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成语典故?
关于阴阳家的成语典故 “邹衍谈天”是一个成语,它比喻善辩。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此文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阴阳、道、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一共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就是邹衍。
邹衍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道家的代表,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创建了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了理论基础。邹衍的主要学说有很多,比如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司马迁花了很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他写到,邹衍出生在孟子之后,因为他目睹了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所以他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的变化。在很多人的眼中,邹衍的话比较不合情理,但是邹衍一定都是从细小的事物开始验证,记载不同世代的凶吉制度,之后在推到很久很久以前。所以邹衍在齐国受到了尊重,后来他又去了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赏识。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快要结束的时候,作者说“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意思就是高谈论阔的是邹衍,精雕细琢的是邹奭,议论不绝的是淳于髡。这句话其实是当时齐人对他们三人的赞美,而“邹衍谈天”的成语也因此诞生了。
现在,“邹衍谈天”这个成语比较生僻,常用程度不是很高,这可能和它比较适合用于书面语有关。
邹衍吹律
邹衍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关于他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叫“邹衍吹律”,它出自《北堂书钞》,讲述了一个比较奇妙的故事,那么邹衍吹律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话说有一年的春天,邹衍来到渔阳郡,当时的气候已经开始转暖,可是邹衍发现此地却还是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植物都无法生长,所以百姓的生活很苦。于是邹衍上了一座小山,这座小山就在郡城南边不远的地方。
站在山上,邹衍吹起了律管,这是一种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邹衍用它演奏了春之曲。之后,令人惊奇的景象发生了,随着邹衍律管飘扬的曲音,从这座小山上飘来了阵阵的暖风,一时间渔阳郡阳光明媚,冰消雪化,树叶绿了,花都开了,渔阳郡的春天真的来了,人们终于感受到了春意,也摆脱了寒冷的困苦,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后人把邹衍当时吹律的小山命名为黍谷山,除此之外后人还在山上建了邹夫子祠,并且还为“邹衍吹律”立了碑。明洪武十年建密云城时,后人重新修建了祠堂,立了心碑,之后,邹衍吹律的故事一直流传在中国的历史,直至今日。
阴阳家十大经典名句?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四大古国之一,在文化上面发展就有五千多年,老祖先为我们留下很多的知识,人们现在还在学习和应用着。在中国的先秦事情出现了文化盛况,也就是现在说的诸子百家争鸣,风水学中的阴阳家讲究其一。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7、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2、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1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汉·华佗《华氏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
1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集注》)
16、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17、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18、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阴阳篇》)。
1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20、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问·五常政大论》)
21、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明·陆树生《病榻寤言·》)
阴阳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哪国流行?
阴阳家是由战国时期齐国二邹子(邹衍和邹奭)开创的哲学流派,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朝初期,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因其“阴阳五行”的核心思想,故世人称之为“阴阳说”和“五行说”。
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这和道家创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构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阳,阳生阴,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相同。
“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算来制定历法,掌握世间万象。到后来,发展出专门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天文家”、研究历法的“历数家”后与“五行家”相结合。
除了“阴阳说”和“五行说”之外,邹衍还提出了“五德终始”说,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具体来讲,又叫“五德相胜”说。对此, 《吕氏春秋·应同》记载较详:“凡帝王(者) 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虫寅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五德始终的说法,从古至今一直为各大朝代所沿用,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交替顺序为:
虞(先夏的朝代,也可称为黄帝王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汉为土德。
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虞为土德,夏为金德,商为水德,周为木德,汉为火德;
一直到元代皆采此说:(五代时,后唐认为继承唐朝的德运,所以后梁没有德运,属于闰位!)
汉为火德,曹魏为土德,孙吴为土德,晋为金德,北魏为水德,北周为木德,隋为火德,唐为土德,后梁为闰位,后唐为土德(继承唐朝),后晋为金德,后汉为水德,后周为木德,宋为火德,金为土德,元为金德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元为金德,明为火德,清为水德
自秦汉直至宋辽金时代,五德终始说一直是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故自秦推五胜,以水德自名,由汉以来,有国者未始不由于此说”。但宋金以后,沿袭千余年的五运说最终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而趋于消亡。
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相并,还有一种“五色帝”说,即——白帝、赤帝、黑帝、黄帝、青帝的传说。如汉高祖刘邦就斩杀白蛇起义,称白蛇是白帝之子,自称赤帝之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杂家著名的著作《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古代的大家和近代的很多学者多认为阴阳家源于道家,近代出土竹简《三十时》等证实早期阴阳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
很多人认为阴阳与太极的概念都是出自老子的学说或者出自《周易》,实则不然,这些概念都出自受到道家与阴阳家影响颇多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华夏民族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律学和医药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楚南公为什么是阴阳家?
