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是什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自什么时间起执行?
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组成。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审杂志怎么样?
内审杂志
《中国内部审计》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刊物,2014年11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首批全国学术期刊,是国内内部审计的权威刊物。创刊20年来,已成为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首选刊物和必读刊物;成为各行各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得力助手;成为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良师益友;成为财经界、大专院校审计理论研究者重要的信息源及资料源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区别在于:
1. 宗旨、权力和责任。
中国基本准则中对于内部审计的宗旨,没有专门规定,只在内部审计定义中提及。关于责任,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表明内部审计对于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负有责任。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属性准则中首先提出了这一问题,规定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力和责任应该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写入审计章程中,并由董事会通过。
2. 独立性与客观性。
3. 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审慎。
4. 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
5.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作用
我国内部审计和国外内部审计一样吗?
我国内部审计自1983年产生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与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尚存较多缺陷和弊端,与国外内部审计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内审动因、独立性、工作范围、参与程度、作用认识、审计技术、审计效果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
一、设立内部审计的动因不同
现代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这是导致我国内部审计与国外相比存在诸多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纪检、监察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常规部门,仅有极少数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隶属于审计委员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
三、在审计策略上消极被动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的工作较为被动,总是怀着对被审计单位不信任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又缺乏良好的沟通,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为公司治理的作用就变得很有限了。
国外则大力提倡参与式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公司对审计部门抱着信任态度,给予很大程度的支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在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
四、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起源于行政命令,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
国外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等。有的企业内审机构甚至对环境污染、社区关系等因素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的影响也进行评估,“绿色”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也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五、国内外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有偏差
在我国,审计人员对自身的作用认识上存在偏差,一直认为内部审计是“查错防弊”,以评价为主,提交的审计报告重点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对审计建议重视不够。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注重将审计结果的传递作为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良好机会。
西方内审部门在编送审计报告时,很重视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革新工作方法(如特别强调联合被审计部门一起进行审计),紧紧围绕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六、审计技术落后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很少开展,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国外自20世纪中期以来,审计界开发出了多种审计抽样方法和选样技术方法,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通过建立各种审计风险模型的方式,减少自身操作风险。同时,西方国家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审计调查,对组织中存在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所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预测。这种动态的审计方式,能够及时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提出解决或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建议,或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以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
除此之外,公司管理层以及社会阶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程度、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参与程度、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的差别等等都在不同层面上形成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层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对其治理结构的优化作用,加之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社会对审计及内部审计的认知度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会越来越健全、完善!