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儿童团歌出自哪个电影 歌舞共产儿童团歌出自电影

中国儿童团歌出自哪部电影?

共产儿童团歌出自《红孩子》。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共产主义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钢琴家谢尔盖·菲奥多罗维奇·凯丹-杰什金的曲,乔羽作词、张棣昌作曲。该歌曲是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主题曲。

歌曲共四段歌词,第一段发出召唤,强调“将来的主人”的社会责任;第二段展望前景,提出“时刻准备着”的具体要求;第三段表明任务,鼓舞“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的勇气;第四段再次发出号召,坚定“美丽的世界在远处召唤”的信念。

延伸阅读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影片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更是广为传唱,历久不衰。

 

《红孩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8年上映,由苏里执导,陈克然、宁和、王和永等出演,1980年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二等奖。该片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苏区儿童团的孩子们与白匪英勇斗争胜利突围的故事。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好友、著名剧作家、作曲家乔羽,他说:“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戏,你能为我写一个本子吗?”乔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在此之前,苏里曾拍摄儿童片《哥哥和妹妹》,这次他想再拍一部关于“红小鬼”的影片。对于苏里的提议,乔羽欣然同意。其实,乔羽和苏里两人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怀念与热情。

乔羽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将剧本内容定格在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北上后中央苏区一群红孩子们身上。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乔羽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区体验生活,走家串户,听当年“红小鬼”们讲述红军北上后他们那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渐渐地,一个关于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江西苏区李家坳的赤卫队在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细妹、冬伢子等一群小伙伴恳求大人带他们上山未成后,自行在山洞里组成了一支少年游击队,与盘踞在李家坳的白军和反动势力展开斗争。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巧妙地救出了被捕的李主席,还打死了追捕他们的敌团长黄静波。在严酷的斗争面前,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剧本写好后,乔羽又为这部影片写下日后广为传唱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

苏里看了剧本后很满意,并立即着手小演员的挑选。不久,来自各个学校的小演员们都到剧组报到了,唯独片中主人公小苏保还没个着落。正当苏里为此苦恼不已时,多年前在拍摄影片《祖国的花朵》中担任角色的一位小演员陈克然突然闪现在他脑海里。陈克然长得很可爱,在片中的表演很是出色,何不让他来试试呢?不过,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克然能否胜任“红孩子”的角色呢?苏里心里没底,他为此专门赶到哈尔滨一探究竟。尽管好多年过去了,小克然也从当年的小孩子长成了大孩子,但他身上的那股机灵活泼劲却一点也没变,这使苏里感到很兴奋。

小苏保归队后,为了使小演员们充分领略当年红孩子们同白军斗争所表现出的英勇精神,苏里带领大家一起走访了井冈山和瑞金等革命根据地。为了让孩子亲身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他还特地让孩子们穿上当地儿童的服装和鞋子,爬上了赣粤交界的岭背山。尽管这一路行军孩子吃了不少苦头,却也使他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因此对自己在戏中的角色有了很好的把握。事实证明,苏里“这一手”是很有成效的,经过锻炼的孩子们拍起戏来得心应手,拍摄过程紧张而又快乐。

 

陈克然虽然比其它小演员来得晚,但他虚心好学,下苦功读剧本,仔细揣摩剧中人物心理、设计人物动作,由于他在剧中出色的表演,《红孩子》刚刚拍摄完毕,陈克然就被调到了长影,并先后在《画中人》《古刹钟声》《孔雀胆》《红旗谱》中饰演了多个角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