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内阁意思是指古代官员办事机构。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久而久之,一种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现了。
明内阁首辅多少人?
共有87任首辅。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任职最长者19年,最短者不足一月
明朝共有160多位内阁大臣,其中自李贤担任首辅开始共计76任首辅。而在李贤之前,内阁排名第一的其实也是在行首辅指责,这样算下来有明一代共有87任首辅。
嘉靖帝在位45年,在位期间有24任首辅,数量最多。其中严嵩任首辅长达15年之久,仅次于杨士奇的19年;
崇祯帝在位17年,17年的时间里先后更换了19任首辅,其中任首辅时间最长者为温体仁,在《明史》中被列入了“奸臣传”。明朝末代首辅魏藻德担任首辅仅不足一月,大明王朝便宣告覆灭。
内阁是什么机构?
1、内阁是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2、明清两代的中央政务机构。明朝朱元璋时期及以前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采取的是丞相制,丞相是有实权有决策权的,丞相可以开府设置属员形成自己的一套参议和执行机构。相反内阁制是一个团体决策机构,它本身也是参议和执行机构。满清入关后,仍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权力开始消减,到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取代了内阁,至此内阁成了摆设。
军机处和内阁区别?
内阁,指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明朝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
内阁和军机处,从设立之初的本意,都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后来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权力机关。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不过是仅供“传述缮撰”,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
内阁什么时候出现的?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年间(1405年左右)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中国明朝的内阁制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外国的内阁制是向中国学习的。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确立的,英王乔治一世在1686年组建了第一任责任内阁。
内阁和中书省的区别?
答内阁和中书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官僚制的不断完善也使得朝廷里的中枢系统也跟随着变化,其中中书省和内阁就是随着官僚制出现的。而中书省最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得以完善一直持续到明朝以前;而内阁制是明清时期专门负责朝廷事务的权力机构;
2职权不同。中书省是负责文书召令、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书的机构,尤其在唐代中书省的权力很大,有很多的实权;而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则基本上负责皇权的,没有决定权,拥有的实权有限。
3官职不同。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是朝廷重臣,相当于宰相,官职都是很高的;而内阁制的长官是内阁首辅,虽然也是朝廷重臣,但有时入阁的官员进入内阁不按品秩大小,皇帝可以任意提拔官员进入内阁。
内阁制和宰相制哪个好?
答内阁制要比宰相制要好。首先内阁制虽然不及宰相制的权利大,但不受皇帝猜忌,能够更好的服务皇权;
第二,内阁制的成员有四到六人,虽然无实权,但可以集思广益,分工明确;
第三宰相制度虽然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但容易与皇权存在矛盾,而且宰相权力有时过大威胁皇帝,使得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宰相干预朝政,而内阁制就很难威胁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