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评价楚国八百年?
答案如下:用一句话评价楚国就是想要进军中原而不得其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周武王建国之初分封的国家。被封到楚国的周王朝宗亲芈姓熊氏自从建国之初就想要进军中原但是直到被秦国灭国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只是在长江以南苦苦追求如此纠结地过了八百年。始终没有融入中原文化圈。
读楚国八百年后感600?
《楚国八百年》是一部描述湘楚历史的纪录片,共分为八集:初生、觉醒、受挫、称霸、歧途、劫难、变革以及涅槃。
这部历史纪录片不仅完整的讲述了楚国这个具有800年生命的历史与文化,还对湘楚之地绚烂多彩的历史典故、图腾崇拜、甚至衣食住行都进行了融合讲述。只从纪录片容量上来说,给观者的是无尽的震撼。有意思的是,楚国八百年的历史讲述,很具有“拟人化”的味道,如果将观看视角拉远,这份“楚国”全传,以一种戏谑的角度来解读的话,让人不得不佩服处处彰显的“生活哲理”。 一个励志崛起的大楚国 从楚国前期发展来看,整个楚国的发展就像是一个“励志青年”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楚人自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是具有很纯正的“皇室血统”的后代。实际上,他们更像是一个被后妈发配边疆的弃儿。他们苦苦地等待着皇室的认同,带他们脱离这个苦寒匮乏之地。但是,要想别人正视你,你必须拥有实力才行。这一点楚国毫无资本。终于得到商朝气数终结的时刻,楚人这次占到了拥护周朝的队伍里,终于获得了一个“认可”,获得封地“五十里”。从而楚人有了“楚地”,有了第一份“家业”。但是这个家当太渺小了。楚王去朝拜周王室,只能带几斤猪肉和茅草。这样的寒酸换来的是周王朝的傲慢与冷漠。 知耻而后勇。当知道“实力”才是拿到话语权的底气时,楚国奋起了。他们不断的扩张自己的版图,用最原始的方法“抢”,让自己变“强”。什么规则,什么礼仪,东西到手才是最真实的。甚至,无视周朝的礼法,还做出了“以子封王”的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正因如此,楚人虽然有了说话的底气,但是更加被整个“中原系”排挤,甚至送了一个“蛮”的称号。就像现在一个人用各种手段,变成了暴发户,最终大家只给一个“土豪”的名字一样。但是,不管如何,楚国发达了,让大家不得不听他的话。
楚国八百年是哪八百年?
楚国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223年
历史纪录片《楚国八百年》观后感?
楚国八百年满足了我最大的幻想:要是当年统一中国的是楚国,那八百年后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是已经能与世界最强国抗衡的发达国家?
还是温饱都没解决的第三世界国家?又或者是早已经被外国列强分割的小国群体?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建立官僚政治的道路才是历史前进的主流方向。谁能做的彻底,谁就能完成最终的统一。但是,楚地出生的西汉贵族竟然百般诋毁秦朝,表面上剔除了秦朝严苛的步伐,奉行黄老政策,与民共进退,到了汉武帝朝代,又顺应当时形势,调整为外儒内法的政策。
回过头来看,不管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历史就像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关了几个弯后最终还是回归了大海,这就叫历史大势。看完楚国八百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秦国还是楚国最终统一六国,统治中华文明八百年,我们中华儿女骨子里流淌着的血脉是柔和了百家精华后的统一,他们不分秦,也不分楚,没有隔阂,没有纷争,当年的各国文化早已在我们的血脉中生根发芽。
楚国八百年主要内容?
楚国八百年的主要内容是楚从一个子爵小国,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壮大,到被秦灭亡的过程。
楚国八百年背景?
楚国自立国到公元前223年灭国,历经四十几代君王。全盛时期的楚国北到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在吸收、融合以及创新之中形成的楚文化,对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南和西南地区影响深远,可以说整个南中国区域文化至今仍透射出楚文化的绚丽光芒。
楚国八百年人物关系?
楚国楚平王晚期的时候,贪恋美色。因为听信小人谗言,把本来许配给自己太子的秦国公主,自己娶了。而且不仅如此,还听信小人谗言把太子杀了。为了斩草除根,还要把太子老师的一家灭了。也就是伍胥一家。伍奢及和儿子伍尚入宫的时候被杀了。但是伍胥另一个儿子伍员却跑了,这个伍员就是注明的伍子胥。伍子胥逃跑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申包胥,就和申包胥说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灭了楚国。申包胥说的也很直接,我支持你。但是如果你要是灭了楚国的话,我一定要光复楚国。真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友情是怎样建立的,不管怎么说他们关系都比较好。而且这两人之后也确实都做到了。
伍子胥当时逃跑到楚国的死对头吴国去。而且推荐了孙武给吴王,孙武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哥们。可以说这两人在吴国没有多久,吴国就彻底强大了。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九岁的楚昭王即位。这时候楚国主少国疑,吴国认为时机到了,可以灭楚了。从公元前516年开始,吴国就带了一大群小弟去攻打楚国。终于在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逃跑了。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寻找昭王,没找到,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这个时候申包胥开始出场了。申包胥先是让人对子胥说:“您报仇的手段,过分了!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说我就倒行逆施了。申包胥之后一个人跑到了楚国盟友秦国,向秦国请求出兵复楚国。结果秦国国君不同意。不过申包胥并没有放弃,就出现了历史上经典的一幕。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最后秦国出名,秦楚两面夹击打败了吴国,楚国复国。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这两人的道完全不同,却仍是朋友。这估计就是求同存异的结果。而且这两人都成为了一代名臣,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