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简介导游词 呼和浩特市大昭寺简介

内蒙古大昭寺的由来?

内蒙古大昭寺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

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呼和浩特大昭寺庞佑殿详细介绍?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座大型藏传佛教寺院,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

大召寺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

现在分为天王殿,药师殿,玉佛殿。

延伸阅读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老城区中心,距离布达拉宫仅2公里左右。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是西藏佛教信徒心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最有力的印证。

在藏传佛教中,坛城象征宇宙的中心,是神的居所,神的城市。

西藏就是一个坛城,以拉萨为中心;拉萨又是一个坛城,以大昭寺为中心;而大昭寺本身又是一个坛城,以主祭坛为中心。

在拉萨,藏族人民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语意为神地),由此可见,大昭寺在藏族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深入地了解大昭寺时,你会发现大昭寺不仅是拉萨地理位置的中心,也是拉萨人民生活的中心,更是西藏文化的中心。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中心,那么大昭寺就是西藏的信仰中心。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初是一片湖,松赞干布在此向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许诺说,随他戒指所落的地方修建一座佛殿,不料这枚戒指恰好落入湖中,湖面顿时金光遍布,并且于金光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

松赞干布大为惊讶,遂决定在此地准备建造佛殿。

于是,一场由数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大昭寺修建了三年有余,为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为由山羊驮土建的。

后来,”大昭”的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其实最早拉萨也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因此,在西藏人们都说“先有大昭寺,再有拉萨城”。

后来因为大昭寺供奉诸多佛像,成为了神之地,于是有了现在的“拉萨”,即LASA,LA在藏语里意为“佛”,SA为“地”。

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也是信徒们的信仰所在,殿内主供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世上总共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反对世人的盲目崇拜,要求弟子在其涅槃后,不要执于表象,而是要苦修佛法的奥妙,最后在众多弟子的苦苦哀求下,他临终前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分别为释迦摩尼8岁、12岁、25岁等身像。

这三尊佛像中,又以12岁身为皇子时期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

起初这三尊佛像都在古印度,佛祖去世后,佛法开始传播于东南亚地区。

8岁等身像由尼泊尔尺尊公主嫁于松赞干布时带到西藏,现存于小昭寺,据说由于文革时期的损坏已经不是很完整。

12岁等身像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至今被供奉在大昭寺殿内。

释迦牟尼25岁等身像存于印度,在过去,因距离遥远,难得一见,因此大昭寺供奉的12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极其罕见的珍贵。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珍贵,又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信徒们认为见到此佛像,即是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

无数佛教徒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一步一磕头,终其一生的归宿便是大昭寺的释迦摩尼殿前。

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作为俗人也体会不到佛法的精深,但是每次在大昭寺我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信仰,那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是艳阳还是雨雪,是酷暑还是寒冬,殿前磕长头的他们永远都在,他们一直单一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双手合十,跪拜,五体投地,站起,继续……

我曾一度在想信仰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让人们积年累月,从始至终,一生只为这一件事情,一生只做这一件事情。

信仰,究竟是他们手里翻阅的经书,嘴里诵读的经文,是他们一直转动的经筒,是他们一生要磕上万次的长头,还是他们双手合十的虔诚。

关于信仰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终是一知半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带着小孩,小孩就拴在他的腰间,他们就这样围绕着大昭寺一步一磕头,那天我跟了他们很久,我想我有一些明白了。

信仰,应该是父亲身上那根绳索,是植于幼时的一种牵引,在长大的过程中它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念,在面对将来众多的未知中,它是在渺茫中寻到前路的希望。

后来,在大昭寺闲逛时,我看见几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我好像更明白了一些什么是信仰。

信仰,应该是他们手里的那根拐杖,尽管年迈体弱,步履蹒跚,尽管山高路远,前途漫漫,为了到达终点,它都是你的支撑。

支撑着你在青春不再的年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旧无所畏惧。

再后来,我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烦闷的时候,就喜欢去大昭寺走走逛逛。

有时候会跟着他们一起坐在释迦摩尼佛堂殿前的台阶上。

我不会藏文看不懂经书,就那么听着他们一遍遍地诵经,看着他们转动一颗颗念珠,常常一坐就是天黑,有时候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去的时候明明烦躁不安,走的时候却能心生安宁。

我想,或许我又理解了一些什么是信仰。

信仰,应该是一种心态,是历经沧桑苦难后,依旧可以保持平和的态度。

它让人无所挂碍,正如佛偈云,“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更多西藏风景人文请关注公众号【在西藏的西西】

现在,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信仰,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予人以希望,予人以坚毅,予人以安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