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经全文(南华经全文及译文下载)

南华经原文完整版?

《庄子》又名《南华经》。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华经三大典故?

《南华经》三个典故如下:

屠龙之技 “做事脱离实际,就是一场空”“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南华经·列御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老朱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望洋兴叹

“人啊,切忌自满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南华经·秋水》)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这正是说我呀。

而且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大海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这里,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随珠弹雀

“做事,要衡量孰轻孰重”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南华经·让王》)

随侯之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珠,与和氏璧齐名。有一个喜欢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南华经和南华寺有什么关系?

南华经和南华寺并不存在着什么关系。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位于广东韶关市南,人称“东粤第一宝刹”。

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 初名宝林寺。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得五祖弘忍赏识,传得法衣,回到岭南隐居十余年。

南华经现存几篇?

《南华真经》的原名是《庄子》,关于它的篇目,有二十七篇,五十二篇,三十篇等各种说法,现在人们看到的是西晋郭象的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定的,经过郭象删定后,《南华真经》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己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所以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郭象制定的《南华真经》分为内、外、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七个,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十五个,包括骈梅、马蹄、肤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十一个,包括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南华经中的名篇?

《庄子》又名《南华经》,《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旨在说明:世上万物纷纭,虽有“小大之辩”,但“犹有所待者”,都要依赖客观条件。鹏是大鸟,只有凭借九万里风才能起飞;蜩与学鸠是小虫小鸟,故能在蓬蒿间自由飞翔。真正的逍遥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应当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地。这正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 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 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 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 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 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 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翻译〗

南华经原文?

《庄子》又名《南华经》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为什么称为南华经?

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叫南华真经,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南华经三个典故?

《南华经》三个典故如下:

屠龙之技 “做事脱离实际,就是一场空”“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南华经·列御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老朱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望洋兴叹

“人啊,切忌自满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南华经·秋水》)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这正是说我呀。

而且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大海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这里,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随珠弹雀

“做事,要衡量孰轻孰重”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南华经·让王》)

随侯之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珠,与和氏璧齐名。有一个喜欢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南华经是谁的别称?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为什么叫南华经?

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所以叫南华真经

“南 华” 起 源 考

杨思范

贾岛《病起》诗:“灯下《南华》卷,祛愁当酒杯。”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不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南华”一词,前者指《庄子》一书,后者则指庄周,然不知庄子之号“南华”,最早起源于何时?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百十一)云:“(《庄子》唐始号《南华真经》。”①李叔还《道经词典》释“南华真经”云:“唐时称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书号《南华真经》。”②《汉语大词典》(第1卷895页)释“南华”为“《南华真经》的简称”,又释“《南华真经》”作“《庄子》的简称,始于唐代。”③《辞源》(修订本)释《南华经》云:“也叫《南华真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虽然尊《老子》、《庄子》为经典,但还没有‘南华’这一名称。至唐天宝元年二月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始尊称他所著书为《南华真经》。见《唐会要》五十杂说、《旧唐书·玄宗纪》。”④

查《旧唐书·玄宗本纪》(卷十)云:“(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⑤又《唐会要·尊崇道教》(卷五十)云:“天宝元年二月十二日,追赠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奏闻,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相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随号称从之。”⑥

很明显,以上诸家认为庄子号“南华”,或为南华真人,称其书为《南华真经》,是从唐代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天宝元年开始的,他们的根据是《旧唐书》和《唐会要》的记载,均以南华是庄子,这是对的,然而他们认为这称号起源于“天宝元年”后,则并不确切。

其实,在天宝以前已有庄子号“南华”的史料记载: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南华吾师也,新居贱职;东方达人也,安乎卑位。”⑦这里的“南华”即指庄子,诗人生活在高宗、武后时期(公元650-公元693后),《旧唐书·杨炯传》载“(杨炯)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无何卒官。中宗即位,以旧僚追赠著作郎”⑧。说明在唐中宗即位(公元705年)时,杨炯已不在人世。而天宝元年则在公元742年,可见在天宝元年之前,就有庄子号“南华”的称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