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
思想无疆界,《医学与哲学》最新目录与全文,官网免费下载阅读,敬请阅读原文。
2021年第10期
专论
缓和医疗、徒劳争端及其法律规制
贾平(1)
缓和医疗与安乐死:差异或协同
张迪(6)
患者家属视角下的缓和医疗
王小华,宁晓红(13)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合成生物学中工程师责任伦理问题探究
胡韦唯,沈心成,王高峰(17)
5G赋能医疗的感知风险与防控
周宇吟,胡林霞,潘锦晶,等(24)
健康伦理
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价值依据
刘玮玮(28)
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传播易化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翁孟迁(33)
医学人文理论研究
大医精诚的当代意义
夏洁楠,曹洪欣(38)
《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研究
王玮娇,张洪雷(41)
疾病、健康与心理
围产期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模块化干预
王骏,左小云,黄晔(45)
幸存者内疚及其心理机制研究进展
厉舒晴,孙洁,吴和鸣(49)
医学教育探索
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成效评价的国际新方法:贡献分析及其应用
孙宝志(55)
“三圈法”诊断思维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马礼兵,向旭东(59)
患者·医生·医院
糖尿病患者对医患共同决策辅助工具态度的研究
冯小萌,邹郁松(62)
慢性心衰家庭照护者需求的Meta整合分析
杨浩杰,董丽丽,王佳弘,等(67)
医学思想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宋金之际部分医学内容续考
姬永亮(73)
“一元论”在日本古学派与古方派中的流变
杨译,何彦雨,王海(77)
2021年第10期摘要
专论缓和医疗、徒劳争端及其法律规制
贾平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
缓和医疗有利于改善患有严重疾病的个人的整体健康,缓解疾病症状和压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缓和医疗和安乐死、临终关怀等具备不同的法律涵义和法律后果。在缓和医疗过程中,尤其在患者生命末期,围绕终止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问题,医疗机构和患者代理人间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访谈、文献梳理和比较的方法,对缓和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徒劳争端”诉讼,进行了梳理和类型化,并提出在《民法典》框架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缓和医疗,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徒劳争端,患者自主,代理
引用本文:贾平. 缓和医疗、徒劳争端及其法律规制[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1-5.
缓和医疗与安乐死:差异或协同
张迪①②
(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②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通过对“缓和医疗”和“安乐死”两个概念的梳理、辨析,明确两者的定义,从目的、对象、手段、道德义务和利益攸关方态度等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指出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尽管两者在理论上存在交叉和协同关系,但在中国语境下不应强调这两类关系。建议将缓和医疗与安乐死视作两个独立的概念,明确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不强调他们存在交叉和协同关系,并建议弃用“消极安乐死”这一概念,弃用“姑息”一词,以消除误解并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
关键词:缓和医疗,安乐死,消极安乐死
引用本文:张迪. 缓和医疗与安乐死:差异或协同[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6-12.
患者家属视角下的缓和医疗
王小华①宁晓红②
(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②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从患者家属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缓和医疗如何帮助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应对癌症带来的巨大身心挑战:缓和医疗让患者及其家属理性地看待癌症,并从心理上接纳死亡;缓和医疗让患者家属意识到,关注患者的想法和感受,比战胜癌症更重要;缓和医疗鼓励家属和患者进行真诚开放的沟通,它帮助家属为患者生命的终结做好尽量周全的准备。最后,从患者家属的视角,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缓和医疗,患者家属,癌症患者
引用本文:王小华,宁晓红. 患者家属视角下的缓和医疗[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13-16.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合成生物学中工程师责任伦理问题探究
胡韦唯①沈心成②王高峰①
(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②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成生物学由于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其责任主体也是复杂多变。将合成生物学中承担主要责任的研究者界定为工程师,以广义概念中工程师的主要职能为依据,分别从合成生物学技术操作层面、应用层面分析工程师所引发的或潜在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问题,并从工程师伦理所涉及的三个维度:技术伦理、利益伦理和责任伦理出发来探析伦理责任,得出工程师的专业素养、道德伦理以及在社会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对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工程师伦理,治理
引用本文:胡韦唯,沈心成,王高峰. 合成生物学中工程师责任伦理问题探究 [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17-23.
