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
衣冠南渡大意指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中国南方地区。
注释:
①衣冠:借指文明礼教。
②南渡: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简介: 衣冠南渡既是一个固定词组,也是一个历史事件,已经成为常用典故。衣冠南渡最初指的是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王朝的事件,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 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经济、文化中心的较大的转移,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注:但在应用上,史学界与文学界略有不同,详见下)。如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后,大量中原人向南方迁移;如北宋末靖康之乱后,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件。
衣冠东渡也称南渡吗?
只称作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学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衣冠南渡是成语吗?
是成语!
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建业(今南京),其它贵族也纷纷跟去,史称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百科?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衣冠南渡为什么叫衣冠?
“衣冠南渡”的“衣冠”指衣服和帽冠,进一步代指古时候的士大夫。“衣冠南渡”是指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中国南方地区。出自唐代刘知几《史通·邑里》
为什么叫衣冠南渡不叫别的南渡?
这句话指的是当年中原战乱,一些士族举家南迁以避战乱。而这种远距离迁移,普通穷人是很难做到的,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家族才可能。而这些家族通常也是读书人居多,代表了一种社会文明。所以称之为衣冠南渡。
阻止衣冠南渡的大臣是谁?
没有大臣阻止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客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
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
对于北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钦佩,甚至仿效。
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
以都域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回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或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意思?
永嘉南渡又称衣冠南渡,指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周边部族内徙建立割据政权,酿成永嘉之乱,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首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这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
衣冠南渡是谁组织的?
衣冠南渡是司马睿组织的。
衣冠南渡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衣冠南渡是什么历史事件?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研究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