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典故由来(悬壶济世典故中的人物)

悬壶济世典故?

悬壶济世这个成语是指医生医病救人的意思。"壶"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东汉时,河南汝南城中来了一位卖药的老人,他的药可以治病药到病除,他租了间房子作为药房,有一个葫芦悬挂在他座位的上方,人们都来找他买药,所以他收入颇丰,但是老人每天只给自己留下很少的一点点钱,剩下的都随手施舍给街头的穷人,最奇怪的是,每到日落之后老人就不见了,只看到空荡荡的屋里挂着的葫芦,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

费长房是当地的小官吏,他发现了老人的密秘:原来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会纵身跳进葫芦里去。

他知道老人不是般人,于是每天勤勤恳恳地为老人扫地送饭,老人也是毫不客气都受用。

这时间久了,老人见这个人不敢懈怠,不敢提什么要求,觉得这个人确实是有心求道。

有一天老人告诉费长房说:"天黑后没人的时侯,你悄悄地来我这里。"晚上无人时他去见老人,老人对他说:"你看到我跳到葫芦中去了,你也跟着跳就可以跟着我进去了。"老人是纵身一跃就不见了,他照着老人吩咐也纵身一跃,不知不觉地进了葫芦口,进了葫芦才发现原来葫芦竟然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里面是五彩缤纷的重重楼台亭阁,曲折的回廊,几十名侍者随侍老人左右。老人对他说:"我本是仙人,因过贬谪暂来人间,你是一个可以教导的人才有缘分见到我。"这个人于是就在葫芦中拜老人为师,老人带着费长房进行修炼。

可惜他后来没通过考验,无法得道,只好回到人世间,虽然如此,由于他多少也学到一些治病的方法,以后便以此救人行善,由于他行医也学着他的老师悬挂葫芦,后世就将"悬壶"当作医药的象征。

为什么叫悬壶济世?

古代行医治病救人的统称。医者过去在药店的门前挂一个药葫芦。人们行至此地,自言自语:不知道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指的就是悬壶济世的意思。

悬壶济世千秋业秉烛耕耘万世书?

古时候悬壶济世是指从医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种职业是为患者解除病痛治病救人,所以堪称千秋功业。秉烛耕耘是指文人学士秉烛孤影寒窗苦读,博览群书,采拮众长,自成一家,以图搏取功名,进而著书立说,流传后世,成就千古功业万世芳名。

医者悬壶济世仁心仁术啥意思?

悬壶济世是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的一个词语。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

医者仁心-释义。作为医者,有一颗仁爱的正义之心。古往今来,无数的大医践行者悬壶济世的理想。古人已逝,今人尚痴。当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我们以自己的灵魂庄严起誓,对历代医魂宣誓,铭记“性命相托”的重任。作为医者,我们承载着沉重的责任,患者以健康、性命相托,我们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意思?

“悬壶济世”出自《后汉书?费长房》的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华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都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悬壶济世”是什么意思?

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出处:《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译文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而且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药厂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向左转|向右转

《诗经》云:“七月吃瓜,八月断壶”,意思就是说,七月份是吃瓜的好时候,八月是摘葫芦的好时候。

俗话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见自古葫芦就是装药的好容器,“悬壶济世”的“壶”,实际上悬的就是葫芦。

葫芦用来装水、装酒等等,都跟一般的壶有相同的作用,古人把它们相通也不难理解,而且葫芦也更美观和方便。

那些传说中的大侠,神仙高人,腰间挂个葫芦则更显潇洒的风范,要是随身挂个平常意义上的壶,就显得不那么利索了。

悬壶济世的来历?

悬壶济世说法来自汉代。

说的是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

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

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时有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人费长房,见此老翁在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带了酒菜前去拜访,老翁便邀他同入壶中。费长房从此随其学道,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

悬壶济世成语故事?

相传,汉代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他发现自己家楼下新开了一个小药店,主人是一位老者,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葫芦里摸出药丸,让患者服用。吃了他的药,病情都好转了。

每天看完病后,等到巷子里没人的时候,这位老者就悄悄跳进葫芦里,不见了。这一切被费长房看在眼里,心想這位老者肯定是位神仙。第二天,费长房就拿着好吃的去拜见他。

当天晚上,老者带着费长房一起进了葫芦,里面别有洞天。老者坦言,自己的确是神仙,因为犯了错误,被罚下人间,通过治病救人积攒功德。费长房拜他为师,学得医术,也成了一名医生。

在古代,“葫芦”又叫作“壶”,行医的人常把葫芦挂起来当作招牌,所以就有了“悬壶济世”这个说法。

有句俗语叫“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意思是弄不清别人真正的意图。葫芦的密封性好,潮气不容易进入,能保持药物的干燥,所以古人把药放在葫芦里,“药葫芦”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费长房遇到神仙的故事只是个传说,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可没那么简单,既要有医术,还要有医德。在抗击新冠疫情时,奋斗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就是在悬壶济世,令人敬佩。

悬壶济世成语完整版?

成语“悬壶济世” 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里的一个典故,用来形容医者仁心,普济众生。典故里讲了东汉时期,一个叫费长房的人见一老者在街上卖药,有钱的收一些,没钱的就施舍了去,总是药到病除。

费长房心生好奇,他悄悄尾随老者,却见老者跳到一家店铺墙上挂着的葫芦里去了。

费长房也是有识之人,这一看就知道老者非等闲之辈,想拜他为师。他在店铺里守着葫芦等了一会,见老者跳出葫芦,立即磕头跪拜。

老者看费长房求师心切,便收他为徒弟,把自己的绝技都传授给了他。

后来费长房也成了名噪一时的名医,为了纪念老者,他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葫芦里装着治病救人的药,时刻以老师的德行勉励自己。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