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糜肉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晋书·惠帝纪》。
肉糜:即肉粥。劝饥民为何不吃肉粥,这是昏庸无知的晋惠帝的故事。后因用作指斥在位者不知民间疾苦之辞。
何不肉食者糜是什么意思?
“何不食肉糜”出自《晋书·惠帝纪》。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原文: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译文: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他的昏聩痴顽都是这种样子的。
延伸阅读
何不食肉糜?
古代有位皇帝说,“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出自《晋书、惠帝纪》:“有一年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了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大臣的奏报之后,极为不解,但也很认真思考,便想出个妙招: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高高在上的皇帝,根本无法理解下层老百姓的疾苦。
有个词语叫共情力。
共情能力,是指能够感同身受别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的能力。郑州的刘书记,显然不具备共情力,她肯定理解不了不是在接外卖,就是在送外卖路上的小哥。她认为缺席了女儿的成人礼就是天大的事,就是做出了天大的牺牲,所以她会委屈。
但愿每个人,说话之前要三思,否则会戳中某些人的内心,引起公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