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区有多少人口?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2020年8月13日公布年中人口数字,显示2020年年中香港市区的人口为750.9万人,与2019年年中的数字大致维持不变。
香港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6781人/km²家庭住户数目为264.82万户,户均2.8人。
香港现在还拥有世界上最低的出生率之一,每个女性仅生育1.11个孩子。
延伸阅读
港府統計處昨日(11日)公布2022年年中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29.16萬人。與2021年年中人口741.31萬人比較,減少12.15萬人,跌幅為1.6%。
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人口下跌由自然減少及香港居民淨移出組成。
其間,出現2.65萬人的自然減少,出生人數為3.51萬人,死亡人數為6.16萬人。
在同期內,淨移出人數為9.5萬人,其中1.83萬人為俗稱「單程證」的「前往港澳通行證」持有人的移入,雖然較一年前增加逾4000人,但仍較疫情前的超過4.4萬「單程證」持有人為低,而11.32萬人為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出。
港府發言人表示,香港出生人數已由2016年年中至2017年年中的5.95萬人持續下降,香港的生育率亦一直在亞洲經濟體中屬於最低的地方之一,過去兩年出生人數大幅下跌亦可能是受到疫情影響。
同時,隨着人口高齡化的趨勢,死亡人數在過去5年由4.54萬人逐漸上升至6.16萬人,造成自然減少——即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為多。
疫情和防疫要求
影響人才流入
2022年年中的總人口中,常住居民佔718.19萬人,而流動居民佔10.97萬人。2021年年底人口修訂數字為740.15萬人。常住居民的數字修訂為728.96萬人,流動居民的數字則修訂為11.19萬人。2020年年底至2021年年底的人口變動率則維持在-0.3%。
港府發言人指,淨遷移涵蓋香港居民以工作、讀書和移民等進出香港的流動,港府沒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統計數字,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人口的流動性一直很高;過去10年,不包括「單程證」持有人的香港居民在大部分年份均錄得淨移出。
港府亦相信,疫情和相關防疫要求影響人才流入,尤其是那些持有短期工作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相信當隔離和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後,問題可能得到解決。
【商報時評】
積極創造條件 網羅全球人才
統計處昨公布最新人口統計,截至年中香港人口跌至不足730萬人,按年減少約12萬或1.6%。人口減少原因不一而足,但卻似乎指向一個問題:受累疫情,香港人才有所流失。行政長官李家超昨表示,認同要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匯聚香港的意見,要積極創造條件「搶人才」,並預告首份施政報告會提出相關想法和措施。
香港要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打造為國際創科中心,人才是一大必要條件。疫情之下,香港無法如常對外正常通關,吸引和挽留人才均變得不易;加上其他不少地方相繼放寬入境限制,人才蟬過別枝的誘因愈來愈大,所以不少行業都面對人才流失、招聘困難的問題。
最新人口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間淨移出人數為9.5萬,當中一大主因正是不少人才離港或不願來港。單計來港就業人才,萎縮明顯。今年首7個月,透過「一般就業政策」來港的人數不足6500人,以推算全年約1萬人衡量,即較疫情前少約3萬人或75%之多。至於「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亦從過往年均1.5萬人,減至首7個月僅約5000人,全年推算少了50%。此外,青年作為未來棟樑,來港就學人數減少,長遠亦影響到本港的人才庫。跨境學童無疑在疫下首當其衝,往時就讀本港中小學及幼稚園而居於內地的學生人數約2.7萬,惟上學年則減至1.8萬,跌幅為33%。
可喜的是,隨着香港疫情受控,經濟社會穩步復常,本地大學收到的內地生報讀人數開始回升,其中港大翻了一倍,浸大亦增一半;然而,由於大學收錄非本地生的人數設有上限,所以不少未來人才將被拒諸門外。況且,疫下港人生育意欲下降,也損害本地未來人才的基數。過去一年本港只有3.5萬名嬰兒出生,較疫前又少了2萬多人或30%。新冠病毒累計奪去逾9000條人命,年內死亡人數亦增1萬,而與此同時,85歲以上人口則較疫前增加10%。在生育率跌、人口老化的交織下,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來港,實是必由之路。
積極創造條件,網羅全球人才,乃香港推動復常後的一大工作重點。放寬至「3+4」檢疫要求,肯定有助提高香港「搶人才」的競爭力;與內地爭取全面通關,或爭取更利便的通關措施,對吸引內地和海外人才均十分重要,畢竟「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國家與國際的雙向橋樑角色,乃吸引企業和人才來港的主要原因。長遠而言,香港要不斷提高人才吸引力。一方面要針對性地制訂各項引進人才政策,因應各行各業需求,制訂人才清單,提供更多誘因;另一方面,當然還要提高香港整體競爭力,開拓新增長點,打造有競爭力的新產業,以亮麗前景吸引人才;其中,要發揮大灣區優勢,攜手大灣區各城市,共同放開懷抱,建設平台,全球出擊,網羅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疫情之下,香港人口減少背後隱藏的人才流失問題,應引起重視。要正視問題,探清原因,對症下藥,早日解決問題,開創人才工作新局。李家超特首昨天發表的「搶人才論」,顯示把脈準確,希望施政報告在人才範疇推出有力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