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是指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小康,不愁温饱,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正在向富裕阶段过渡。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届?
1982年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的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思是: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产业全面发展、环境全面改善、民主全面推进、覆盖的领域全面、覆盖的人口全面、覆盖的区域全面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所谓的全面小康,包含三点含义: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不仅是城市繁荣,农村贫困地区也得实现小康。
小康社会的理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社会进步和美好梦想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将“小康”概念引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著名的“三步走”战略,生动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赋予中国道路基础性价值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新期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总体部署。
从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人民期待和社会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制定的宏伟蓝图,这个蓝图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丰满和清晰的,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也彰显了新时代经济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年是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同时,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什么?
“十四五”期间的“四个全面”表述有了最新变化,分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此前“四个全面”分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指全国各地一起进入小康?
不对。各地发展水平差异,不可能一起进入小康,允许部分发展好的地区先进入小康,带动经济落后的地方共同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所谓的全面小康,包含三点含义: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不仅是城市繁荣,农村贫困地区也得实现小康。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为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体现了两点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同时物质世界又是永恒的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怕联系,又经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相互和谐,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背后举措。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更谈不上质变。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们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就谈不上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