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十几天的女儿即将回国。正为去吃“火锅”还是“烧烤”纠结时,“溪上.隐竹”老茶铺的马老板随口接了一句:“火锅不健康太油腻,烧烤会上火也不可取!娃娃建议吃汉堡!”
满座哗然!从美国回来最不想看到的除了“特朗普”就是“汉堡”了!作为一个自称滞留海外多年的资深成都“市井生活”文化人,提出如此外行的“美食”建议,确实会被贻笑大方!
马老板一向以“美食地图”自居,且对自己发布的“言论”从来没有改口的习惯。为了圆这段蹩脚的建议,老马故伎重演开始了“围魏救赵”的雄辩策略。
他先顾左右而言他:“你女儿在美国是跟团还是自由行?”
“跟《新东方》出去的肯定是跟团三!”我嗤之以鼻道,嘿嘿!这回看你咋个狡辩!
老马狡黠地笑了笑说:“跟团吃不到啥子好东西吧?肯定是便当盒饭之类的东东。那些“老面包”我以前在国外误机时啃过,和冰箱头拿出来的隔夜馒头差不多!”
我一听心凉了半截,是哦!团费遭烧是小事,娃娃吃撇了影响身体就太划不着了。
老马一看话题有效转移开了,马上理直气壮了:“刚回国马上用辛辣刺激肠胃,娃娃的肠胃受不了!建议先吃一顿“米其林”的西餐过度,这就叫“倒食差”,你没有真正在国外呆过不晓得其中奥妙!”
说完一边擦拭手中“金森栄寿”的火钵,一边娓娓开始了他的老马龙门阵:“成都这边有好多台湾人过来做生意搞餐饮,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子树”素餐谐音就是“早吃素”,在红墙巷附近。”
“还有就是新城市广场对面的“雪娃娃”炒冰,据说是一位台湾老板为了追成都的一美女,放弃了家族企业的继承权来蓉开的店。现在由于房租涨价被迫搬离了原址,跑到犀浦的“中海国际购物公园”去了。”
“今天给你们推荐的这家西餐小馆,也是一位台湾小伙子开的叫《杰森小馆》。只有他一人主厨,所以接待量不大,最多满足十来个人同时消费。
但他以前的工作是在法国、澳洲、意大利的“米其林”级的餐厅哦!
他做的汉堡叠起来有巴掌厚,波哥你一口下去只能咬下个缺缺。肉馅是用澳洲牛肉手工剁出来的,出品汉堡前现煎成肉饼,面包是黑色上面撒上黄白色芝麻,入口的味道第一口是……”
我还没有想出“弯酸”他的段子老婆就沉不住气了,马上就想去现场大快朵颐!老马在主场“论道”中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于是这位“美食万花筒”继续他的“小众点评”……
他说:“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期间,当时米其林公司的创办人米其林兄弟看好汽车旅行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如果汽车旅行越兴旺,他们的轮胎就会卖得越好,因此,他们将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资讯聚集在一起,出版了随身手册大小的《米其林指南》一书。”
“随后被收录在《米其林红色指南》里的餐馆,就可以被称作米其林餐厅。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米其林”餐厅是一个卖轮胎的公司开的员工食堂!”
他告诉我们在成都有好多餐厅都冒充是“米其林”旗下,其实大多是假打的反正大家都搞不懂,米其林是评级标准哪有什么旗下一说?但仁厚街上那家《杰森小馆》的汉堡、牛排还有沙拉味道有米其林的标准。不信可以去试试。
他说也是听朋友介绍去的,品尝后觉得和法国尝过的味道差不多!
在“溪上.隐竹”喝了一下午茶,早已经痨肠寡肚了。听老马说得油爆爆的,胃中酸液开始翻滚于是驱车直奔仁厚街,如果言过其实再回来找他算账。
仁厚街在成都少城中心地带,和宽窄巷子紧邻,是少城顺城街两侧“蜈蚣脚脚”中的一只。
仁厚街从街名来说,不如宽窄巷子有名,但是有三样东西曾经落户这里,仁厚街因而具有真正的成都味道。
第一是《卡夫卡书店》。一说起成都人的小资生活,文化氛围,卡夫卡书店必列其中。卡夫卡书店的创始人是诗人夫妇,格局自然与一般书店不同。门口的橱窗里面是一幅巨大的卡夫卡肖像素描,是何多苓的作品,画家惯有的那种抒情调子,使光线暗淡的书店显得扯眼,可惜今以搬迁。
第二个要说的是《南牖》(you三声)旧书铺,紧挨卡夫卡不远。和卡夫卡的洋调子比起来就土得多,老板是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书店只有两个门面,里面灰尘比旧书还要厚……
第三个是白家肥肠粉仁厚街分店。说起白家肥肠粉,成都人的口水都在翻。
想象一下,浸泡得柔软发亮的红苕粉丝,放在一个竹篱里烫好,然后倒在一个放好了各种调料的大口碗里,随即从高汤锅里,来一勺,从粉丝上细细淋下去,最后浇上辣椒油,撒上葱丝香菜,滚烫喷香的一碗肥肠粉就端在你面前来了,香气四溢,喉咙里恨不得伸出手来,红黑绿白,软糯麻辣。
如果再来一个白面锅盔,吃得痛快淋漓,手边还有在卡夫卡和南牖刚淘到的书,仁厚街之行,就完美了……
周末人们大多出去避暑了,所以一路畅通。车过努力餐、金河宾馆路人就开始多了起来,越近宽窄巷子人就越多车也开始拥堵。转进仁厚街又忽然安静了下来,周围店铺大多关门闭户只有些网红小馆羞答答的开着橱窗。
自从文旅集团打造了宽窄巷子后,仁厚街显得有些过度的清静。但老成都的老街老巷却倍感亲切,这种不加修饰的市井生活才是成都人最安逸的享受。
进入仁厚街不到300米就看见了右边一间4米开间的小铺面,招牌上书《杰森小馆》。店铺前三级阶梯,梯步上架一辆敞篷自行车像是老板的私人座驾。
还没有进门就见落地窗内坐满了年轻美女俊男,平均年龄只有我的一半。推门进去见只有一个小桌还空,也不见有人来招呼。坐下几分钟后才看到小伙子端菜出来,忙自我介绍是“溪上”老马的朋友……
小伙子就是老板,30岁左右一口台湾腔。他一听是老马的朋友马上会意道:“那你们两位点一个“老板汉堡”、一份“烤鸡翅”再来份“大虾时蔬沙拉”就够了!”
