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人
唐代边塞诗双壁高岑 来自贺老师讲国学 –> 00:00 11:31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盛唐邊塞詩雙璧——高岑
盛唐時的自由開放度很高,所以給了詩人們發揮個性的空間,此時形成了許多詩派,其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稱為“邊塞詩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高適和岑參。但他倆人因為個性不同,所以雖是同屬一個詩派,但卻煥發出不同的光彩。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遊俠政治家——高適。高適,字達夫。有段時間有人問我,高適的“適”不是念(kuò)嗎?是的,曾經有過這樣的爭論,有人認為“適”是讀kuò的音,因為有“疾速”的意思,而且多用於人名。我認為破解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從詩人的字入手。古人的字和名是相關聯的,從“達夫”來說,很明顯是有“到達”的意思,而“適”正有“往目標方向走”的含義;另外,在1936年還沒有推行簡化字的時候,所有書上都寫成“高適”,而不是“括”。由此可見,高適的“適”應該讀shì。
“達”的意思是“往”“到”,名與字含義相同,表示“到而能達”,這個含義好像能給人一種順利通達的感覺,但高適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直到老年才官運亨通。高適個性浪漫,能文能武,有遊俠之風,他家境貧寒,但特別好賭而且運氣很好,在賭場人品好很有名聲。高適是一邊認真賭博,一邊認真讀書,家裡人指望他能考科舉考上個一官半職,但他最後放棄了科考,也不願意低三下四地到處求人,就在賭場揚名立萬,結果真有人幫他走上仕途,當上了一個縣尉的小官。當然高適是不願在縣尉上幹一輩子的,於是他找准機會就去邊塞公幹了,這一去成就了他的“邊塞”詩名。在此期間,高適創造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邊塞詩,展現出了他那雄健豪放、浪漫自由的個性。
邊塞是高適跌宕人生中一個片段,他在大漠孤煙散盡之時還是想辦法到長安謀求更好的職位。因為高適讀書非常喜歡蘇秦、張儀的縱橫之術,所以很有政治家的眼光。當四川大亂的時候,他就到那邊做了刺史,一直做到西川節度使的高位。詩人成為政治家是很少見的,因此《新唐書》認為高適原本不是詩人,是一位朝廷倚重的封疆大吏,直到五十歲才寫詩,一寫就成高手。他的詩最有名的當然是像《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這些邊塞詩作,詩歌熱情讚頌了邊塞戰士們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詩歌還無情地揭露了邊塞將領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之風,也諷刺了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詩人的憂國愛民之情。
我們對高適的瞭解,恐怕都是來自這首《別董大》(其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確,《別董大》(其一)是高適流傳最廣的詩作,但它跟“邊塞詩”沒有半毛錢關係,是一首送別詩。“董大”就是董庭蘭,因為排行老大所以稱為“董大”,他琴藝高超,受到當時人的追捧。全詩開篇用白描手法寫景,黃雲白日是邊塞的特點,這個感覺是昏暗和沉重的,暗含了對朋友遠行的擔憂。可是到了後兩句,意境一轉,情感發生了變化,一下子明亮起來。詩人用豪邁的語氣安慰好友:你這麼有才華,無論走到哪裡,所有人都認識你、賞識你,把你當成“知己”的人就在前路等著你呢!詩人在詩中傳遞更多的是信心和力量,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正能量”,其實高適自己此時並不得志,但他要用豪氣為好友打氣,這就是遊俠的氣概,這就是真實的高適。
盛唐邊塞詩歌的代表人物高適,其實還有一位很有名,他就是岑參,他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名字的讀法與高適的一樣也有爭議,其中爭論的過程比較複雜,我在這裡就不多敘述,告訴大家的是據古典籍當中的讀法是cān。岑參是邊塞詩人中比較獨特的一位。高適的邊塞詩是豪放,多有遊俠的氣息,而岑參的就浪漫色彩比較濃厚,他想像力豐富,喜歡用新奇和飄逸的手法來描寫瑰麗奇特的邊塞風光,塑造一種浪漫的生活感受。
岑參的出身很好,是個官宦子弟,他的父親曾經擔任過山西兩個州的刺史,可惜很早就去世,家道中落。但他天資十分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很小就在嵩山山腳刻苦求學,同時養成了他的雄渾浪漫的個性。他一生中共三次出塞,人生中的大半日子都在邊疆度過,因為他和高適有一樣的見解,就是好男兒應該在戎馬中建功立業,他說過“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參的功名取得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當時的宰相是李林甫,他把持了朝政,為了鞏固自己的相位,他增加駐軍,徵調民兵,卻千方百計地阻撓文臣擔任邊塞要職,等於是阻斷了讀書人從軍求仕的路了。然而在岑參第三次出塞時期,安史之亂爆發,他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之後被貶為起居舍人,後來馬上又貶謫為虢州長史,最後他出任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岑參有七十多首邊塞詩,其中最有名的是《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而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正是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和高適一樣,我們小時候對岑參的瞭解也是出自他的一首離別詩《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遠赴西域的詩人岑參,在離家萬里的路上遇上了要東歸京城長安的朋友,於是禁不住聊起家常來。說著說著,思鄉的淚水奔湧而來,在這偶遇之下哪有紙筆寫家書,只能拜託朋友捎信給家人為自己報個平安了。詩人這時是第一次出塞,他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這個時候他的心情肯定是很複雜。他一方面有對家園親人的眷戀,一方面也表現了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很有生活氣息,敘事平凡,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情意深厚。這就是個性浪漫的詩人岑參,他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深入人心,永久不能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