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安禄山是什么身份?
雪中悍刀行中的安禄山结局战死在了淮阳关,安禄山就是北凉王徐骁的六义子之一的褚禄山,褚禄山文武双全,有着“褚八叉”的美名,他对于自己的义弟徐凤年非常的忠心,最终在第二次凉莽大战中褚禄山带领两万大军在淮阳关抵抗数倍于己的敌军,最终褚禄山和敌军同归于尽,结局凄凉。
安禄山怎么抓伤杨玉环的?
据说有一次他们“母子”酒宴时,安禄山吵着吃母乳,不慎将杨玉环的玉乳给抓出了一道伤痕,这可不得了了。当时两人吓的魂不附体的,唯恐被玄宗知道。
当时安禄山就买通了高力士,说是小动物抓伤的,才得以遮掩过去。
还有一说是当时的杨贵妃用绸缎围在了胸前,流传至今也就成了现在女性用的胸罩。据说之后安禄山造反也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
杨玉环为什么喜欢安禄山?
杨贵妃喜欢安禄山,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一方面安禄山是武人出身,虽然比较胖,但长期的军队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再加上安禄山有胡人的血统,高大威猛,杨贵妃和他接触,就产生了吸引力;
另一方面唐玄宗这个时候已经年纪大了,性方面力不从心,而杨贵妃正值壮年,难以抵挡宫廷的寂寞,于是美女杨玉环便和肥胖安禄山勾搭了在一起。
安禄山为什么等10天才攻长安?
安禄山从公元756年6月8日潼关陷落,到6月17日叛军占领长安,整整十天的时间,安禄山这一边无所事事,好像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样,出奇的平静。要知道,潼关距离长安不足300华里,按照此前安禄山行军的速度160里每天,也就是两天的路程。难道安禄山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这段时间,安禄山究竟在干什么,又在犹豫干什么?
第一种解释,就是安禄山多疑论。这,也是最让人信服的解释。
安禄山潼关一战聚歼哥舒翰,打得唐军落花流水,没有了潼关的守卫,长安就已经无力再组织有效的抵抗了。
按常理,此时的安禄山而应该乘胜追击,直捣长安,俘虏唐玄宗,一举把唐朝彻底消灭。但是,安禄山却采取了令人不解的行动,下令停止追击,兵留潼关。
以安禄山的谨慎,防御洞开如同裸奔的长安,以及让人大跌眼镜的唐玄宗西逃,真的是让他始料不及,不知所措,疑窦丛生,浮想联翩。
《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安禄山不意上遽西幸”,就是安禄山根本没想到唐玄宗会仓皇西逃。
其实,安禄山最没想到的,是大唐帝国的军队竟然这么不经打,这是传说中然人神往的大唐盛世吗?
不,干爹唐玄宗还算是个英明的君主,不至于熊包成这样子!兵不厌诈,这里面一定有诈,有圈套!
既然这样,还是小心为妙。安禄山赶紧下令前线,停止追击,后撤到潼关,暂时按兵不动,等事态明朗了再说。
于是,安禄山眼睁睁地让唐玄宗从眼皮子底下逃走,直到十天后才进入长安城,似乎是来送别的。
3.
第二种解释,就是安禄山良心论,安禄山真的是要放唐玄宗跑掉的。这,有些附会成份。
从私人感情来看,安禄山还是很感激唐玄宗这个干爹的。
唐玄宗对安禄山可以说时候恩重如山,没有一点对不起他的地方。没有唐玄宗,安禄山始终还是个边鄙的小混混,怎能在繁华的长安城呼风唤雨呢。面对玄宗这个干爹,这个恩人,这个一路提携关照的主人,安禄山的心情一定很复杂。
如果人还有一点感情和良心,这些往日的旧情怎能忘掉?
所以,即便是在6月17日安禄山的军队攻陷长安城时候,面对胜利,安禄山都不曾再踏进长安城一步。他不想或者是不敢再面对这座令他爱恨情仇交集的城市。
在无人能够窥视的内心深处,每个人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
安禄山觉得占领了长安,唐朝就被推翻了。唐玄宗这位老人,除了自己孤独的背影,已经一无所有了,放他一条生路,也算给自己积一点德吧!
4 第三种解释,成王败寇论。这,颇有历史的残忍冷酷。
安禄山真的是个难堪大任的庸俗之辈,没有战略眼光,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小富即安,没文化没素质,自私狡黠,势利浅薄,等等。似乎只要是人类所有的劣根性,安禄山都有,所以面对抉择时,安禄山就会鼠目寸光,放虎归山,养虎遗患,最终落得跳梁小丑的闹剧。
出身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诡异的历史长河中,人的所有选择,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幼稚。
(
安禄山不死能得天下吗?
