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的水(玉泉山的传说)

玉泉山的水
喜欢请转发朋友圈
北京的老百姓对玉泉水感情很深。
一方面是因为,乾隆把玉泉山湖光山色圈入御园供他一人享受以前,老百姓不仅可以前去游玩,甚至许多人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另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它是北京城的主要水源,生命之源。
自古以来,人们提起玉泉山的水,就从心底产生由衷的爱慕和感激。以至创作出不少传奇的故事。
据说在玉泉水池里,还有一座和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一样的半截塔。
说它是半截塔,是因为它的半截露出水面,半截淹在水里。
老辈人管它叫“镇河眼石”。
说是最怕露出水面的塔尖上挂水草,如果挂上,玉泉就会暴涨,以至淹了北京城。
奇怪的是,好多年了,塔尖上从来没有挂过水草,总是水涨塔也涨,水落塔也落。
原因是塔下面有一条驮塔黑龙,是它在保护着北京城。
有一年,乾隆来观赏玉泉时听说了这个故事,于是就让人往下挖,看看到底有没有黑龙。
皇帝的旨意工人不能不听。于是就放干了池水,一锹一锹地挖了起来。等到挖到塔的第五层时,发现石壁上写着两行字:“你不伤我,我不伤你。”工人不挖了,怕遭报应。
可乾隆不信,自以为是真龙天子,天不怕地不怕。
可是等挖到第七层(一般佛塔都是七层,也就是说快到底了),乾隆真的害了怕。
因为塔身上又写着两行字:“玉泉山下一眼泉,塔露原身天下反。”
乾隆一见大吃一惊,真怕因挖了石塔而天下造反。
于是,他让人把挖出来的泥土再填回去,自己亲题了“天下第一泉”,还请来和尚念了三天经,烧香还愿,祈求黑龙赐福。
打那以后,玉泉之水就成了神水,据说能治百病。
与这个《天下第一泉的来历》一样,《高亮赶水的故事》也很著名,说的是明代燕王建都北京,不知道选址何处。
一天夜里,燕王和他的军师刘伯温在沙河南门外往南一瞧,只见一片金光,于是决定就在金光闪亮处动工。可就在这时,要建城的地方闹开了大水,刘伯温请来了托塔天王镇水,水里的龙王知道托塔天王不好对付,于是赶紧搬家。
就这样,施工处断了水源。
于是,刘伯温派一个叫高亮的山东大汉前去追赶。
高亮催马扬鞭,一口气追到了京西,终于追上了老龙王。
高亮请他给点水喝,老龙王就是不给。高亮一气之下,举枪就扎。
由于用力过猛,一枪扎到了左边的水篓。
“噗”的一声,水流了出来,平地成河,高亮也在西直门附近被淹死了。
老龙王就挑着另一担甜水继续跑,到了玉泉山时就走不动了,只好把水篓扔在了玉泉山。
从此,玉泉山有了大泉眼,水“咕咚咕咚”地往外冒,清甜可口。
这不仅保证了日后的宫廷园林用水,而且也增加了农田灌溉用水。
用玉泉山水浇地的麦稻,格外的香甜。
由于高亮赶水有功,京师卖水权就交给了山东人。
离玉泉山最近的西直门,便成了专门进出水车的专用门。
据说西直门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的水纹石雕一块,这就是京人皆知的“西直水纹”。
在清代,进西直门的运水车大多不是给老百姓送水,而是直接运往皇宫的。
虽然紫禁城内本自有着丰富的水源,共有水井七十二眼。
可被视为“地煞”,皇帝不饮用。
为此专用毛驴拉车,从几十里外的玉泉山往皇宫送水。
当时的交通不便,车进城的时间也不好定。
那时候,北京城门一般晚上十点就关,一般人不准出入了。
可这水车来到时,城门却要开启。
这些水车上插着一面小黄旗,专在道路中间走,连上朝的文武大臣遇到,也要给它让路。
溥仪退位后,虽然照旧从玉泉山拉水,可这些水车却不那么威风了。
尽管如此,他们晚上进西直门时仍要为其开城门,而且小旗子照插。
上述两个故事,一个是说玉泉山水的来历,一个是说它对城市生活的作用。
除了这些传说以外,还有许多关于玉泉山的诗词,成为后人进一步领略玉泉山魅力的参考。
首先是描写玉泉之水的诗句,像:
曾棨明代
跳珠溅玉出岩多
              ——《玉泉山》
邹缉明代
嶂雾岩云涌玉泉
             ——《玉泉垂虹》
邹缉明代
跳波溅石碎珠圆
              ——《玉泉垂虹》
林环明代
浮花溅玉落崔嵬
              ——《玉泉垂虹》
。。。…
玉泉神涌不息
有写玉泉山景色的:
秋影涵空翻玉练,
晓光横野落银河。
泉流树色镜中悬,
却带西湖连内苑。
寺前杨柳绿阴浓,
槛外晴湖白映空。
路傍孤亭颜望湖,
湖光非做临安图。
山高水流望不尽,
此亭凭眺如乘桴。

作者:高巍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文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的研究。著有《北京民俗史话》《北京民俗文化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漫话北京城》《四合院》(荣获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燕京八景》《幡鼓齐动十三档》《京城旧影》等多部著作。
运营编辑:兮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韵北京
往期回顾
/热点
紫禁城:个人简历
/关注
北海之美
长按识别二维码
 捕获这条锦鲤!

玉泉山的水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