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永乐大典?
永乐五年(1407),新稿编定进呈,朱棣阅后十分满意并将之命名为《永乐大典》。一年后,正本全部抄录完成。
据记载,《永乐大典》共缮写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约3.7亿字,规模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5倍不止。从体例上看,《永乐大典》不囿经史子集而按韵首字、用字系事,以方便查找。其中,韵以《洪武正韵》为准,其下以字为纲目,其中大约采择了近8000种典籍。如此旷世大典,后来也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记录到哪个年代?
明代。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套丛书,编纂于大明永乐年间。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11095册,约3.7亿字。
《永乐大典》收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方面的典籍文献近8000种,堪称世界级的百科全书。
虽然《永乐大典》不是将整本书直接保存下来,也是对先秦以前一直到明初的所有史料典籍,全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类。
一些人认为《永乐大典》主要是摘录了书籍中的精华内容,不像《四库全书》一样,直接将整本书收录进去。
其实,《永乐大典》才能提供给史学家最需要的原始材料。
永乐大典写的是什么内容?
《永乐大典》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评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永乐大典是不是被欧洲人偷走了?
不是。
根据正史记载,《永乐大典》有2套,一套是朱棣命人编撰的,另一套是嘉靖皇帝命人重抄了一部。有学者认为其中1部有可能在嘉靖帝墓穴中。
《永乐大典》不是1本书,而是由11095本书组成的一套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介绍它: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永乐大典西方人有吗?
有,永乐大典西方人也有保存。
据最新统计,海内外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总计418册、800余卷及部分零页,分散于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入藏《永乐大典》224册。目前欧洲共收藏59册《永乐大典》,其中英国51册,德国5册,爱尔兰3册。上一次发现《永乐大典》是在6年前的2014年8月,在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新发现的1册《永乐大典》,卷次为10270和10271。
永乐大典是从朱元璋开始编纂的?
永乐大典不是朱元璋开始编纂的,是朱棣编纂的。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为什么会丢失?
《永乐大典》失传的原因:
1、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2、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
3、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
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5、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0余册。
郭沫若拿到永乐大典了吗?
据我所知,郭沫若没有拿到永乐大典。据说,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在明皇帝永乐大帝的亲自指导下,集当时天下众多之英才编撰而成的弘篇巨制永乐大典。其中涉及明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信息量非常大。据说郭沫若想拿到永乐大典,不顾别人的反对,极力主张挖掘明朝帝陵。不仅没有找到永乐大典,反而使明帝陵的文物古迹惨遭不可逆转的损失。
永乐大典全文有吗?
永乐大典不可能有全文,因为该书已经不全。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现存永乐大典目录?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命内阁首辅、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成书11095册,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序号 卷序号 韵部 现藏机构
1 480 一东 中国国家图书馆
481
2 485 一东 中国台北“图书馆”
486
3 489 一东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490
4 538 一东 中国国家图书馆
539
5 540 一东 中国国家图书馆
541
6 551 一东 中国国家图书馆
552
553
7 554 一东 日本东洋文库
555
556
8 623 一东 中国国家图书馆
624
9 661 一东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662
10 665 一东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666
11 782 二支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783
784
12 803 二支 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
804
805
806
13 807 二支 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808
14 821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822
823
15 849 二支 日本东洋文库
850
851
16 895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896
17 899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900
18 901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902
19 903 二支 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904
20 905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906
907
21 908 二支 日本天理图书馆
909
22 910 二支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911
912
23 913 二支 大英图书馆
914
24 917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918
919
25 920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921
922
26 975 二支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976
27 978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28 980 二支 中国国家图书馆
29 981 二支 美国哈佛大学贺腾图书馆
30 1033 二支 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31 1036 二支 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1037
32 1056 二支 日本东洋文库
33 1188 二支 日本东洋文库
34 1191 二支 共存二、三、四、五、七共五叶。其中第四叶藏上海图书馆,第五叶藏南京图书馆,其余三叶不详。
35 1192 二支 日本东洋文库
36 1200 二支 日本东洋文库
37 1310 三微 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38 2190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仿抄本)
2191
39 2217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218
40 2236 六模 日本小川广己。又有作“小川雅人”。
2237
41 2254 六模 日本东洋文库
2255
42 2256 六模 日本静嘉堂文库
43 2257 六模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258
2259
44 2260 六模 不详。原藏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2261
45 2262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263
46 2264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265
47 2266 六模 不详,原藏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2267
48 2270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1
49 2272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3
2274
50 2275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51 2276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52 2277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278
53 2279 六模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2280
2281
54 2282 六模 日本东洋文库
2283
55 2337 六模 日本静嘉堂文库
2338
2339
56 2340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341
2342
57 2343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344
58 2345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346
2347
59 2367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368
2369
60 2398 六模 日本天理图书馆
2399
61 2400 六模 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62 2401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63 2404 六模 不详。原藏越南河内远东学院
2405
64 2406 六模 中国国家图书馆
2407
2408
65 2535 七皆 中国国家图书馆
2536
66 2537 七皆 中国国家图书馆
2538
67 2539 七皆 中国国家图书馆
2540
68 2603 七皆 中国国家图书馆
2604
69 2605 七皆 中国国家图书馆
2606
2607
70 2608 七皆 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田杏雨书屋
2609
71 2610 七皆 日本东洋文库
2611
72 2737 八灰 日本天理图书馆
2738
73 2739 八灰 中国国家图书馆
2740
74 2741 八灰 中国国家图书馆
2742
75 2743 八灰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744
76 2754 八灰 中国国家图书馆
2755
77 2806 八灰 日本静嘉堂文库
78 2807 八灰 中国国家图书馆
79 2808 八灰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809
80 2810 八灰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811
81 2812 八灰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813
82 2948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949
83 2950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951
84 2952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953
85 2954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955
86 2972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87 2973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88 2978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2979
2980
89 2999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0
90 3001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91 3002 九真 大英图书馆
92 3003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4
93 3005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006
3007
94 3008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95 3009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010
96 3133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134
97 3141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3142
98 3143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3144
99 3145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146
100 3147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3148
3149
101 3150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151
102 3155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156
103 3507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3508
104 3518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519
105 3525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526
106 3527 九真 中国国家图书馆
3528
107 3549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108 3579 九真 中国台北“图书馆”
3580
3581
109 3582 九真 日本静嘉堂文库
3583
110 3584 九真 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3585
111 3586 九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3587
112 3614 十寒 中国国家图书馆
113 3615 十寒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114 3944 十寒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3945
115 4908 十二先 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4909
116 4923 十二先 原本下落不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