不能得天下,因为唐朝当初还很强盛,他一个人并不能把唐朝完全改朝换代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
安禄山最大的战役?
天宝十四年发生的战役
安军攻占东都之战,指的是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安禄山率军击败唐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部,攻占东都洛阳的作战。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之后,率军长驱南下,直指东都洛阳。为阻安军攻占洛阳,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特进毕思琛往洛阳募兵防守。十七日,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安军攻占东都之战
天宝十四年发生的战役
安军攻占东都之战,指的是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安禄山率军击败唐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部,攻占东都洛阳的作战。
名称
安军攻占东都之战
地点
范阳
参战方
唐军,安军
结果
安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
安禄山
战情背景战役经过历史意义
战情背景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之后,率军长驱南下,直指东都洛阳。为阻安军攻占洛阳,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特进毕思琛往洛阳募兵防守。十七日,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
战役经过
封常清昼夜兼程赶至洛阳,10日之内,招募新兵6万人;又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以阻止安军从北面进攻洛阳。当得知安军已过黄河,便率所募新兵进屯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阻击叛军。安禄山率军渡过黄河之后,迅速攻占陈留(今河南开封),随即挥师西向,于十二月初八攻陷荥阳。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殉守荥阳,命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进袭洛阳。
途中与封常清部战于武牢。封常清所率皆为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安军却是训练有素的劲旅,尤其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前锋部队,多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唐军刚刚列好阵势,就被安军铁骑所冲垮,大败西逃。封常清收集余众拒战于洛阳城东的葵园,又遭惨败。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又败。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馅东都洛阳,叛军自四门入城,纵兵烧杀抢掠。
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只好率领败兵,自苑西破墙西走,退往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叛军,东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等拒不投降,遭杀害。安禄山乘中原兵力空虚,迅速发兵南下,并采取步、骑协同作战,以骑兵为主要突击力量,快速猛烈地予唐军以突然打击,从而迅速攻占洛阳。
安禄山死后为何叛军坚持了6年?
其原因有:
一、叛军名义已定。安禄山叛乱时打着勤王的旗号,但是攻占洛阳之后却即位称帝,叛乱之名已成。所以,史思明投降之后又复叛,就是害怕遭到清算。
二、叛军势大,一路攻占洛阳长安之后,朝臣多降叛军。此消彼长,唐朝初期为守势艰难抵抗,积蓄实力。直到至德二年(757年)十月,肃宗才收复了沦陷两年的长安、洛阳。
三、唐朝皇帝由于有了安禄山的前车之鉴,不敢将领兵大权置于一将之手。致使归拢的平叛大军群龙无首,无法协调,导致战局反复。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场战争死去了大量人口,叛军攻占中原地区时一路烧杀抢掠,唐军收复失地时又以失地为贼境大肆掠夺,致使唐朝经济大受损伤,国力急转直下。
安禄山有多少兵马?
安禄山一人所领3镇共有兵18万,马1.6万,军队数量占边兵的三分之一强,马占五分之一强。
安史之乱前,大唐全国军队共有57.4万人。
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募兵制的崛起,唐初“内重外轻”的局势已经改变。
57万军队,有49万是边兵,配置于沿边10个节度使、经略使,而内地仅留8万余人,且战斗力堪忧。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儿子吗?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干儿子。
安禄山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乖儿子,杨贵妃亲自给他洗过澡。但就是这样受宠的安禄山却反了唐朝。按理说这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情,造反的风险有多大,用屁股想也能想明白。因此备受宠爱的安禄山肯定是不想反的。但是安禄山还是反了,很多人把这归咎于胡人反复无常造成的。但当时的真相是,安禄山真不想反。
安禄山三大绝活?
答:安禄山的三大绝活
1、通晓六门外语的才子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记载,安禄山:善億测人情,通六蕃语,为互市郎。
2、能跳《胡旋舞》的美男
《新唐书》的《安禄山传》记载:作《胡旋舞》帝前,乃疾如风。
3、能随时流汗的明星
史书记载:每见,虽盛寒必流汗。
因为宰相李林甫洞察人心的功夫远在安禄山之上,安禄山每次见李都“大骇,以为神。”很害怕,以为他神机妙算,所以汗流不止,即使寒冬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