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在古代的意思(肥胖在古代叫什么)

古代胖是肥的意思吗?

不是,“肥”在古汉语中最初指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厚,可以说人,也可以指动物,还可以引申为土地富饶。如:《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杜虎符肉,厩有肥马”指的是牲畜的肉肥;《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指人的肥。

而“胖”最初是和“肥”无关的。古人在杀牲畜时,一般是把两肋分开放,称肋骨处叫做“半体肉”,也就是“胖”。后来,人们感觉“肥”这个词有不尊敬的意思,况且又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于是就用“胖”代替了“肥”,来称呼某人丰满肥硕了。

胖字的来源?

胖,一个“月”,叫“提肉旁”,是指牲畜的肉身,可不是月亮的月字旁;后面一个“半”,意思和现在一样。合起来“胖”是指牲畜的半体肉,古代用半边牲肉来搞祭祀。

胖的雅称?

胖的文雅说法有硕人和丰肌。

胖在古代有比较文雅的说法,比如“硕人”。“硕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面,说的是一个女子又高有胖,却长得十分好看,手若敷脂,明眸皓齿。后来古人就用“硕人”来指代美女,尤其是在唐代,很多人以胖为美,比如杨贵妃、太平公主都是“硕人”形象。

还有一个词是“丰肌”,这个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丰满的肉的意思。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就曾经在《美人赋》中写一位美女“皓体呈露,肉体丰肌”,就是形容她长得很丰满。

此外“丰肌”不仅用来形容女子,也可以用来形容男子,欧阳修就曾经形容一名男子“丰肌大腹,眉清目秀”,可见,“丰肌”是男女通用的。

胖的来历?

“胖”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月(肉),从半,半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胖”。

《说文·半部》:“胖,半体肉也。一曰:广肉。从半,从肉,半亦声。”(胖,祭祀用的半体肉。一说:胖是大肉。由半、肉会意,半也表声。)

“胖”的本义为古时祭祀用的牲口的半边,读作pán。如《仪礼·少牢礼》:“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肩臂臑。”

引申指安泰舒适。如《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读作pànɡ时,指肥。如俗语“打肿脸充胖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