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吗(囚徒困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对吗)

囚徒困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可靠嘛?

是可靠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的三种解决方法?

解决这一困境的三种方式:改变态度,诉诸善意的权威人士和能够自行运作的策略。

1,改变态度:如果我们都认为在合作中作弊是不道德的,就能避免许多社会困境。

2,诉诸善意的权威人士:我们需要让外部的权威人士来促成合作并守护公平。

3,能够自行运作的策略:开发出能够自行运作的策略,如此一来,只要合作一开始,就不会有作弊的机会。

问题最优解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

兰·费雪教授认为,人们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放弃最佳合作策略,从而陷入长远利益受损的局面。

在《博弈论与生活》这本书提出了以博弈论为理论支撑的5个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

沟通——协商——联盟——承诺——理智与情绪

囚徒困境结论?

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什么是环境保护的囚徒困境?

个人认为,

要从囚徒困境开始理解。囚徒困境

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1)环境污染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造成的。污染形成后,相关犯罪者都可能为此付出代价,成为“囚徒”。

(2)但由于地球的水、土、气、声等环境都是相互循环的,证据查找不易,需要被认为有过错的人们相互举证。

(3)以温室效应为例,温室效应的危害有目共睹,然而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由何而来?A国可能说B国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多,贡献大,B国可能说我们已经转核能发电之类的了;B国可能说A国汽车行业发达,汽车太多,产生有害气体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贡献大,A国可能说他们已经转新能源汽车了。这时就明显存在博弈了。到底责任归谁一方,就是一场博弈。而实际上,双方都是受环境污染危害的囚徒。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方法如下:

1.施以报复,让背叛行为不敢发生假如每一个拒供的囚徒都可以在刑满释放后对供认的囚徒实施报复,那么每个囚徒就可能因担心未来的报复而在现在选择拒供,使得拒供成为均衡的结果,则合作达成了。

2.契约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囚徒困境中,假如每个人都彼此相信对方不会招供,那么合作拒供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因此,合作的关键是相互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达成一种信任关系,那么也就可以达成合作。

3.长期关系和重复博弈有的博弈是重复的。比如商业合作,往往不仅限于一次。如果你选择了背叛,虽然就这一次博弈考察你占到了便宜,但你失去了以后合作的机会,从长远考察则是吃了亏。

因此,一个理性的人为了从合作中持续不断地获得利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则必然会选择忠诚而非背叛。也就是说,对于理性经济人而言,他会为了长远的将来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