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组词和拼音(束组词和拼音字)

“束”的读音是什么?

束,读音(shù) 解释: 捆住,系。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控制。事情的结末。姓。拘束(jū shù):是指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造句: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束紧(shù jǐn):密切合拢,靠得极近。造句:一匹骏马从来不原谅愚蠢的骑者为了姑息它,不给它束紧肚带。约束(yuē shù):有缠缚,束缚,限制,管束等意思。造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管束(guǎn shù):加以约束,使人越轨。造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缚束(fù shù):

1.裹扎。

2.捆绑。

3.约束。造句:若端面缚束较强且存在一定的侧压力,试件中部出现多重剪切带。检束(jiǎn shù):检点,约束。造句: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束的多音字?

不是多音字。

束 shù

〈动〉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名]∶姓

词性变化

◎ 束 shù

〈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束这个字的姓氏音该怎样读?

我国束姓有cì、shū、shù三个读音。

姓氏束,拼音cì、shū、shù,2021年全国总人口约 14 万人,属常见姓氏,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374 位。

一、束cì。今安徽之贵池、浙江之余姚、福建之邵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有收载。

二、束shū。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三、束shù。今云南之陇川、路南,贵州之从江,广东之新会,湖北之监利,安徽之贵池、泾县,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分布。

一束花的束能组什么词?

束(拼音:shù)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绳子将树枝捆扎起来的样子,本义指捆扎、捆绑。由捆绑引申为限制、控制的意义。又引申为放置、搁置。“束”也用作名词,表示捆扎在一起或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又用作量词,表示一捆或一缕。

组词:装束、结束、约束、拘束、管束、束缚、检束、束脩、束装、收束、束手、束身、光束、束累、束纺、束车、砥束、矜束、绾束、束教、束躬、束题、束置、束棘、觳束、束句、束约、束影。

关于“束”的读音?

“束”,普通话读音为shù。“束”字基本含义为捆住,如束缚、束装;引申含义为事情的结末,如收束、结束。

在日常使用中,“束”多用作动词,表示约束,限制,如检束、束累。

束的读音是什么?

“束”,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束”字基本含义为捆住,如束缚、束装;引申含义为事情的结末,如收束、结束。

在日常使用中,“束”多用作动词,表示约束,限制,如检束、束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