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
主题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形态,是一种在特定主题下联结幼儿的系统经验与兴趣需要的活动。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提高活动评价的质量,这需要幼儿园教师转换活动评价视界,从一般意义上的结果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更为科学,更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当前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刻板化、评价主体被动化、评价形式单一化和评价内容碎片化等问题,导致在对幼儿评价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幼儿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刻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实施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优势,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形成性评价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形成性评价也被称为过程性评价,是教师基于幼儿的过程性表现所进行的及时反馈与评估,这与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高度契合。该评价方式融合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注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旨在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将对幼儿动态的观察及时转化为形成性评价,做到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现在也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幼儿主题活动中,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评价指标刻板化一些幼儿教师在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更多地以教材上的固定内容或者培训指导建议为指标,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自我斟酌判定,也没有运用科学的评价工具,没有真正认识到该评价方式的重要价值,导致评价指标机械化和刻板化。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主题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没有综合考虑幼儿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由于评价指标的片面、不科学,导致幼儿减少了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无法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评价主体被动化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应该成为评价主体和被评价主体,然而多数幼儿并不具备评价意识,幼儿教师也没有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评价能力。幼儿会经常参与活动,有时是自主探索,有时是与同伴合作探索,却不能对活动本身和自己做出准确评判,幼儿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主题活动中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优化。
评价形式单一化由于主题活动在领域和内容等方面都是多维度的,所以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如果还是运用以往单一化的评价形式,幼儿获得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是粗糙的,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进步。现在有一些教师对不同幼儿运用一致化的评价方式,如在口头上说“你做得真好”“你表现得很积极”等,缺乏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这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对幼儿起不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评价内容碎片化幼儿主题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包含科学、社会、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并且主题活动的开展也是非线性的,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如果不具备科学的评价维度,那么在形成性评价内容上就会非常凌乱,不能对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同时幼儿自身也很难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感。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创设积极开放的评价环境,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开放、探索的过程,幼儿和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其中。随着活动环境、材料和媒体等资源的不断变化,幼儿教师在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积极开放的评价环境,为评价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时间角度来看,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幼儿拥有丰富的活动参与和体验,对于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现象要能够及时做出分析,给予相应的价值判断;从空间层面来看,为了确保评价的质量,教师应该提供安全的、专注的心理环境,要对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有全方位的了解,针对幼儿的表现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主题活动顺利高效开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重构教学思想意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形成性评价开展的效果。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水平,才能促进教师在专业上不断进步。评价不应该是形式化的,不管开展得多么热闹,幼儿教师自身首先要重构教学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价值。首先,教师要明确主题活动的评价指标,结合活动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注重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五大领域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在活动结束后还要注重对活动的开展进行理性反思和综合思考。要注意不能硬性评价,应该在需要的基础上,把握好评价要素,这样才能对幼儿的真实状态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其次,编制恰当的评价记录量表。形成性评价应该是质性与量化的结合,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主题活动过程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评价量表,针对活动中的具体行为给予评价,在主题活动评价量表的具体设置上,可以根据《纲要》中的五大领域来进行量化。最后,应该提供评价的分享平台。很多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和意义缺少全面的认识,对幼儿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所以教师还应该创设形成性评价的分享平台,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评价效果,促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实现更大的进步。
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多维度体现活动价值(1)学习故事。这种评价方法就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教师对幼儿成长的每个精彩瞬间进行深刻细致的解读。借助学习故事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针对活动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解读他们在活动中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多鼓励和启发幼儿,促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活动的热情,实现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学习。
(2)作品评价。在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作品的呈现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幼儿作品的构思、操作过程,给予恰当的、具有建设意义的指导性评价,且评价的时候不能打断幼儿的思路,应该引导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幼儿的发展潜力。另外,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围绕某个中心主题开展的,与很多领域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幼儿的作品也是丰富多样的,所以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分析各个作品之间的联系,及时作出相应的反馈,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3)CIPP 评价模式。这一模式也叫做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这些评价步骤与主题活动的开展非常贴近,可以说为教师提供了规范化评价模式,目前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来说,通过背景评价可以明确活动目标,预测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需求;通过输入评价可以结合活动目标的要求,识别选择那些更加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内容;在过程评价中要对活动的开展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最后就是对活动呈现的效果进行结果评价,做出最终评定。
构建多重评价主体,多维度解读主题活动幼儿园主题活动应该是幼儿与教师在共同参与、共同探究中开展的,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也不能出现评价主体单一化的情况,应该构建多重评价主体,教师、幼儿和同伴的评价都不能忽视,从而对主题活动进行多维度解读。首先,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比较成熟的评价者。教师只有始终做到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才能将评价指标与幼儿表现充分地结合起来。其次,幼儿自身不应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也应是主动的评价反馈者。幼儿的自我评价是回顾自我经验和还原自我认知的解构过程,具有真实性与情境性。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另外,主题活动的开展一般需要通过合作来实现,因此同伴也应该是评价主体,而且同伴之间的评价更为具体和直接,有助于建立深厚的友谊。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作为促进幼儿园主题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对于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幼儿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时,应该注重进行科学的组织,探索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年4月,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姬小园
供稿 |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