点菜过后才放松心情去留意周边环境。店铺内一共三大两小五条桌子,墙上用石头漆拉出凹凸不平的纹路。一面墙壁挂有老板从前工作时期的照片,有澳洲餐馆的也有法国、意大利的。从一脸稚气到而立之年,随着时间的推进贴满了大部分墙面。
另一面墙壁悬挂了证书一类的东东、也有些瓶瓶罐罐的装饰很是简洁和随意。透过落地窗仁厚街的街道映入眼帘,几十年前熙攘的热闹不再。但夕阳西下的小街,依旧在述说老成都的陈年往事……
约莫等了十分钟那三桌客人的菜才上齐,老板再次对我们表示歉意后奔赴厨房。第一道菜是“嗨皮炸鸡翅”,和以前吃过的炸鸡不同,这鸡翅通体黑色上面撒了些橙红色的鱼子酱,搭配得像日本的寿司。
我拿起鸡翅问老板:“这个鸡翅咋个是黑的?是炸糊了吗?”周围几个小美女都侧目窃笑,老板尴尬的笑笑说这是裹过“墨鱼汁”的,和肯德基必胜客的不同!小美女们放声大笑!
我满脸通红地小试了一口,确实是别有滋味有鱼子酱的鲜、鸡翅的香嫩、墨鱼汁的厚重……
第二道菜是“老板汉堡”。和老马表述的一样:“圆圆的黑面包上撒一把金黄的白芝麻,两片面包间夹入刚煎好的牛肉饼、生菜还有番茄片。一位少年手捏两根竹签奋力向面包扎去,那面包却将身子一扭说——还要加秘制肉酱!”
汉堡太大一个人是吃不完的(老马说他可以吃两个),所以老板先将它切为两半各用竹签串上。
吃时必须先计算汉堡的受力面和下手的角度,双手平均掐住汉堡两角,不能轻也不能重。轻了整半会滑落,重了牛肉馅会挤出!
万事俱备后对准馅厚处一口咬下,切记一定要稳、准、狠!牛肉与胡椒等调料加上适度煎烤,新鲜的肉香迸发,生菜和番茄配合了秘制肉酱更是填补了每一处味觉。
第二口肉香味道减弱,面包的酥软和小麦的醇香又交替袭来,刺激了每一个味蕾。只能说一句,这味道确实“不摆了”!
第三道菜“大虾时蔬沙拉”是消减油腻的一道菜,去壳后完整的几只大虾、切成宽窄一致的生菜、还有溏心蛋和沙拉酱配搭,色、香、味就一应俱全了。
沙拉拼盘配上汉堡中搭配的薯条,再来杯奶茶,或是与朋友交谈、或是独自欣赏窗外的街景。时不时一位大爷与摩拜单车从面前经过,让你分不清是现在还是从前!
这时候客人逐渐散去,店堂恢复了安静,老板收拾碗碟后也过来闲谈……
他家乡在台中靠海,自小就喜欢埋锅造饭。后来随亲戚远赴法国、澳洲、意大利学习烹饪,曾在多家米其林星级餐厅任职。
我问他是否在成都有亲戚,还是为了什么跨海峡的恋情而来到成都的?
他说都不是,首先女朋友早就有了,只不过前些天回台湾购买调料去了。其次刚来成都时几乎一个人都不认识,更不谈有什么亲戚了。
看来老马也不是他亲戚,推荐这里没有任何商业目的的!
他说以前在上海工作,有一次出差来成都一下飞机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随后游览了宽窄巷子、锦里等老街后就有留下来定居的想法了。于是和女友一起选定了仁厚街这家门面,开起了这家《杰森小馆》。
他说成都这个地方非常包容,供货商、顾客和房东都很仁义,对自己这个异乡客也非常照顾。
小馆开业不到三个月,已经有好多顾客介绍朋友来照顾生意了。他也对食材严格把关,每天天不见亮就亲自去市场采买,力求把出品做到最好。
我问他去过老马地“溪上”喝过茶吗?他说女朋友不在太忙了没时间去,不过早晚也会去的。到时候给老马订制几款“巨无霸”大汉堡,看老马可以一口气吞下几个!
相关链接:老马的【溪上. 隐竹】 老茶铺
转发的朋友最耿直,关注的朋友才落叫!留言是鼓励、打赏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