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古诗王昌龄?
“一去二三里”出自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不是王昌龄的。
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
一去二三里的ABB式的词语是什么?
答: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ABB式的词语有很多,比如:亮晶晶、冷冰冰、黄乎乎、水灵灵、白花花、干巴巴、蓝莹莹、红通通、黑乎乎、臭烘烘、香喷喷、雾蒙蒙、天苍苍、野茫茫、笑哈哈、笑呵呵、一朵朵、美滋滋、乐呵呵、笑盈盈、酸溜溜、水汪汪、泪潸潸、头涔涔、光秃秃、滑溜溜、亮堂堂、粉嫩嫩、绿油油、红艳艳、甜蜜蜜、金灿灿、眼巴巴、热辣辣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古诗王维?
一去二三里出自宋代诗词《山村咏怀》,其全诗如下:
山村咏怀
宋代 ·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赏析: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 陆游?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全诗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一去二三里王昌龄?
出自宋朝邵雍著《山村咏怀》。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译: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住家。亭台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枝头绽放。
王昌龄(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