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人心净化谁的名言?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是朱光潜的名言。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过程,可以让人从名利网中逃脱出来,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告诫人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干事业,要先有远大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不功利地对待人生,才能够活出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延伸资料
引子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朱光潜《谈美》(1932年)
艺术与哲学
鄙人喜欢艺术,但自知一直野路子。之所以一直拒绝看关于美学或艺术的理论,是怕影响自己,破坏了感觉。皆因鄙人一直觉得,艺术和哲学不一样。哲学是智慧(古希腊词源即“爱智慧”),人要更懂哲学、更有智慧,必须要多看哲学。古今中外、各家各派哲学理论都看一些,眼花缭乱也好,混沌中狂轰乱炸、摸爬滚打才能打通经络、触类旁通,才会更清醒、更智慧;而艺术则不然,它是主观的、个性化的、自我陶醉型的、与他人无关的,要少受人(理论)影响,索性随性到底。
读书小历程
前不久,又觉得还是看看吧。不该那么懦弱和固执,哪些地方该吸收、该学习,哪些地方该批判、该过滤,大致还是有个判断的。再说开卷有益、求同存异,路子太野也不好。
于是,先看了李泽厚先生“美学三书”中的《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两本,前天开始看朱光潜先生的《谈美》。第一感觉是,喜欢美学而且懂一点历史和哲学,再来看这三本书,难度不大,好多说法很亲切。
现在看来,看看也挺好。不知道看多了好不好?也许不好,也许更好。
美学三书
《美的历程》
这本书很有名气。其本身语言就非常唯美,把中国古代的美(审美)梳理得丝丝入扣、惟妙惟肖,特别是从大历史观大文化观的视野对古代各个时期美的轮廓,特别是演进的深层根源作了透彻分析。
冯友兰就评道:“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总之它属于那种看了还想再翻的书。
李泽厚教授
《美学四讲》
这本书则哲学味浓一些,重点在美、美感、审美、艺术的本质、结构或者说机理的分析方面,创造了“建立新感性”“积淀”等新概念,反复用了马克思“自然的人化”这个点,多角度建构了人类文化本体论的实践美学。
个人虽然过滤掉了其中某些哲学方面的“弯弯”,但总体上看仍不失对其层次分明的大格局所深为叹服,特别是关于艺术部分。
谈美
《谈美》
最后说几句正在看的《谈美》吧。(注意不是《谈美书简》,是作者另一本书)。
正式翻看之前,先把美学泰斗朱光潜先生的生平好好查了一遍,惊叹于其中的很多事情,看得出,朱先生不愧是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师。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其《文艺心理学》基础上写给青年的普及读物。语言非常平实,但能感觉出,娓娓道来中力透纸背的内功。但愿不是光环效应,继续看吧。
朱光潜先生
值得一提的,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当时(1932年在国外留学)“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那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试想现在,一张纸、一支笔、什么书都不查、什么网都不上,还有多少人能写出东西来?而且近90年前朱先生写的东西,有些话在当下看起来,仍然振聋发聩(比如文首的“引子”)——而那时他才35岁呢。
只能说,大师就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