5G赋能医疗的感知风险与防控
周宇吟①②胡林霞①潘锦晶①张泽洪①
(①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②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发现,5G赋能医疗存在功能风险、经济风险、时间风险与隐私安全风险,其中,功能风险体现为操控复杂、沟通理解不畅、人身安全隐患等,经济风险体现为建设投入大、额外支出增加等,时间风险体现为时间过度利用、增加学习时间、新增诊疗时间等,隐私安全风险体现为隐私泄露、网络安全隐患等;药品配送阻隔、检查检验缺失等配套就医流程不完善,医疗责任认定难、医保暂不支持等相关政策不健全,对5G赋能医疗的感知风险具有增强的调节效应。进而提出前瞻性的感知风险防控措施,以期助推5G赋能医疗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感知风险,防控,扎根理论,5G
引用本文:周宇吟,胡林霞,潘锦晶,张泽洪. 5G赋能医疗的感知风险与防控 [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24-27.
健康伦理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价值依据
刘玮玮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了改进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老年健康。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价值依据首先是老年健康的“善”的本质,这一研究能帮助老年人得到健康这种善。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另一价值依据为现代社会老年健康跨学科研究趋势,伦理学能提供价值引导而成为老年健康研究必不可少的学科。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价值依据还在于老年健康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这一研究促使老年健康获得战略性地位并促进老年健康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价值依据不仅表明了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意义和使命,而且昭示着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伦理学
引用本文:刘玮玮. 老年健康伦理研究的价值依据[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28-32.
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传播易化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翁孟迁
(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
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创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传播易化模型,旨在为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传播工作提供基本的框架思路。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传播易化模型可被解释为:在政府的管理与支持、健康教育的普及、健康生活氛围的熏陶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口碑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下,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大众分别受到源自履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工作职责需要和健康管理需要的力量驱动,经由以患者为核心的多种传播渠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相互聚焦、积极互动,使相互间的信息传递顺利进行,产生易化现象。
关键词:传播行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传播易化,传播易化模型
引用本文:翁孟迁. 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传播易化模型的创建与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33-37.
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大医精诚的当代意义
夏洁楠①曹洪欣②
(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②中华中医药学会)
从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医疗制度特点分析,“大医精诚”理念蕴含慈(仁)、诚(义、信)、精(礼、智)行业高标准的行为准则,可为国家道德建设提供良好借鉴;作为优秀思想内核,采纳其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文理念,借鉴隋唐时期相对完善、严谨的医疗制度和律法,可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医德基石和制度思考;其在学习方法、为医态度、诊疗方式、道德修养等多方面论述医生行为准则和思想圭臬,融入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广大医学生的过程中,可为医药卫生人员成长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医精诚,仁,优秀文化,医德
引用本文:夏洁楠,曹洪欣. 大医精诚的当代意义[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38-40.
《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研究
王玮娇, 张洪雷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三宝”蕴含丰富的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医者而言,“慈”意味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俭”意味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不能“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谓天下无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慈”意味着关心和爱惜自己的身体,“俭”要求保守精气、养护身心,食饮有节、有度,不奢侈,“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要淡泊名利,居下不争、知足长乐,要顺应自然,尊重人的“生长壮老已”规律,坦然面对死亡。《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健康人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引用本文:王玮娇, 张洪雷. 《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41-44.
疾病、健康与心理围产期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模块化干预
王骏①左小云②黄晔③
(①吉安市中医院心理科
②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
③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通过综合文献,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群体基于社会心理因素形成围产期抑郁症的发展过程,为更精准地实施心理干预做铺垫。经过对众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联分析,以及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抑郁症状与自杀风险的最近端影响因素是绝望感和心理痛苦;其次是挫折耐受和抑郁认知;最远端是消极文化和社会逆境。可根据近端和远端的因素,进行模块化精准干预
关键词:围产期抑郁症,社会心理因素,模块化干预
引用本文:王骏,左小云,黄晔. 围产期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模块化干预[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45-48.
幸存者内疚及其心理机制研究进展
厉舒晴①孙洁②吴和鸣①
(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心理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
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从精神动力学视角探讨幸存者内疚的研究范畴和心理机制。四个研究范畴为幻想与现实、丧亲与创伤、内因与外因、道德与行为。幸存者内疚发生的心理机制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内疚、对攻击者的认同、压抑的攻击冲动和防御无力感的全能幻想等。结论为:幸存者内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涉及情境与对象、愤怒与内疚、防御、客体关系与自恋、罪疚与羞愧等面向。未来研究应优先针对重点幸存者亚群体展开研究,以获得幸存者内疚的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东方集体无意识下的幸存者内疚的特征。
关键词:幸存者内疚,创伤,丧亲,心理机制,精神动力学
引用本文:厉舒晴,孙洁,吴和鸣. 幸存者内疚及其心理机制研究进展 [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49-54.
