队基本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美国军法规定“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的军队即可投降”,而中国的这支铁军承受着500%的死亡率,却始终在一线顽强战斗,无一人退却。高地上到处都是几尺深的虚土,普通手榴弹扔出去落地之后,只能听到噗的一声闷响,弹片都飞不起来,有几个机枪手想找块瓷实的地方架机枪都找不到。情急之下,只好拖过一具烈士的遗体支上枪就打,打完之后才清楚,于是抱着烈士遗体大哭,高地上所有的机枪枪管都打红了,正副射手轮流往上浇尿都浇不过来,厮杀之惨烈,与敌同归于尽已经成为一种常规作战手段,能统计到姓名的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烈士就有39位,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
直至11月25号,这一场持续了43天的鏖战,才以守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而结束。短短两个月时间,在这片3.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双方投入战斗的总兵力约11万人,美军共向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双方合计至少1万人战死在这里,平均每天有约170人死去。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这场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他向全世界宣布,只要有中国军人驻守的领土。一寸你也休想夺去。
—–这就是上甘岭战役。这样的战役,别说翻遍中国史书难以看到,就是阅遍中外所有战争史也难以看到。
这与在燕云十六州面前架着驴车逃走的赵光义以及毫无斗志的宋朝将士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中国人在上甘岭上表现的是一种钢铁意志和不屈灵魂。我们的胜利是无数血肉之躯不怕牺牲换来的,正所谓红旗为什么那么红,是鲜血染红了它。
这场战争的意义很多历史学家和评论家都讨论过,他们中的很多是从利益得失的角度去总结的,诸如:
军事意义,换来缓冲地带
经济意义,保卫了东北工业基地
外交意义,梳理了威望,打开外交局面
等等等等
但在我看来,这场战争最大的意义是精神意义,是尊严意义,是民族自尊心意义。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被视为弱等,种族被人歧视,被外国欺辱是家常便饭。即使能取得抗日胜利,但依然没有国际威望。蒋介石政府办事情也处处看美国眼色行事。
一句话:没有骨气。
但抗美援朝改变了这一切,特别是经历了上甘岭战役的这样惊心动魄的胜利,没有人再低看中国人。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
朝鲜战争后作为亚洲人的我,在英国时腰杆才直了些,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我也开始认真的学习汉语。
其实,李光耀只说对了“面子”,抗美援朝最大的意义在于“里子”,这个里子就是任何外部势力与中国角逐的时候,无不在内心反复掂量一下中国人的斗志。而这个掂量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现赢得的。
比如,越战时期,中国警告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美军硬是没有敢越过。这种警告的威慑力,其实就是在上甘岭上赢得的。
最近我看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纪录片,看到美苏和蒋介石都想轰炸我们西北的核设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都制定了详细细腻的核轰炸中国西部核武器基地的计划,但最后综合考虑各种风险,都没有动手。
在综合考虑各种“风险”里,一定有一种考虑是忌惮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展现出来的“不好惹”“玩命”“同归于尽”骨气,害怕中国人报复。
也就是说,抗美援朝所打出来的不仅仅是国土意义上的缓冲地带和战略障,更是一种“心理”意义上的。
这种心理意义上的“国土”,让任何外部势力不得不忌惮。
这才是上甘岭战役的最大意义。
与1000多年前的宋朝相比,它们望尘莫及。
上甘岭上志愿军所表现的的精神气质和英雄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上任何一次英雄主义一样,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这些脊梁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
卫青
霍去病
李靖
苏定方
岳飞
徐达
戚继光
左宗棠
我们民族可以缺少任何人,但唯独不能缺少英雄。
从宋朝总是夺不回的燕云十六州,到三八线上总是让敌人攻不下上甘岭,就注定了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将有无与伦比的国运和尊严!
而你和我,至今,都在这种国运的佑护下生活、奋斗。
回顾燕云十六州和上甘岭不同的命运,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参加抗美援朝的每一位士兵致敬!
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基石!
(全文终)
注:最近看了很多纪录片,发现抗美援朝的意义不仅仅在军事和经济,还在于在心理上和精神上。于是把它与燕云十六州得失和宋朝的命运比较来分析一下。我写文章有完美主义,该文从早上起床一直写到现在,查找了大量资料。
谨以该文,献给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每一个战士,特别是那些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