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的解释?
自知之明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事例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近义词知己知彼反义词不自量力歇后语邹忌照镜子用法作宾语;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英文self-knowledge
自知之明(文言文)?
《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楚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翻译 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士兵战斗力弱了。庄蹻在楚国境内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是政治混乱了。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样了(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庄王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说:“能够自我评价才称得上有智慧。”这个故事说明了“知人易而知己难”的道理,为人处事,莫过于此。
自知之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自知之明”应该是中性词。
自知之明的意思是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出自《老子·二十三章》,不含褒贬感情色彩。
词语感情的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1、褒义词: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例如:文思敏捷、和蔼可亲、感恩图报、脚踏实地 。
2、贬 义 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 如:见利忘义 、遗臭万年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等。
3、中性词:中性词是针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言的,不仅仅是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它专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即中性感情色彩的词语。 举例:名词如帮手(中性)相对于帮凶(贬义) 动词如:策动(贬义)相对于策划(中性) 请大家不要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