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与谁有关(一字千金的典故与谁有关联)

一字千金的典故与谁有关?

一字千金的典故与吕不韦有关。

吕不韦的门客对他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流传至今。

一字千金现实意义?

1.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的,从来没有“一挥而就”的文章。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2、无论是读书还是人生,我们都必须用意,敷衍了事的读书态度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读书需要用意,人生中做其他事又何尝不需要用心用意呢?

3、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读书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字字千金。

一字千金最早出自什么书?

最早出自《史记》。

一字千金是指一个字值一千金。秦代吕不韦集门客撰《吕氏春秋》,书成,悬于国门,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后遂以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价值极高。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这个办书的事情,不是外行人知道的。并且文章价值,有甚一定,古人一字千金,尚且肯出。」也作「一字值千金」。

一字千金这个词可以作为好词吗?

一字千金这是个成语。它出自南北朝钟嵘的《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的意思,后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也作“一字值千金”。一字千金可以作为好词,它的近义词是惜墨如金,一笔不苟。反义词有离题万里,一文不值等。举例: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奇货可居典故?

一字千金和奇货可居说的都是关于吕不韦的典故。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吕不韦出身富商,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

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有朝一日可赚取巨大名利,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付出的努力终究获得了回报,政治投机取得了巨大成功。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后来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便由此而来。

1字千金的典故?

1、这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有关的一个故事;

2、故事简介: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3、故事原文奉上: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它完整地记载了天地万物和从古到今的事,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吕氏春秋》张布在咸阳集市的门口,在它上边悬挂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或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一字千金指的是谁?

一字千金讲的是:吕不韦。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就封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于是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门客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就赏黄金千两作为奖励。” 布告贴出许久,都没有人来改动,因为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不会有人来自讨没趣的,但是关于“一字千金”的佳话却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