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为什么不爱费孝通?
首先,费孝通晚年探访杨绛一事,似乎未经本人证实是否为杜撰。
其次,就算是真的,流水有意,落花无情,那也很正常。
费孝通先生作为著名专家又有政治身份,追求寡居的杨绛,在杨绛眼中,他只是一位男士而已,选择只有两个:喜欢,不喜欢。
她与钱钟书相伴一生,从年轻时一见钟情到老,几十年走过来,这样的感情怎会因丈夫去世而消失呢,拒绝去做费夫人很正确。
为什么费孝通反对乡下人愚?
费孝通在做乡土中国研究时,不少教授专家把愚和贫联系起来,并把这两大病痛作为中国乡村的症状。用病和贫来形容乡下人,费孝通是同意的,但是用“愚”来形容乡下人,费孝通是坚决不同意的。
有一次,费孝通和工作人员一起去乡下做研究,乡下人听到背后连续不断的喇叭声,一时间慌了手脚,靠东走也不是,靠西走也不是,司机怒不可,伸出头来,对着土老头,啐了一口:“笨蛋!”大概表示的意思就是说乡下人“愚”。
费孝通写过哪几本书?
费孝通出版的具体作品按出版社分类,具体如下:
1. 出版在上海生活书店的作品:
① 《初访美国》,生活书店
② 《民主·宪法·人权–民之作》,上海:生活书店
③ 《内地农村》,上海:生活书店
④ 《工党一年》,上海:生活书店
⑤ 《美国人的性格》,上海:生活书店
2.出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作品:
① 《生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
② 《社会变迁 重庆》,商务印书馆发行;
③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3.出版在上海观察社的作品:
① 《皇权与绅权》,上海:上海观察社
② 《乡土重建》,上海:上海观察社
4.出版在北京三联书店的作品:
① 《兄弟民族在贵州》
② 《China’s Gentry(中国绅士)》,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③ 《世界史》(上、中、下),
④ 《访美掠影》
⑤ 《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⑥ 《美国与美国人》
⑦ 《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5.出版在北京人民出版社的作品:
①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 《从实求知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出版在北京其他出版社的作品:
① 《非洲的种族》,北京:商务印书馆
②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③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④ 《费孝通学术精华录》,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⑤ 《费孝通外访杂写》,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⑥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⑦ 《Chinese Village Close-up》,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⑧ 《社会调查自白》,北京:知识出版社
⑨ 《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出版社
⑩ 《Small Towns in China》,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7.出版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作品:
① 《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② 《杂写丁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③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④ 《杂写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⑤ 《民族与社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⑥ 《费孝通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⑦ 《人的研究在中国》,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⑧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8.出版在苏州大学出版社的作品:
① 《芳草天涯》,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② 《言以助味》,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③ 《逝者如斯-费孝通杂文选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出版在境外的作品:
① 《中国农村四细密画》,日本:日本研文出版社
② 《生育制度–中国的家庭与社会》,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
10.出版期刊的主要论文:
① 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 期
②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③ 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3 期
④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 1-1-93
⑤ 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 第5 期
⑥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 期 1-1-94
⑦ 略谈中国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 期
⑧ 关于人类学在中国,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 期
⑨ 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读书》1995年第8 期
⑩ 家底实创新业–再访温州, 《了望》1995年第5 期
方鸿渐原型是费孝通吗?
方鸿渐的原型人物不是费孝通,他是小说《围城》中虚构的人物,没有现实原型。
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的《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乡土中国费孝通人物概括?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男,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研究成就
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从历史上看,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费孝通关于社会学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发表的。
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是费孝通经历坎坷的一段时间,尽管身处逆境,他还是仗义执言,提出“为社会学说几句话”、“再为社会学说几句话”,然而,最后终于不许说话了。1957年以后费孝通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第三阶段是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重建中国社会学的一段时间。
费孝通为今日中国社会学作出了总体设计,勾画了今日中国社会学的蓝图,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风格。为解决社会问题、医治社会疾病出谋划策。在中国的江南,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一,这是费孝通留给我们的一份巨大财富。
为中国农民找一条出路,成为费孝通研述一生的大课题。费孝通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27次回访家乡江村。
他研究中国的穷人主要是农民,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他关心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关心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问题,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费孝通去世杨绛送花圈没有?
据公开报道,费孝通去世时杨绛没有送花圈,可能是年纪大了年事已高不便行动而已,费老是我国知各社会学家,杨绛是知名作家,都是中国名人
费孝通身世?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城富家桥弄的一个没落士绅家庭,祖上号称“江夏费”,据称原自山东而来,二百多年前即定居于此,累世望族。
其父费璞安曾在清末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中获得生员资格,后留学日本,在辛亥革命中参与吴江光复事件,被选为县议会议长,后又任江苏省教育厅视学。
其母杨纫兰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重视教育,创办吴江县第一个蒙养院。费孝通幼年时即和哥哥、姐姐一起在这个蒙养院里接受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