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球鼠标
在上周,独物君为了解决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鼠标滚轮和左键导致的食指关节疼痛问题,选择购入了一只奇特的轨迹球鼠标。
轨迹球鼠标的设计思路是这样:传统机械鼠标,由鼠标带动下面一个滚球来判定鼠标移动,而轨迹球则是用手直接拨动这个小球来控制指针的移动。传感器方面,早期的轨迹球与鼠标一样是滚球机械式,而现代的轨迹球鼠标其实也在用着与鼠标相同的光电或者激光传感器,滚球也换成了特别适合光电传感器获取反馈信号的珠光漆表面。
其实先前独物君也是用过罗技的 M570轨迹球鼠标的,奈何M570也免不了食指左键与滚轮操作,于是最后的选择便是这只299元的肯辛通Kensington K72352——一个根本没打算好好卖的名字,消费产品为什么会用这种编号来命名啊!
选择这个型号的原因,其一是小,其二也是最重要,是无线。上手一星期以来,已经熟悉了的轨迹球鼠标用起来几乎没有异常感,成功解救了食指关节,但想想看也许还是有着更大直径的轨迹球、更多功能按键以及机械滚轮的版本会更顺手。
并不需要移动的轨迹球鼠标在放置时比普通鼠标要轻松得多:对于桌面上东西特别多的用户来说更是如此,甚至一块键盘的角落都是特别顺手的放置位置,不仅架高以后手腕更轻松,而且减少了从打字到用鼠标时手的运动距离,如果有键盘鼠标经常换着用的用户,这样的放置相当感人。
轨迹球的直径:小直径的轨迹球,“硌手”的情况比先前独物君在仪器上用作操控设备的更专业的肯辛通K64325要重不少,但相应的,小尺寸的设备可以换来更接近鼠标的操作手感,大号的轨迹球反而有种在用触摸板甚至街机游戏机的感觉。
出色的移动感和定位困难:比起普通的鼠标直观的移动方式,轨迹球可能有些难以准确将鼠标指针移动到你希望它到达的位置,但对于拖拽与修图等软件中调整滑块这样的滑移操作中,轨迹球的精度比起鼠标要高出太多——轻松实现像素级的平移,之所以说轨迹球是更适合制图或者美工等工作的专业工具也是因为这一点。与数位板的“绝对定位”——数位板的触控区域严格对应屏幕位置直接点击即可——刚好相反,轨迹球更倾向于将指针按照你希望的方式移动。
有了轨迹球滚动,你还需要一个滚轮用来翻页。这里K72352采用触控的方式来实现滚轮的功能,但手感并不好,滚动过程没有刻度感是非常糟糕的体验,弧形下凹的滚动区域造型也让手感有些不适,滚动速度不够智能,在网页浏览中既需要快速的滚轮,也需要滚轮可以准确地步进,K72352的滚轮在这方面是完全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如果可以提供一个按键将轨迹球本身变成滚轮,或者将两侧两个滚动触控区可以设置不同的速度,或者像K64325一样直接采用机械滚轮,体验都会比现在好很多。
轨迹球设备并不能应对所有需要鼠标的用途,比如游戏,但在日常使用和办公用途中,轨迹球给出的独特手感是一道合适的调和,减小普通鼠标造成的疲劳与损伤,无线的轨迹球设备的自由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优势,既不像鼠标需要一个平面也不像笔记本的触控板被固定在了机身上。论使用体验,某些方面与触摸板有重合,但独物君也有用着Macbook放着触摸板不用而另配轨迹球的小伙伴,想必这里的体验还是会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