因为他是阴阳家代表人物。
楚南公是在秦时第三部才开始登场的,一登场就是重磅角色,居然要阴阳家护法大人星魂搀扶,这位楚南公别看人家颤颤巍巍,白发苍苍,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实则是一位世外高人,他的洞察力很敏锐,更是指点了项少羽未来的方向,给了他十六个字的谶语,就是不知道项少羽后来能不能理解透彻。
此外楚南公还明言韩信这个人不简单,要张良他们不要去招惹他,最后还给了主角天明一卷《黄石天书》,最重要的是楚南公在阴阳家地位之高,连星魂都要对他客客气气,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极其厉害的高人,他如果不会武功也说不过去,毕竟阴阳家哪个不会武功,只能说他隐藏得很深。
阴阳家为什么保护天明?
因为天明的母亲是阴阳家。
“石兰;蜀山公主,真名叫月依。因天明身上的阴阳咒印被灭全家,很小就被一个神秘的女子所救。因父皇揣在怀里的蜀山秘籍得以修炼蜀山巫术,速度快是因为她的师傅好像是天下速度最快的人,和阴阳家有极深的渊源,性格冷漠,好像是因为她的师傅也是如此,有一个师妹,叫做灵儿,也是一个极厉害的角色(灵儿就是那个苗疆少女)如果她真名叫月依的话,秦时明月这明月的意思又可以有多种解释了”似乎为少羽暗恋,与天明关系不明。
阴阳家十大重要学说?
阴阳家学说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或自然界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齐人邹衍(约前324年~前250年,其还创立了一种地理学说,认为华夏地区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是其代表人物。《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古代汉族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阴阳”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的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是古人对人类社会或自然界的归纳总结的哲学认识。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加热熔化金属,使其变为液态)也可变为水(此时的水可以理解成液态物资的范畴),所以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五德终始”之说。“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陷入了历史循环论,不过这也大致符合秦朝以后的历史循环模式。
《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作为一个学派,阴阳家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而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这种想法,还可以在现在的黄历或是农书、农历里看到。
早期代表有姜子牙(姜尚)和周文王,姜子牙不但是一位精通道术的奇人,而且对阴阳五行的推演颇有建树。传说善于运用奇门遁甲。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了周朝。周文王是后天八卦的发明者,周易的创始人,善于占断。
董仲舒创立了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其学说主要有两个要点:祥瑞、灾异说。天下有祥瑞的现象出现时,是因为君主有德,人心向善,而感动了天地;天有不详之兆时,例如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必是人们做了对不起上天的行为,上天会以灾害的形式,来警告人们,要人们赶快自醒。这种理论主要是为了威慑掌握着极大权利的君主们,让其行为收敛,这是董仲舒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最佳利用。
阴阳五行说不仅对自然界(包括人体自身生理运行)做出了基本能自圆其说的系统解释,而且也尝试对人类社会进行自圆其说的系统解释,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系统解释,可以说这是汉族祖先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的大一统理论。阴阳五行说这个庞大的基本能自圆其说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认识的理论体系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阴阳学家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汉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基本不存在了。
阴阳五行说清楚的显示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不论是幼稚还是错误,都是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如果是幼稚的话,有待深化认识,如果是错误的话,有待改正。遗憾的是,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祖先既没有对其深化认识,也没有改正其错误内容。这也并不是东方特有的现象,西方社会依然如此,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部分认识也是在一千八百年后,才被后人认识到需要重新认识。如果近现代人类科技不是发源于欧洲,而是发源于中国,一定会从阴阳五行学说中吸取许多营养。
阴阳家的消失确实是一大遗憾,这也许是其系统理论难以深化认识或改正错误的主要原因,这显示了战国以后,大一统社会的重要缺点。
阴阳家战力排行?
第一名 东皇太一
阴阳家教主,被阴阳家人士尊称为“东皇阁下”。阴阳家最高首领,谜一般的人物。无人见过其真面目,也无人见识过他真正的实力。
第二名 东君焱
地位曾经仅在阴阳家首领东皇太一之下,在两大护法和五大长老之上,实力深不可测,号称“阴阳术第一奇女”。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主要主张?
主张“阴阳五行”。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家最后怎么消失了?
因为逐渐与封建迷信扯上关系。
阴阳学派起初是与儒家、道家差不多的学派,只不过它是一个与阴阳五行的结合,而且它的一部分是从儒家学派衍生出来的,是以邹衍为主要代表的,其实一开始发展的是比较缓慢,但是后来逐渐与鬼神等封建思想扯上关系,所以后来这个学派就没落了。
怎么区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
儒家:主张“仁”、“礼”。
道家:主张无为自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反对礼制重视法律兵家:就是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就是研究打战军事的理论。
名家:个人认为就是“诡辩”,著名论断“白马非马”。
阴阳家:关键思想“阴阳”、“五行”
纵横家:游说各方,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杂家: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
农家:“重农”就是“重民”,农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是农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