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是什么意思(东道主的前世今生)

东道主是什么意思
简称东道。本指东道的主人。《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 郑国在秦国的东边,故自称东道主。后指请客的主人。
东道主的前世今生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中有“东道主”一词,大致意思是指宴请宾客的主人。
我们也经常会在重大体育赛事上听到它,例如奥运会时,主办方又被称作“东道主”。
那么东道主一词究竟从何而来呢?
善于联想的人,看到“东”、“主”这些字眼,很可能会想起以下几个词:“东家”、“房东”、“做东”。为什么主人家不叫西家、南家?为什么房东不叫房西?
似乎自古以来,“主人” 与“东方”这两个要素就总是联系在一起。
的确如此。
众所周知,古人在诸多场合都十分注重方位的次序尊卑,尤其是涉及到主客礼仪。
早在《礼记》中,就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的礼数记载。即迎宾客入内时,主人要走东侧的台阶,客走西侧。
后来,又有宴会时主人在东,而客入西席;同住时主人住东屋、客房在西等习俗。
正是因为这些由来已久的礼仪习惯,“房东”“东家”等对于主人的称呼就渐渐衍生出来。
不过,“东道主”一词的出现要比这些早了很多。
典故出自《左传· 僖公三十年》,故事有一个被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联手攻打郑国,郑国派老臣烛之武去游说秦王放弃出兵。
秦与郑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而晋位于它们之间,与二者皆相毗邻。所以灭亡郑国,实则对于遥远的秦国无利,却会使晋国更为强大,反过来威胁到秦国。
烛之武针对这一点为秦王分析利弊,并且提到,如果秦不攻打郑国,而是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一个招待过客的主人,那么来往的使者缺少了什么东西,郑国也都可以提供,这是对秦国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秦、晋之间本就貌合神离,经过烛之武一番劝说,秦王果真宣布退兵,并欣然与郑国签订盟约。
而烛之武的那句话,在《左传》中的记载便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一词就出自于此。
所以,“东”的出现起初只是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方。
至于后世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主人”和“东方”逐渐联系起来,大概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了“东道主”一词的影响。再加之与风水、星相等理论结合,最后便形成了传统文化中这一深入人心的礼仪习惯。
现如今,无论是“东道主”还是“东家”、“房东”,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拥有了固定的现代汉语含义。
殊不知,每一个小小的字词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上千年的传承与演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