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山还是崤山(崤山是现在的什么山)

殽山还是崤山?

是崤山

崤山位于河南灵宝县东南,乃秦岭 东段山脉,自东北斜向西南,地形十分险要 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县、陕县南部,向东延伸的余脉称为邙山。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中条山相望,共同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的三门峡。 崤山或称三崤山、二崤山。《水经注》记载:”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主峰为青岗峰,海拔1903米。崤山高山绝谷,峻坂迂回,形势险要,自古以险峻闻名,是陕西关中至河南中原的天然屏障。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登崤山北眺,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

xⅰao第二声的汉字?

xiao第二声的汉字并不多,只有四个汉字,分别是;洨,洨河,河北省西南部的一条河;崤,崤山,山名,位于河南西部。殽,这个字同“崤”,用于古地名;淆,混淆,淆乱,混淆不清。

以上列举的“洨、崤、淆、殽”这四个字就是xiao第二声的汉字。

崤是几点?

崤指的不是时间 。崤(xiáo)亦作“肴”,山名,山中的谷道是古代军事要地。

崤,念什么?

读音:[xiáo]

部首:山

五笔:MQDE

释义:崤(xiáo)亦作“肴”,山名,山中的谷道是古代军事要地。一称嶔崟(qīn yín)山。河南省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东连渑池县界。为秦岭东段支脉。崤有东西之分,东崤(长坂竣阜,车不能方驾(并行),传周文王避风雨于此;西崤多石板,亦险绝,传夏后皋之墓在此。《左传》“三十二年,晋败秦师于崤,即此。”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挟~、渑之阻。”

崤山位置?

崤山,以古崤县得名,又称嵚崟山、肴山,古代地名,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天下“九塞”之一。《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即此。

崤山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西南—东北走向,分东西两崤,延伸在黄河和洛河间,长160千米。为褶皱断块山。海拔大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高峰有青冈(即甘山、千山, 1903 米)、冠云山(1866米)等。植被为栎类、华山松和油松等。煤、铝土等矿产较丰富。北麓灵宝寺河山一带产优质苹果。

崤山山脉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支脉之一,它西南端与陕西华山山脉相连,西北面有宏农涧河谷地分割,东南面被洛河谷地所截,大致分布在宏农涧河与洛河之间,自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黄河岸边。长达160余公里,宽约40~50公里,构成了洛河与宏农涧河的分水岭。

崤山以东是不是今天的山东?

不单纯是今天的山东

以崤山(“崤”读“xiao”二声)为界,崤山以东,就是山东。崤山在哪?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南面,崤山长约一百六十多公里,南有洛水。

  在春秋时期,崤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处在晋国与秦国的南端,往东就是东周王室所在地,以及郑国。谁控制崤山,谁就能掌握称霸的战略主动权。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未果,撤军。晋襄公当然不会放过半路设伏的机会,在崤山设伏,几乎全歼秦军。秦国三大名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成了晋国的俘虏,秦军向东扩张的战略严重受挫。

  称崤山以东为山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崤山以东地区,当然可以称为山东。到了战国时期,崤山又是秦国与韩国的边界线,秦国经常把位于崤山以东的韩、楚、赵、魏、齐、燕六国称为“山东六国”。在相关史籍如《商君书》、《韩非子》、《汉书》中,提到的“山东”,指的就是崤山以东。

  秦国宰相范睢是魏国人,说自己曾生活在山东,他所指的并非现在的山东省。因为魏国在崤山以东,现在的河南中部。还有亚父范增说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云云,这个“山东”,和范睢的“山东”同一个含义。

  这有些类似欧洲人把世界划分近东、中东、远东,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如果站在咱们的角度,当然也可以欧洲划分为近欧、中欧、远欧,只是没必要这么做而已。

  大约从东汉时期开始,“山东”不再指崤山以东,而是指太行山以东了。唐太宗李世民出身关陇豪族(也有说法认为李唐皇族出身山东的赵郡李氏),却向来被山东士族所轻视。李世民让大臣高士廉(长孙皇后之舅)编著《氏族志》,给各士族排名次。

  李世民希望高士廉能明白他的意思,把皇族排在前面。没想到高舅舅不解风情,把山东士族出身的黄门侍郎崔民干放在第一等,引发李世民的不满。在李世民的高压下,高士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崔民干为上之下。李世民通过一部《氏族志》,降低了山东士族的地位,达到了巩固李氏皇族统治的目的。

  这里的“山东”,指的就是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北部。你看,两大老牌的山东士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他们的地盘都位于现在的河北省,赵郡李氏也在河北。

  可以看到,唐朝的“山东”,范围比之春秋战国、西汉的“山东”,所涉及范围大大缩小。唐朝的“山东”,已有部分人与现在的山东省联系在一起了。

  到了宋朝,“山东”的范围继续缩小,很多时候就指现在的山东省了。比如有的宋人注诗,就称“现在所谓的山东,指今之齐地”。齐地位于山东北部。当然,也不绝对,还有很多人出于习惯,继续将太行山以东称为“山东”。

崤甲骨文?

崤,汉语常用字,读音,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山名,在中国河南省;引申含义为函谷关。

崤的常用组词为崤山。包含崤的常用成语为崤函之固。

崤之战原文?

,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