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是啥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是什么诗

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谁的什么诗?他的上句是什么?

“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话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话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全诗原文具体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实当时苏轼所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有两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赏析】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延伸阅读

哈喽哈喽友友们好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相信大家也是知道的!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人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人也就是如今的四川省眉乡人,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详细介绍,百度百科上面有仔细地写着。

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呢是诗人在西湖饮酒游玩的时候,开始的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后来渐渐的下起了小雨。

这场小雨呢,使得西湖周边的青山云雾缭绕、若有若无。

让诗人看到了两种美景,其诗人想到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

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都一样的美不胜收。

字丑不要介意。

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