医学教育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成效评价的国际新方法:贡献分析及其应用
孙宝志
(中国医科大学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
我国医学教育系统实施了很多改革创新发展的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和项目,如何评价这些项目的效果,近十几年来在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的单一线性归因分析不适应评价复杂的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效果。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成效评价的新方法——贡献分析。尝试以我国获国家级一等奖的教学成果一例,运用贡献分析六步法并联系相关理论,进行项目活动-结果评价,得出可信的评价结论。贡献分析法可以作为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活动的事后可信评价,也可以为事先设计提出指导,为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成效评价提供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医学教育,成效评价,贡献分析
引用本文:孙宝志. 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成效评价的国际新方法:贡献分析及其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55-58.
“三圈法”诊断思维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马礼兵①向旭东②
(①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医学科)
诊断思维能力培养是临床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前期临床诊疗和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一种诊断思维模式,形象简称为“三圈法”,其基于快速收集临床资料、精准提炼关键信息,以关键信息锁定重点关注的解剖系统,利用解剖定位导引三圈思维,初步形成证据链,指导制定针对性诊查方案,助力缩小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效率。“三圈法”诊断思维模式的应用需要反复实践体会,其更多强调思维主线,不过多关注细枝末节,精为主、宽为辅,高效实现精宽结合,可用于临床实践教学和指导实习医师诊断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三圈法,诊断思维模式,临床教学,实习医师,临床实践
引用本文:马礼兵,向旭东. “三圈法”诊断思维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意义[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59-61.
患者·医生·医院糖尿病患者对医患共同决策辅助工具态度的研究
冯小萌①邹郁松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
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务处)
医患共同决策在糖尿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而决策辅助工具是促进医患共同决策的重要手段。拟探讨糖尿病患者对使用决策辅助工具帮助自身参与医患共同决策的态度。在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连续入选使用过医患共同决策辅助工具的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支持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并认同决策辅助工具。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糖尿病患者对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和决策辅助工具的接受度更高。但也发现决策辅助工具不能替代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帮助,再辅之以决策辅助工具。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医患共同决策
引用本文:冯小萌,邹郁松. 糖尿病患者对医患共同决策辅助工具态度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62-66.
慢性心衰家庭照护者需求的Meta整合分析
杨浩杰①董丽丽①王佳弘①刘鑫①梁涛①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通过对现有中英文文献中涉及慢性心力衰竭家庭照护者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进行Meta整合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制定慢性心力衰竭全程管理策略和照护者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经过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35个完好明确的研究结果,将相似研究结果归纳成6个新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患者疾病管理需求、照护者自我管理需求和相互支持需求。提示我国未来慢性心力衰竭全程管理策略不仅要关注患者和疾病本身,也要加强对家庭照护者的评估,加强专业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满足照护者的照护需求,使照护者进一步成为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支持力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照护者,需求,Meta整合
引用本文:杨浩杰,董丽丽,王佳弘. 慢性心衰家庭照护者需求的Meta整合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67-72.
医学思想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宋金之际部分医学内容续考
姬永亮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
近年来,中国科技史领域出版的年表类工具书《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收录了宋金之际大量医学事件,囊括了历史人物、著作、制度、机构等内容,且大都附有参考文献,但其中部分内容的陈述并不符合当时的史实。通过查找相关原始文献、二手文献,重新辨析宋金之际相关医学事件、人物、机构、著作、时间等方面的谬误,包括时代错植、文字脱漏等。建议编撰时应多次核查原始文献中的专有名词。此外,不仅要参考专业科学史学者的意见,而且要重视其他相关学科专家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考辨,宋代,金代,医学史
引用本文:姬永亮.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宋金之际部分医学内容续考[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73-76.
“一元论”在日本古学派与古方派中的流变
杨译①何彦雨②王海①
(①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②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
古学派和古方派产生于阴阳五行学说已经不能满足江户时期学者解释世界运行原理,以及温补疗法在当时无法有效治疗疾病的历史背景之下。由于医生需要阅读汉文医籍,江户时期的医者会投身大儒门下学习汉文,同时,江户时期儒者也大多掌握医学知识,医儒之间呈现出了紧密的关系,其学术观点亦相通。伊藤仁斋的“一元气”理论被引入医学领域后,衍生出了“一气留滞”理论和“万病一毒”理论。无论是“一元气”“一气留滞”还是“万病一毒”,其核心要点即“不通”“留滞”而导致人生病。
关键词:古方,古学,汉方,汉学,儒医
引用本文:杨译,何彦雨,王海. “一元论”在日本古学派与古方派中的流变[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0): 77-8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10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