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3年蚂蚁新村今日答案最新更新完整版(今日已更新)】
问题
古代哪个称呼指的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答案:通事
解析:在古代,通事常用来指翻译人员,主要负责交接往来、朝觐聘问和沟通信息,承担语言翻译和文书译写职能也是官民互动、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的历史非常久远。就拿中国为例,中国先秦时代就有了翻译活动的记载,翻译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和翻译活动的印记。古代人类活动范围有限,但是部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不间断的,尤其是口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交际活动中要由人来做口译或者笔译活动。下面我们谈谈这些译者的最早称谓及演变。
一般来说,口译活动要先于笔译活动,从发展和需求的角度上看,有两方面的原因。原因之一是文字的出现比较晚,还有就是,只有社会组织发展到比较复杂的程度才会需要书面的文献或者文件的翻译。
我国的口译和笔译人员的称谓也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比如在东汉末年时期,我们已经开始进行佛经翻译了,而古籍当中关于翻译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
周代有一部叙述当时官制的书籍,其中就提到了一个词叫“象胥”,这就是口译员的一个称谓。“象胥”是指周代负责接待周边少数民族或者邻国使节,并且担任口译的官员,也就是口译人员。
周王朝史官自称“中国”,“中国”周边东西南北的少数民族的语言又不同。为了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又出现了专门的翻译,其实这种翻译主要还是指口译。这些人主要指讲周边各民族语言的人。
翻译东方语言的人被称作“寄”,翻译南方语言的人被称作“象”。翻译西方语言的人被称作“狄鞮”,翻译北方语言的人被称为“译”。这些都是最早期的时候对译者的称谓,后来一直流传下来。所以人们对翻译人才都习惯称之为“象寄之材”。
中国古籍当中其实没有“翻译”这个词。“译”字是首先出现的,这个字到佛经翻译时代才逐渐跟“翻”这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才构成了“翻译”一词。
周代的时候,对译者的称谓,除了上边我们提到的“象胥、象、寄、狄鞮、译”之外,还把这些人统称为“舌人”。“舌人”一般都指民间的那种普通的口译人员。像刚才我们提到的“象胥”大多指的是官方任命的正式的译员。
虽然当时也有一些文学翻译,但还是以外事口译活动为主,因此,上面的这些称谓大多指口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